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工业建厂测量

  大庆油田工业建厂测量的任务是布设控制网,测绘1:500、1:1000或1:2000比例尺地 形图以及布设施工建筑控制网。1960—1985年,大庆油田先后完成了葡萄花炼油厂、大庆石 油化工总厂炼油厂、黑龙江石油化工试验厂、林源炼油厂、卧里屯化肥厂、大庆乙稀工程等 大型工程项目测量工作。具有代表性的项目有:
    一、卧里屯化肥厂建厂测量
    该厂是以大庆油田伴生气为原料的大型化肥厂。1973年国家计委批准建设,1972年11月 提前开始测量工作。实测单位为设计院勘察室。
    1972年11月,完成厂区1:2000比例尺地形图测量4.25平方公里。由于尚未布设四等控 制,故在测区中心以后方交会形式布设四等补点1个,点名为“化工厂”。以此补点为中心, 布设6个5”三角点构成中点多边形,平差后作为测图的首级控制。以经纬仪测图,基本等高 距为0.5米。
    1973年4月18日,根据化工区发展远景规划,以卧里屯火车站为中心,在滨洲铁路两侧1 50平方公里内布设四等三角网,北起总参测绘局1959年布设,1962年平差的一等点王家店, 南至二等点陈俭屯,并以陈俭屯、隋升屯为起算边。至4月30日野外工程结束。全部埋设双层 标石,埋设深度1.6米,建造寻常钢管标。
    1973年5月施测三等水准路线。起点为设计院勘察室1962年布设的二等水准点Ⅱ—238, 沿铁路以南龙卧路埋设三等水准点4个,共21.6公里,在卧里屯车站以东过铁路,附合到黑 龙江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布设的二等水准点哈28—37上。水准点埋设3米钢管标石,加石棉管护 套和护盖。施测采用两台Ni004精密水准仪单程双站法。
    同期,施测厂区1:2000比例尺地形图9.75平方公里。在四等控制的基础上,布设5″小 三角点9个,并与第一期测图时布设的5″小三角联测后,重新统一平差,构成完整的测图控 制网,小三角边长为1—1.5公里,埋1.2米混凝土桩。然后分别布设20条图根锁,总点数为 120个,平均每幅图达14个。高程以三等水准为基础。四等三角点及小三角点以四等水准联测 。图根点以等外水准施测。地形图的测绘执行1966年国家测绘总局出版的《1:500、1:100 0、1:2000比例尺地形测量规范》。图式为同期出版的《1:500、1:1000、1:2000比例尺 地形图图式》以及《油田测量补充图式》。经室检查组野外检查后,连同第一期测图统一按 公里网正规分幅描绘。8月底交付使用。成为卧里屯化肥厂厂区及生活区规划设计和施工图设 计的依据。
    1973年6—8月,布设生活区建筑控制网,施测精度为1:3万。该网共19个点,点位布设 在中心道路的一侧,平均边长150米,控制面积0.655平方公里。全部埋设1.5米梯形混凝土 桩,按设计标高埋设并建造了1.2×0.8米的圈形护井,内埋以砾石及粗砂,有利于减弱冻 切力的影响。
    1974年3月开始布设厂区建筑控制网。依次进行了初测(根据设计坐标放样点位)、埋石 、定测、测角、计算及桩位改正检核。点位由设计人、厂方及测量技术负责人共同商定。为 与已施测的生活区建筑网建筑坐标保持一致,以厂11、厂26、厂17为起算方位,以厂11为推 算点,共布设26点。该网布置较密,平均边长110米,点位精度1:3万。初测放样点位后用工 程钻机钻直径300毫米深2.9米圆孔,在孔中插入2米以下预制标桩后,现场浇灌200号混凝土 。2米以上埋粗砂,顶部套以直径0.5米水泥管保护。距离丈量用标准50米钢卷尺二根单程双 次法进行。每25米架设轴杆架,并加入温度、尺长、高差等改正。角度测量以T(2)经纬仪 测四测回。高程为四等水准,最后平差后点位中误差为±4.4mm。其平面坐标联测于四等三 角点上,并提供了建筑坐标成果及坐标转换参数,满足了化肥厂主要装置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放样要求。1976年9月,该厂建成投产。
    二、乙烯工程建设测量
    大庆乙烯工程是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重点工程项目之一。该工程建设在大庆市龙凤区卧里 屯境内。油田设计院勘察室承担全部工程测量工作。先后投入测量人员36人,技术总负责人 是该室主任工程师袁亮。
    1977年10月至1978年1月,为规划设计需要,施测1:2000比例尺地形图12平方公里。
    1978年8月,为加强该地区控制网精度,为后续测量工作打基础,布设四等三角锁1条, 共6点,施测三等水准6.5公里。同年,还完成厂区道路及管线工程测量34公里。
    1979年2月,施测厂区1:1000比例尺地形图,供施工设计和城市建设设计使用,是大庆 地区厂区大比例尺地形图面积最大的一次测图。全部采用经纬仪测图法直接测绘在聚脂薄膜 上。测图控制统一布设。测图顺序为先厂区后外围。对耕地、草地等地类界、房屋及其它民 用建筑均作为重要地物进行了实测。至6月,测图任务结束。共测63幅,总面积为15.75平方 公里。
    1979年9月开始,在2平方公里的预建厂区和1平方公里的生活规划区布设建筑控制网,先 后布设控制网点77点,建造寻常标77座。
    建筑网的标石设计,充分考虑冻胀融陷的影响。梯形标石是钢筋混凝土预制,高2.4米 ,上底0.3×0.3米,下底0.5×0.5米,重达900公斤,是窨井式埋设,埋深2.5米,桩底 现场浇灌混凝土0.1米。标石外用内径为1米,外径1.2米,高0.6米的混凝土圆筒4个砌筑 成窨井保护,保护筒与标石之间填充粗砂、砾石。窨井高于标石0.2米,护盖与设计地坪同 高。标石埋设后,自然稳定7—10天即开始定测。用50米标准钢尺二根同向丈量法施测。这时 已是初冬,阵风强,钢尺抖动,大气温度变化快,低温下钢尺温度系数异常,一上午量不出 一小段距离。为克服困难,采取了3个措施:一是在工作方法上将单支点法改为双支点法,即 每个尺段增加一个支点,缩短悬尺长度,减少风的影响;二是根据当时中午风小的特点,抢 中午量距,其他时间做好辅助工作;三是每天两次测量钢尺常数分别改正。采取这3项措施后 ,钢尺量距各项精度指标符合要求,工效提高到每日2公里。定测中水平角以T(3)纬仪测四 测回,平差后的测角中误差为0.8″,点位中误差4.2毫米。定测完成后建造钢标。
    1979年10月,在厂区土方工程完成后,进行了建筑网全面复测。1982年为检查厂区建筑 网的稳定性,再次进行全面复测。
    复测应用东德EOK2000型及瑞士克恩DM502红外测距仪进行距离测量。为减少仪器加常数 的影响,采取二段组合法和三段组合法往返测距,计算出的各边长作为实测值。水平角以T( 2)经纬仪测六测回。各次测量坐标较差小于10毫米。同时进行了高程复测,各点高程较差小 于10毫米。
    两次复测结果证明,乙烯工程建筑控制网标石的埋设牢固可靠。
    乙烯工程于1985年起陆续建成投产。厂方对测绘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测绘工作 为规划、设计、施工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乙烯工程的胜利投产,证明测绘成果成图是准 确的、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