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哈尔滨市规划测量
(一)道路中心轴线测量
道路中心轴线随道路网构成多边形网状。在1920年以前,新区(南岗)、埠头(道里)
、旧哈尔滨(香坊)、八站等地,都布设了独立的道路中心网。其中心点标志用铁管打入地
下。为使其边长和角度尽可能地符合理论值,曾进行反复测量。所使用的仪器是精度较低的
游标经纬仪和钢尺。
随着城市的发展,道路中心网不断地扩展。扩展的方式以原有中心点为依据,按照规划
理论数据,测放新的点位,并与相邻点位调整、校核,经过多次反复测量,使新的点位尽可
能符合于理论值。
到50年代,哈尔滨道路中心网,已经扩展到了哈西工业区、太平化工区、动力区。在进
行各区独立的道路中心网联测时,发现两条边联系时,其联系边实地测量的数据与理论值相
差较大。在哈市平面控制系统建立以后,为解决这个问题,先后对重要的道路中心点进行了
坐标联测。联测前先经过道路中心校正测量,按三级导线施测方法进行,埋设中心点固定标
志。新埋设的标志大部分采用现场钻孔浇灌混凝土。孔径为15厘米,孔深2米以上,中间埋设
钢筋标志。大直街、和兴路等处的部分标志和一级导线点共用。重要道路的交叉点埋设了花
岗石柱标。这些道路中心点标志和施测数据,在全市大面积测绘城市1:1000比例尺地形图时
,被用做图根控制。
60年代,哈市勘测大队人员精简下放,仅余20余名测绘人员,仍坚持对道路中心网进行
了大量的联测和校正。联测一般在中心点附近做一个5″级小三角点,中心点为该点副点,以
保证被联测中心点的精度。校正中心点使该点点位与相邻点所构成的图形,在边长和角度两
个要素上最大限度相符,在2厘米以内可不移动点位。由此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为城市规划定
位测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70年代末,电磁波测距仪和电子计算器的引进和应用,使道路中心点的校正、联测工作
得以快速进行。哈市勘察测量大队先后投入4个作业组作业,完成了近1000个道路中心点的校
正和联测。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长期困惑着规划测量的区与区相接中的道路轴线数据矛盾的问
题,也随之得到了解决。
(二)小区规划测量
1980年,结合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市政府批准将全部住宅成片建筑为8个小区,其中王
兆新村和哈西新村先行建设。小区规划使用1958年测绘的1:1000比例尺地形图,由于年代已
久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市勘测大队重新测绘了这两个小区的地形图。
王兆新村小区规划测量,于1980年7月进行,测图比例尺为1:1000,测图面积0.5平方
公里。该区位于哈尔滨动物园东侧,原为菜田和农村居民地,有很多塑料大棚,测绘和拆迁
同时进行,作业条件很困难。图根控制利用文政街、和兴路上的道路中心点布设图根导线,
施测方法和精度符合城市测量规范要求。测图时转绘了原地形图上的高程。在施测中,发现
个别高程点有错误,随后又检测了大量的高程点。测设小区道路轴线,按三级导线精度规格
进行,使用J(6)级经纬仪,普通钢尺加尺长改正。留有足够的轴线点标志,保证规划定位
测量使用。
哈西小区规划测量,于1980年9月进行,测图比例尺为1:300,测图面积0.5平方公里。
该小区位于学府四道街北侧西河沟两岸,原为苗圃用地,地势较低,附近无等级控制点,图
根控制为新做两个后方交会点,平差后,点位误差小于5厘米。在两点间布设小三角网作为图
根点。使用标志采用一寸铁管打入地下70厘米。经纬仪、水准仪配合测图。投入一个作业组
,仅半个月就完成了测绘任务。同年10月,由于该小区建筑设计与平面布置设计同步进行,
建筑设计急需工程地质详细资料,在没有总平面设计图的情况下,详勘要求在测区内布设方
格网测设钻探点。该任务仍由测图小组承担。任务下达后,4台钻机同时进入现场等待开钻。
为方便钻机搬迁,每台钻机负责一片,这样就要求在四片地块同时测设钻探点。该小组为了
不影响勘探进度,天刚放亮就到现场,首先在东西两侧测定控制线,每30米测设一控制点,
然后根据需要在控制点上引测出方格网点。每台钻机日完成近10个钻孔,测量定位每天提供
50多个孔位,以满足需要。横贯测区的一条河沟和密布的幼林给方格网定位测量带来了极大
困难。该测绘小组,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完成钻孔定位的同时,又给每一钻孔测量孔口标高
。用5天时间提前完成了近300个钻孔测量任务,超过定额一倍多,为城市规划小区建设做出
了贡献。
1982年、1985年哈市1:1000比例尺航测图陆续完成,先后为道里安发街、安义街、安隆
