第一节 水利规划测量
黑龙江省拥有大片适宜开垦的荒地资源,1954年6月,铁道兵司令员王震和农垦部副部长
张林池,亲率农业、水利部门科技人员赴“北大荒”考察,随之拉开了黑龙江省水利规划测
量的序幕。
一、穆棱河地区测量
1955年5月,水利部抽调北京、沈阳两个勘测设计院的规划设计人员杨振怀、杜仲等20人
,组成穆棱河水利工作队,为尽快提供穆棱河地区规划设计及垦荒急需图纸,开始了穆棱河
地区的水利工程测绘工作。
1956年2—3月,水利部从治淮委员会调来丁惠德、唐余佐等900余人组成哈尔滨勘测设计
院测量总队,下属8个测量队,集中在密山县,计划在一年内完成穆棱河地区的测量任务。两
个三角测量队和一个精密水准测量队,冒着严寒先期进入测区,开始布设独立小三角(5”级
)和三等水准测量。5个地形测量队于3月中旬全部进入工地,首先进行排水渠道定线测量和
穆棱河及其支流的河道断面测量。
穆棱河中下游地区,沼泽连片,车马无法进入,一切应用物资,均须人力背运,加之人
烟稀少,狗熊、狼群横行,威胁人身安全,工作条件极为恶劣。为了加强生产第一线的领导
,保证按期完成任务,各队均设专职政治指导员。队部全部设在工地,并配有专职通讯员,
负责与测量小组的通讯联络和物资供应。建立了学习制度、请求报告制度、评比制度、会议
制度和谈心活动。在此期间,测量总队部署开展劳动竞赛活动,促进了生产,激发了测量人
员不怕牺牲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其建设边疆的社会主义劳动热情更加高涨。由于夜间常有
狼群围着帐篷转,为防止野兽的袭击,各测量小组配备了枪支。当时在交通问题上不好解决
,冰雪融化后马车无法进入,为帮助测量队解决运输问题,调遣劳改人员近200人,帮助各队
运送帐篷、器具以及粮、油、蔬菜等生活必需品。这一合理的部署与措施,保证了该地区测
量任务全面完成。
依据淮委制订的《测量规范(草案)》和测图需要,独立小三角锁(网)布设干锁5条,
干锁间布设支锁。在小三角锁的两端布设基线网,基线用因瓦线状基线尺,丈量基线加以控
制。基线网用瑞士威特T(3)经纬仪观测6测回,在基线网扩大边采用北极星任意时角法,测
定其天文方位角,测角中误差小于±1″,基线丈量的相对中误差小于1∶15万。并于虎林基
线网观测了经纬度一处。小三角锁的水平角用瑞士威特T(2)经纬仪观测4测回,测角中误差
小于±5″。全区共丈量基线10条。布设小三角点:干锁251点,支锁104点,各三角点均造埋
木质寻常标和钢管混凝土标石。在小三角测量中,小三角点660号与煤田三角点重合,求出穆
棱河独立坐标系与煤田坐标系的关系。
独立高程系统采用东海火车站从齐齐哈尔铁路局BM80水准点推算的铁路高程为起算数据
。用三等水准联测小三角点的高程,计观测三等水准约1000公里。
断面、定线测量趁年初江河沼泽尚未全开化之际进行,先后完成穆棱河、小穆棱河、阿
布沁河、青河、西南岔河、小西南岔河、小木河、西北河等14条河流和大连泡、莲花泡、月
牙泡等3个泡子的断面测量及穆兴分洪道、七虎林河中上游至穆棱河下游排水渠道、穆棱河左
岸大片沼泽地区的排水渠道等定线测量。
5月份转入1∶2.5万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按照水利工程的排水要求,采用1米等高距,所
有地形点高程均用经纬仪和水准仪测定。进入夏季后,冰雪融化,大片沼泽地内漂筏、塔头
、暗河等密布,给测图带来许多困难。除通行不便外,还有测量时仪器不稳,尺台下沉,使
水准测量和角度测量达不到精度要求而经常返工。针对沼泽地区的特点,各测量队和测量小
组在作业中结合沼泽地区的特点进行试验研究,总结出在沼泽地区的测量方法:一是加长仪
器脚架,扩大支撑面积,减少观测员走动时对仪器的影响;二是测水准时,前后视标尺成S形
前进,使观测员站着不动即可观测前后视标尺;三是过漂筏地测水准时,将漂筏用镰刀割三
