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1:10万比例尺地形图
东北沦陷初期,日本侵略者将原东三省陆地测量局库存的全部地图和测绘资料运回日本
参谋本部,利用这些地图和其实测的1∶5万比例尺地形图编制了1∶10万比例尺地形图,以该
图为作战图用于实战。
1946年,苏军总参测绘局以日本及伪满实测的1∶2.5万、1∶5万比例尺地形图为基本资
料,按经差30′、纬差20′,编制了黑龙江地区1∶10万比例尺地形图423幅。地名及说明注
记均用俄文,山区和无大地成果控制区地图的数学精度与地理精度较差。
建国后,国家测绘总局和总参测绘局为满足经济建设部门规划设计、资源勘测、土地整
理、交通选线、河流流域聚水面积和蓄洪排涝计算及军事上战术研究的需要,给编制小比例
尺地形图、地理图或专题地图提供基本资料,进行了黑龙江省第一代1∶10万比例尺地形图编
制。
1964年12月,国测二分局制图队承担以第一代1∶5万比例尺地形图为基本资料,编制逊
克制图区1∶1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任务。首先,展绘地图数学基础,以高斯投影,按图上1厘
米相应实地1公里比例,展绘经差30′、纬差20′的4个图廓点和经差15′的2个加密图廓点及
3个经纬线交点,纬线连成折线,再利用照相转绘法,转绘地图内容,进行多色编绘、清绘制
成印刷原图。
地图清绘以手工操作为主,绘制地图的质量与绘图人员对基本功的掌握关系很大。在蓝
图清绘中,为使绘出的线条光滑、实在,都将绘图工具修磨得十分光滑。为了能熟练地运笔
,许多作业员中午、晚上不休息,苦练基本功。程安(50年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和
国家测绘总局优质高产标兵称号)为练腕力,将左手压在右手上,反复作转动手腕和移动手
臂练习。由于她基本功扎实,绘出的图质量好,有的图被作为优质图样版。
1965年4月,开始编制漠河、大小兴安岭、呼玛沿国界地区1∶10万比例尺地形图。至19
66年12月,完成逊克区13幅,漠兴呼区27幅。1967年,编制佳木斯区19幅,黑河区13幅。19
68年,编绘或连编带绘哈尔滨区103幅。1969年,连编带绘北安区9幅,哈尔滨区39幅。
截至1971年底,黑龙江省1∶10万比例尺地形图,国测二分局制图队编制223幅,国测一
分局编制44幅,总参测绘局编制156幅。至此覆盖黑龙江省423幅1∶10万比例尺地形图编制完
成。6%图幅采用1958年版图式,47%图幅采用1965年版图式,47%图幅采用1968年版图式。
在此期间,国测二分局制图队编制外省1∶10万比例尺地形图338幅,其中川湘鄂10幅,
内蒙古289幅,吉林26幅。
1∶10万比例尺地形图以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为基础分144幅,图上绘有间隔2公
里直角坐标网,图廓间绘制经纬差各1′的图廓加密分割线。采用1965年版图式的图幅表示图
幅内全部国家等级三角点和部分水准点。以不依比例尺象形符号准确地表示具有方位意义和
经济、文化意义的独立地物。用蓝色不依比例尺单线和双线及依比例尺双线符号表示实地长
300米以上河流,实地河宽40米以上时绘成依比例尺双线;用蓝色面状符号表示实地1万平方
米以上湖泊、水库,实地0.25平方公里以上易行、难行、断绝沼泽,实地500平方米以上岛
屿。用平面图形依比例尺表示城镇式和农村式居民地,舍去稠密地区的小居民地;城镇式居
民地名称采用等线体注记,农村式居民地名称用宋体字注记,用注记大小显示行政等级。全
部表示铁路和公路,铁路分为单线和复线铁路、窄轨铁路、轻便铁路及建筑中铁路;公路分
为普通公路、简易公路和建筑中公路;按重要性有选择地表示大车路、乡村路、小路、时令
路。用等高线并配合地貌符号和注记真实地表示地貌,基本等高距为20米(嫩江流域20幅图
为10米)。表示实地长30米以上双线和记号性冲沟及长0.3公里、比高1.5米的陡崖。植被
用绿色底色、地类界、符号和说明注记相互配合,依比例尺表示实地0.1平方公里以上森林
、灌木林、经济林,其他植被在分布范围内绘制小面积、稀疏、突出、独立、零星等符号,
实地2平方公里以上森林区分针叶林、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用说明注记加注植被名称、树种
和树高及干粗;实地2平方公里以上经济林加注产品名称。用不同结构和不同粗细的黑色点线
符号表示国、省、地区、县各级政区界线(境界)。表示土质城墙,部分居民地外栏栅、围
墙、高压输电线、通讯线和输油管线。
1980—1985年,总参测绘局依据新的编图规范与图式,利用第一代1∶10万比例尺地形图
地貌版,编制了齐齐哈尔、肇源、肇州、五常和牡丹江市(县)第二代1∶10万比例尺地形图
66幅。与第一代图相比,由于是采用刻绘法成图,较蓝图清绘线划精细,用仿宋体透明注记
替代宋体相纸注记,使得地图载负量和清晰度均有改善。图4—2是采用1971年版图式,总参
测绘局于1983年编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