街、安静街,南岗永和街、比乐街、宽城街,香坊飞机场、新地小区,太平新乐小区,道外
十八拐以及太阳岛风景区和河图街火灾区等城市小区规划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地形图资料。
二、齐齐哈尔市规划测量
(一)征地与定位测量
1979年2月,市测量队由齐齐哈尔市设计院并入齐齐哈尔市城市规划办公室后,根据规划
审批的需要,在齐齐哈尔市规划办公室总工程师尚志恒的倡导下,建立征地测量和规划定位
测量的管理程序,1980年1月开始实测。征地测量的控制基础是城市一、二级导线点,城市等
级水准点,对于基础控制较弱的偏远地区,采用假设坐标系统进行施测。征地测量采用

经纬仪、

水准仪、小平板仪配合钢尺、皮尺量距进行作业。作业时严格按规划管理
部门的征地范围施测。作业结束后,由生产技术科进行内、外业检查并对成果成图资料进行
验收。
征地图一律采用1:500比例尺,采用城市独立控制系统(平面与高程),图幅分幅视征
地面积大小而定,对于面积较大(达到整幅以上)且基础控制较可靠的征地图纳入城市1:5
00比例尺基本图系列,进行统一的分幅与编号,对于零星的小面积征地图,单独自由分幅,
不纳入城市基本图系列。
征地测量结束后,进行了规划定位测量。规划定位坐标数据采用城市独立系统坐标数据
,规划定位一律采用解析法。
规划定位的平面和高程控制基础,是城市一、二、三级导线点和等级水准点。规划定位
以规划设计与管理部门给出的设计坐标为准进行实地测设。当定位地点附近无控制点时要引
测导线,导线精度保证定位点的点位中误差在5厘米以内。个别困难地区做二次附合导线,支
导线进行左右角观测。定位方法一般采用极坐标法,

经纬仪正倒镜放点,取其中数,
钢尺往返量距确定点位,然后在所放点上设站检测建筑物轴线位置,量测所定点的间距,以
便校核。定位成果资料由生产技术科进行检查验收。
至1985年末,市测量队共完成征地测量项目246项,征地总面积达18.62平方公里;完成
规划定位测量371项,其中住宅定位144项,公共建筑定位158项,管线定位35项,厂房定位1
9项,道路定位15项。
(二)小区规划测量
1976年3月,齐齐哈尔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组建城市规划管理机构——规划处,并相继开展
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小区详细规划工作。为实施城市小区规划方案,市测量队于1978年末,
进行城市规划小区的测绘工作,至1985年底,先后完成永青小区、胜利小区、建工小区、新
民小区、北关小区等5个规划小区的测绘任务。完成1:500比例尺地形图1.32平方公里,计
21.2幅。按照城市1:500比例尺基本地形图的要求,实测的各项精度指标均达到《城市测量
规范》和《工程测量规范》的规定,满足城市小区规划设计的要求。
永青小区规划测量:该小区位于中心城区的龙沙区,其范围北起市府路、南至南马路、
西起青云街、东至永定街。实测面积0.2平方公里,按建成区Ⅳ类折合1.21标准平方公里。
该小区是老城区,房屋建于建国前及建国初期,多为民用住宅,房屋为砖、土结构,破旧且
相当稠密,巷道狭窄无规划,建筑物占地面积约60%。小区内地势呈西高东低,最大高差约5
0米左右,平均高程约149米。1973年12月开始施测,利用永定街上9个一、二级城市导线点,
布设16条图根附合导线、63个图根导线点。附合导线最长480米,最短100米左右,平均边长
40米。观测采用

经纬仪一测回,普通钢尺往返量距,进行三项改正,附合导线相对精
度均达1:3000以上。
测图采用小平板仪配合水准仪、皮尺进行,野外测绘底图使用涤纶薄膜。地面构筑物均
测于图上,详细反映了该小区的地物分布、地形、交通等方面的状况。成图为50×50厘米正
方形分幅图3.2幅。经外业检查,图上主要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小于0.4毫米,次要地物点
点位中误差小于0.6毫米。地形以高程注记表示,注记点间隔为3厘米左右。
测量时正值冬季,为保证冬季测图精度,具体采用两种方法,一是选择最佳作业时间段
的方法,一般在中午气温较高时进行施测,二是采取增加图根点密度的办法,平时导线边一
般在60米,而在这次作业中导线平均边长保持在40米左右,从而保证了测图质量。在该小区
测量作业中,组长钱介林带领组员克服冬季作业的困难,为抢时间、保质量,当气温低时,
他们把水准仪的仪器头卸下来放在怀里用体温将仪器暖热后继续坚持作业。至1973年3月完成
。该小区建成后,住宅建筑面积达3.35万平方米,安排居民588户,2352人;商业建筑面积
1.49万平方米,建有大型商场1座;保留1座小学校的建筑用地,其它配套公用建筑比较齐全
,方便了居民生活。
胜利小区规划测量:该小区位于中心城区的龙沙区,其范围北起新生路、南至丰恒路、