个孔,仪器脚架插入水中未融化的冰上观测;四是以铁桩或木桩代替尺台。这一经验推广后
,使水准测量和角度测量精度达到要求,加快了测图的进度。碎部测量使用苏联平板仪,荒
原中有些地区灌木丛生,野草没人,地形测绘通视困难,甚至立尺员离开测站后找不到测站
方向。采取加高仪器的办法,观测员站在自制的高木凳上观测,解决了通视困难问题。
党和国家对开发北大荒非常重视,1956年6月5日,中共中央委员、农垦部部长王震视察
北大荒,于虎林县接见了全体测量人员。对测量人员在艰苦条件下的忘我工作精神给予高度
评价,鼓励测量人员献身边疆建设事业,拨款2万元给予奖励。同年7月中旬,光明日报特派
记者张天来到测量工地采访,于8月7日在《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北大荒”一角的测量
队》的文章写道:“他们现在每天要在泥水中工作。最起码的是下半身衣服全部湿透,最深
的要湿到胸部。要知道,这是经常的,而不偶然的。……这地方,蚊子、小咬和牛虻实在多
。阴天是蚊子,晴天是牛虻,小咬呢,阴天、晴天都有。……你看吧,腿上,脚上,胳膊上
,斑斑点点,到处是伤痕。有的地方已经化脓,他们就往上抹红汞和碘酒。……这里没有电
影,也没有戏院,远离城市,也远离村庄。没有鸡鸣,也没有狗叫。不能洗澡,也不能理发
。我想,应该说,这是我们国家当前最艰苦的工作中的一项工作。”
1956年8月中旬,穆棱河地区连降大雨,发生洪水,不少测区被洪水淹没。一测量小组夜
宿阿布沁河河畔,夜间小组人员正在熟睡中,洪水猛涨,帐篷被淹,全组人员迅速起床冒雨
趟着没膝深的水,先将行李运至400米外的小高地,待返回搬帐篷时,水已没腰,深处已没胸
。在这次洪水期间,许多测量小组与队部失去联系,食品供应中断。在缺粮、缺菜的情况下
,靠吃黄豆和野菜坚持作业。后经测量总队向上级请示,派来橡皮船为各测量小组运送粮食
和副食品,问题始得解决。
这次洪水,使得河水暴涨。第五地形测量队两个测量小组在完成作业任务,返回驻地途
中,横渡穆棱河,乘坐的小船被急流打翻,船上7人连同仪器落水,测工吴建安(江苏睢宁县
人)与两名临时工溺水身亡。
同年10月19日,第四地形测量队一个测量小组搬家,通过沼泽地时,天气突变,气温急
剧下降,遭遇暴风雪,炊事员陈树德(河南潢川县人)等7名从事辅助测量人员被冻死。
至1959年,穆棱河地区水利规划测量结束。共计施测1∶2.5万比例尺地形图8976平方公
里,1∶1万比例尺地形图1816平方公里,1∶5000比例尺地形图5平方公里,1∶2000及1∶50
0比例尺地形图8.5平方公里;河道断面测量2206公里,渠道定线测量400公里。
二、松花江流域测量
松花江跨越吉林、黑龙江两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流域面积54.6万平方公里。其中黑龙江
省境内为27.8万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的51%。为提供该流域规划所需的测绘资料,水利
部哈尔滨勘测设计院测量总队于1956年8月开始进入这一流域开展测量工作。
三角测量,1956年完成了自松花江干流的同江起,至三岔河口,沿嫩江经昂昂溪至安彦
浅为止的小三角锁测量任务。1957年完成尼尔基、碾子山等大型水库和拉林河等跨河小三角
,以及查哈阳、杜尔伯特旗、安达等大型灌区和涝区的小三角锁(网)测设、扩展工作。至
1958年末,共测设小三角3038点,基线33条,天文方位角162处。所有小三角点均建造木质寻
常标,下设钢管桩。其中安彦浅、碾子山测区建立了独立坐标系。小三角测量,在锁的两端
用基线网加以控制,用北极星任意时角法测定天文方位角。
三等水准测量,为满足测图急需,在二等水准测量未完成之前,1957年哈水院抽调精密
