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等问题,黑龙江省自60年代起,先后兴建北部引
嫩(嫩江)、南部引嫩、中部引嫩、引汤(汤旺河)、引诺(诺敏河)等引水工程。这些工
程的测量内容与方法等基本相同,具有代表性典型测绘项目为北部引嫩工程的测量。
北部引嫩(以下简称北引),是松嫩平原上的一项大的引水工程,上游由讷河县拉哈镇
西北约3公里处的嫩江干流起,下游到安达县的红旗泡附近,全长240公里。
1970年开始进行北引工程规划设计,急需测量资料。由于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的全体测量
人员,于1969年9月下放到松花江、绥化、合江、牡丹江4个地区,测量任务无法完成。为组
织北引工程测量队伍,原黑龙江省水利电力局经请示省生产指挥部,采取先借后调的方法,
临时组建起北引工程测量队伍约100余人。
为提供北引工程测绘资料,首先进行选线和定线测量。平坦地区由设计人员在1∶2.5万
比例尺地形图上标定渠线走向,并结合实地测定,地形比较复杂的河漫滩和岗坡地带,先测
绘1∶2000比例尺带状地形图,供设计人员图上选定渠线后,再到实地测定。选线、定线完成
后,施测渠首工程、渠首江道与乌裕尔河交叉工程及沿渠的桥、闸等建筑物的各种大比例尺
地形图。为保证引水畅通,沿北引渠线测设了一条专供设计、施工、验收测量用的三等水准
路线。水准测量每4公里和每座主要水工建筑物附近均埋设一座普通水准标石。采用威特N(
3)和蔡司Ni004水准仪和因瓦水准标尺,用光学测微法进行观测。北引工程建成后,又进行
了工程验收测量和工程维修等测量工作。北引工程测量完成的主要工作量见表3—3、表3—4
。
北引工程测量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动乱时期进行的。由于受到科学技术无用论的错误
思想影响,测量中未严格贯彻执行《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等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
致使部分测量成果质量较差。沿北引干线布设的三等水准,大部分埋石和观测不符合要求,
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后不得不全线返工。这是黑龙江省水利工程测量史上多年来仅有的重大质
量事故。
北引工程于1976年9月1日建成通水,总投资为1.59亿元,其工程效益通过大庆水库(西
库)为大庆油田日供应水10万立方米,通过红旗泡水库供应大庆市用水,日供水量为30万立
方米,并改善富裕、林甸等受地方病危害的近10万居民的饮用水,灌溉讷河、富裕、林甸、
大庆等市县38万亩农田,为工程沿线发展草、苇、渔等牧副业生产创造了条件。大庆油田采
油向地下注水5—6吨就可采出1吨石油,生产1吨乙烯产品就需消耗4—5吨水。水在大庆支撑
着石油开采和石化工业的发展。按省科委的规划资料,1977—1985年8年间,北引工程共引水
32亿立方米,输水创造工业经济效益达43.84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