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矿图绘制

  东北沦陷时期,鹤岗煤矿矿图以日本产原图纸绘制,图幅和井巷规格无统一标准,图幅 大小以井田开发范围而定,绘完后装人铁制图筒或布袋保存。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建国初期 。
    矿区接管后,鸡西煤矿按遗留下来的零散采掘工程平面图指挥矿井恢复生产。在建国初 期,绘制有1:2000比例尺采掘综合图。
    1953年前后,鹤岗煤矿在绘制坑内平面图时,推行“单线绘图法”,井下巷道以单一线 条表示。由于不适用于指导生产,以后只在绘制1:5000比例尺图时有所应用。
    1954年,双鸭山煤矿矿图均采用原图纸绘制。由于受温度、湿度的影响,在使用和保管 中易收缩变形,影响原图的精度和寿命。
    1955年,煤炭工业部颁发《矿山测量图图例》,统一矿图绘制标准和图例符号后,开始 按统一规定的三角点坐标分幅绘制基本矿图,图幅为50厘米×50厘米。为了延长矿图使用时 间和减少伸缩程度,在图纸背面糊上一层白布或白亚麻布。1956年,鹤岗煤矿5个矿共裱糊图 纸509张,完成铅笔作业218张。到至1957年,鸡西煤矿全矿区共有1:2000比例尺工程图252 张,其中恒山矿73张,滴道矿79张,麻山矿18张,城子河矿38张,穆棱矿44张。部分矿同时 绘制有井田区域地形图。鹤岗煤矿的尖山、东山、新一、兴安、南山5个矿全部完成了人工分 层、自然分层和主要大巷等平面图的绘制工作。从此,全局各矿都有了自己绘制的基本矿图 。由于50厘米×50厘米图幅的基本矿图不便使用,又逐渐绘制一套图幅不受限制的采掘工程 平面图,供日常配合生产、指挥使用。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原图纸缺乏,国产图画纸供应不足,鹤岗煤矿新一矿绘图人员曾用 胶合板绘图,在部分井区推广使用一年左右。1963年,鹤岗煤矿开始用两层图画纸中间夹一 层水泥袋子纸裱糊图纸,满足了生产需要,但图纸伸缩大,达不到规程规定的精度。鸡西煤 矿有井田区域地形图、工业广场平面图、井上下对照图、主要井底车场平面图、建筑物保安 煤柱图、采掘工程分层平面图。绘图材料为纸板。
    70年代,开始推广使用聚脂薄膜图纸。鹤岗煤矿新一矿地测科自制了球磨机,解决了光 面薄膜打毛问题。绘图颜色最初使用重铬酸钾加色膏配制,后来使用天津产牡丹印刷油墨。 到1973年薄膜制图在鹤岗煤矿全面开展,各矿图纸达到了薄膜化。1975年,鸡西、双鸭山煤 矿的矿图绘制也都实现了薄膜化。
    1977年,煤炭部印发《煤矿测量图例》,鹤岗矿区在贯彻执行中规定:原来用1955年图 例制作的矿图,要保持其连续性,填图时仍使用1955年图例;自1977年图例颁发后,制作新 矿图一律使用1977年图例。
    1980年,鹤岗煤矿首先在南山矿使用了“铅字盖印”,订购各种字体、规格的汉字和阿 拉伯字,变图上手写字为铅字盖印。盖印的字体统一、规范、美观,很快在全局推广。由于 薄膜易老化,牡丹油墨稀释剂有毒性,在推广10年薄膜图之后,1981年南山矿测量人员发明 “纸膜纸”——在两层纸中间夹一层薄膜的裱糊图纸,它坚硬挺实变形小,使用色膏又可直 接上色,很受欢迎,在全局推广。与此同时,一方面各煤矿按规程要求,开始8种基本矿图的 绘制工作。且在材料质量、绘制精度、图面美观等方面均有较大改观,为保证矿区正常生产 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双鸭山矿区的岭东水库下压有煤层,矿山测量人员将其准确位置表示在 “上下对照图”上,并绘制出保安煤柱线,使其免受破坏性开采,至今水库、大坝安然无恙 ,下游居民安居乐业。另一方面,为提高矿图质量开展了绘图技术表演赛。鹤岗煤矿在1981 年4月举行的表演赛中有33名绘图员参加,评选出优秀绘图员和绘图能手16名,对促使绘图员 队伍的稳定和绘图技术的提高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南山矿的绘图人员,勤学苦练基本功, 一直走在全矿区矿图绘制的前列。1985年在平顶山全国煤炭系统矿图经验交流会上,送展的 矿图被评为全国第四名。
    到1985年,鹤岗矿区所属各矿按规程和图例绘制出8种矿图:即井田区域1:2000比例尺 地形图147幅、工业广场1:500或1:1000比例尺平面图25幅、井底车场1:200或1:500比例 尺平面图9幅、1:1000比例尺采掘工程平面图616幅、主要巷道1:1000比例尺平面图48幅、 1:200比例尺井上、下对照图13幅、1:200比例尺井筒断面图9幅、1:1000或1:2000比例尺 主要保安煤柱图7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