水准队的部分人力,首先在该流域内的安彦浅、碾子山、拉林三个测区建立了独立高程系。
各测区独立高程的起算点,安彦浅测区从嫩江火车站内的铁路BM70水准点联测,碾子山测区
从测区内的铁路水准点BM1联测,拉林测区从铁路BM90、BM100两点联测。至1963年,共观测
三等水准6300公里,埋设普通水准标石1000余座。三个测区的独立高程系,后均与二等水准
网联测,高程均统一到1956年黄海高程系。
1957年5月,第二、第四地形测量队共同完成了碾子山水库库区(位于雅鲁河上,在黑龙
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境内)1∶5万比例尺地形图2116平方公
1957年9月,第六地形测量队完成了尼尔基水库库区(原名布西水库,在嫩江干流)1∶
5万比例尺地形图5800平方公里,基本等高距为5米。1958年8月,该队又在库区内测绘了1∶
2.5万比例尺地形图432平方公里。
1958年4月,水利部哈尔滨勘测设计院三个地形测量队施测大赉水库库区1∶2.5万比例
尺地形图4560平方公里。测区内泡沼多且水深,并生有水草和野菱,通行困难。由于没有船
只,作业人员经常需涉水或泅水作业。6月13日,技术员吴锡成因泅水选点,被水草缠身,生
命危急,测工岑福珍(安徽天常县人,1930年生)不顾个人安危立即泅水营救,为抢救他人
献出了生命。
1959年1月,省水利厅勘测设计院测量一队施测巴彦县境内山口水库库区1∶2.5万比例
尺地形图300平方公里时,天气寒冷,最低气温达到—40C,连续冻坏了两个温度计,作业时
平板仪虽上有防冻油仍转运不灵。测量人员除了带狗皮帽外,每人又带上一个特制的棉帽,
把整个脸部都遮盖起来,只露出两只眼睛用以观测。
1960—1964年,依据国家测量规范,采用单张像片测图方法,测绘哈尔滨市江北测区1∶
2.5万比例尺地形图1056平方公里,内业纠正转绘工作,利用省水利厅勘测设计院自制的简
易反光纠正仪完成。
1963—1966年,采用航测综合法施测1∶2.5万比例尺地形图7704平方公里。测图高程精
度按《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要求作业,其余按国家规范作业。嫩右测区、呼兰测区、兰
西测区测图成果列为国家基本图交给国家测绘总局第二分局。
地形测量先后完成1∶5万比例尺库区地形测图11161平方公里,基本等高距分别为10米、
5米、2.5米不等;1∶2.5万比例尺地形测图25144平方公里,基本等高距均为1米。
在此期间,为给松花江流域的全面规划提供该流域的江河断面测绘资料,先后进行了以
松花江干流为主的江河断面测量。共完成松花江、嫩江纵横断面测量约2000公里,近40条大
小支流的纵横断面测量4300公里。
进入80年代,由于沿江四大工业城市的防洪需要,为了提高沿江堤防御洪水的标准,利
用冬季作业期,调配了三个外业队的测量人员近100人,再次进行松花江及其主要支流的断面
测量。此次测量,在每个断面的端点,埋设固定断面基点标石,其平面位置根据1∶1万或1∶
5万比例尺地形图上明显地物,用图解法或引点法测定,并量取或计算坐标。沿江布设一条四
等水准路线,作为断面测量的高程控制。每隔4—5公里埋设一座普通水准标石,交当地堤防
管理站或县水利局管理。
1982年12月21日,施测桦川县境内松花江断面时,李景春工程师不慎踏破冰层,掉进江
中,在危急时刻,党支部书记朱贤明沉着果断,凭着20几年冰上作业的经验,立即将地形尺
横在冰上,身体伏在尺子上,伸手抓住李景春,将他拉上冰面,避免了一次重大人身伤亡事
故的发生。
至1984年12月,完成松花江干流(包括嫩江)纵横面测量2312公里,呼兰河、拉林河、
倭肯河、通肯河4条支流纵横断面测量总长149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