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1:50万比例尺地形图

  民国初期,俄军测量团以其实测的1∶8.4万比例尺地形图为基本资料,编制了黑龙江地 区依兰县以东1∶50万比例尺地形图6幅。该图后被日本翻印。1919年,民国参谋本部制图局 将该图名称注记译成中文,一一书写,剪贴于原印刷图上,进行翻印,使得图上共注有汉、 俄、日3种文字。
    东北沦陷后,日本陆地测量部利用其测制的1∶10万比例尺地形图为基本资料,编制了覆 盖黑龙江地区1∶50万比例尺地形图,这批图成为日军侵占中国的作战指挥用图和空军用图。
    1946年后,苏军总参测绘局利用其编制的1∶20万比例尺地形图为基本资料,编制了黑龙 江地区23幅1∶50万比例尺地形图。
    建国后,总参测绘局为给各部门提供基本的地理信息基础,满足国民经济部门进行区域 规划、资源开发、省区经济布局和自然地理调查需要和军事上供方面军、总部作军事部署和 三军协同作战需要,编制在较大范围内综合反映区域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的建国后第一 代1∶50万比例尺地形图,给用图部门提供了编绘小于1∶5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资料和专 题地图的地理底图。
    1970年,总参测绘局以其编制的1∶20万比例尺地形图为基本资料,按图上1厘米相应实 地5公里的比例展绘经差3°、纬差2°的4个图廓点和经差30′的10个加密图廓点及35个经纬 线交点,纬线连成折线。利用照相转绘法,将基本资料照相缩小至1∶50万,经拼贴、编绘、 清绘制成印刷原图。编绘中注意到地图内容和用途的关系以及各要素密度与制图区域的一致 性。1973年,全部完成黑龙江省图23幅。
    1∶50万比例尺地形图以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为基础分4幅,图上绘有经差30′ 、纬差20′经纬线网,1′加密分割线。图内表示国家等级部分三角点和水准点。用象形符号 表示有重要意义的独立地物,以历史文化独立地物为主。用蓝色线状不依比例尺单线和双线 及依比例尺双线符号表示实地长5公里以上河流,其中宽100米以上的依比例尺双线绘制;表 示实地0.25平方公里以上湖泊、0.5平方公里以上水库、6.25平方公里以上沼泽、0.125 平方公里以上岛屿。用平面图形表示实地1平方公里以上居民地,其它居民地用圈形符号表示 ;以不同字体、字大区分行政等级,公社以上居民地名称用不同大小的等线体字,其余均为 宋体字。铁路、公路在城市和工矿企业附近道路密集处未表示短小支叉,在高级道路密集处 未表示部分简易公路;为保证农村集镇、公社以上居民地和森林内道路的贯通,表示了大车 路以下各级道路。用等高线配合地貌符号和注记表示地貌,基本等高距100米;表示了冲沟和 实地长1.5公里、比高3米的陡崖。植被用绿底色、地类界、说明符号和注记相互配合,表示 实地6.25平方公里以上森林、灌木林和经济林,森林在分布范围内套绿色并注记树种,其余 植被均在范围内配置符号。用不同点线符号表示县以上各级境界。表示主要油气管道及实地 长5公里以上高压电线。图4—4是总参测绘局编绘的。
    1985年,在陆续完成1∶25万比例尺地形图编制的同时,省第五测绘大队根据国家测绘局 计划开始了新中国第二代1∶5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试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