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物探测量

  黑龙江省石油物探测量始于1955年地质部在安达、肇东、肇洲、肇源境内进行的石油普 查。当时仅限于在小比例尺地形图上根据相关位置标定普查点及普查路线。
    1958年,地质部在林甸、泰康、安达等地开展石油勘探,于是大规模的物探测量随之开 始。当年完成物探测线测量2893公里。物探测量的方法是视距导线法。导线两端附合到国家 测绘总局、总参测绘局及其他专业部门布设的各级控制点上,每约20公里闭合1次。若无已知 点可闭,则自测天文方位角进行方位检核,线与线交叉时检核交叉点坐标不符值,计算物探 点坐标,并编绘物探成果图。
    1960—1962年,对大庆长垣及其周围约8000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详勘,共有25个地震队 参加,每个队包括一个测量组,共有物探测量人员200人。物探测线的方法为量距导线法,距 离用100米钢线尺丈量,水平角以威特T1或蔡司010经纬仪1测回观测,量距导线两端均附合到 1958、1959、1960年布设的三、四等三角点上。
    1963年后,进行大庆外围及省内其它盆地的勘探。至1985年,先后完成泰康地区物探测 线测量4513.22公里;滨北地区物探测线测量4212.7公里,地震剖面线测量188.1公里,复 盖测线785.4公里;三肇凹陷区地震测线测量13112.75公里;西部超覆带地震概查剖面线测 量228.45公里;三江盆地重力测线测量6396公里,重力测点5046个,磁力测线测量7292公里 ,磁力测点3980个,地震剖面线测量340公里;依兰至舒通地堑地震测线测量200.9公里,物 探线测量132.1公里;海拉尔盆地地震测线测量5642公里。另外,还完成为深层勘探服务的 地震测线测量3707.25公里;齐家古龙地区勘探面积5495平方公里。
    物探测量是石油测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点多面广,工作分散,特别是沼泽地区,只能在 冬天进行,条件甚为艰苦,因此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更显重要。物探大队设有测量工程师主 管各小队测量组的技术工作及测量成果的检查验收。1982年大庆石油管理局地球物理勘探公 司成立后,公司生产科主管各队物探测量的生产调度、技术管理、装备管理,形成公司、大 队、小队三级管理。1982年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开始引进红外测距仪,1984年25个测量组全部 装备红外测距仪、对讲机及PC—1500计算机,物探测线的测量方法改为电磁波测距导线法, 内业计算全部用PC—1500计算机,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劳动强度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