西起光复街、东至永安大街。实际测量按50×50厘米图幅2.88幅,成图0.8平方公里,按建
成区Ⅲ类折合0.76标准平方公里。
该小区的居民住宅区,绝大多数建筑为砖结构平房,多建于伪满时期,街道整齐、巷道
畅通,建筑物占地约40%。小区内地势平坦,平均高程148米,最大高差3米左右。1979年4月
开始施测,利用永安大街、丰恒路上6个二级导线点,在小区中布设9条图根附合导线,共计
61个解析图根点。附合导线最长766米,最短109米,平均边长50米。采用J(6)经纬仪观测
一测回,普通钢尺往返丈量加并三项改正。附合导线相对精度均达到1:3000以上。在图根点
上用S(3)普通水准仪实测图根水准,多为附合或闭合水准路线,每公里高差中误差均在20
毫米以内。采用小平板仪配合水准仪、皮尺进行测图,选用涤纶薄膜做为野外测绘底图,地
面构筑物详细地测于图上。由于主要街区房屋成排,外形结构相同,给测绘工作提供了便利
条件。实测时采用控制街区四角、丈量建筑物间距的办法加快测绘速度,保证地物平面位置
的准确性。实测某排相同建筑物时,只控制该排建筑的4个主要拐角点,而其它次要拐点则用
几何关系推出,量准有关数据,回到室内转绘。实测中注意了小区的四邻关系。四周道路骨
架测设详细准确,为今后准确实施小区规划方案奠定了基础。1979年5月完成。该小区建成后
,使中心城区的面貌大为改观。小区建筑特色鲜明,形成了花园式住宅群。小区住宅建筑面
积达8.4万平方米,安排居民1446户,共5784人。副食商店、冷饮厅、餐厅、幼儿园、自行
车棚齐全,布局合理,形成了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生活方便的居民小区。
北关小区规划测量:该小区位于建华区,其范围北起新江路、南至中华路、东起卜奎大
街、西至劳动湖边。实测面积0.41平方公里,按建成区Ⅳ类折合2.63标准平方公里。
该小区属于老城区,房屋多建于伪满时期及建国初期,绝大多数建筑为砖、土结构平房
,80%为居民住宅,余为工厂、学校等。小区内有一条南北向较宽的主巷道,其余巷道较窄且
无规划,居民住宅多为庭院式布局,院中套院、房屋密集、连成一片,建筑物占地约50%。小
区内地势变化较大,最高点为156米,最低点为146米(劳动湖边),最大高差达10米。1985
年3月开始施测,施测时根据测区内两个一级导线点和五个二级导线点布设了三条附合导线,
48个解析图根点,在通视较差地段布设了支导线。根据小区内房屋密集的特点,为便于施测
,布设房上导线,将地面图根导线引测到方便测绘地物的建筑物屋顶。其方法:一是采用图
解交会的方法,即用地面三个图根点交会于建筑物屋顶,在该点设站实测地物:二是采用做
导线的方法,即用钢尺量出地面图根点与房上设站点的斜距,并用经纬仪测出垂直角进行边
长的倾斜改正。房上导线符合于两端地面图根点上,其符合相对精度均不低于1:2000。重要
地物测设细部坐标,导线平均边长60米,采用普通钢尺往返量距,J(6)经纬仪观测一测回
。导线相对闭合差均达1:3000以上。测区内采用普通水准仪进行直接图根高程控制,各项限
差均达到规范要求。测图采用小平板仪配合水准仪进行。测区内院套较多,为保证测图精度
,施测中采取控制主要道路骨架、重要地物(永久性建筑)四角坐标、控制主要街巷外轮廓
四角等方法,保证地物关系的准确性。次要地物中不易量测的部分,依据主要地物进行检核
,保证各种地物的施测精度。在实测中注意了图幅与图幅、测站点与测站点的接合部的检核
,做到站站检核、幅幅拼接、精心测绘。在地形点施测中,做到布点均匀、密度适中,体现
测区地形概貌,在高差较大的湖堤处,增加水准检核路线,控制地形点的准确性,并且注意
小区四周主要地物、道路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测设,为规划提供了准确的参考数据。经内、外
业检查,各项数据准确,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测量规范的规定。
在该小区规划测量作业中,分队长李天成带领该队人员本着精心施测的指导思想,积极
开动脑筋,把地面导线与房上导线结合起来,加快了作业进度,用控制街坊四角坐标的方法
保证了主要地物的整体精度。在实测中有许多居民住户不愿意让测量人员上自家房顶,怕损
坏房屋,作业人员耐心地做思想工作,宣传规划测量的重要意义,并在测量人员中进行爱护
老百姓一草一木的教育,使得居民积极配合测量工作,保证了小区测量的按期完成。1985年
6月25日完成。该小区建成后,总建筑面积达12.7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达11.95万
平方米,安排居民2185户、7648人,建成大型菜市场1座,小学、中学各1所,商业服务网点
6处,极大地改善了旧城区居民的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