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普通地理图编制
黑龙江地区普通地理图是以本地区或本地区内独立行政区域为基本制图单元,用基本比
例尺地形图作基本资料,依据地图用途、目的和要求,确定地图性质、内容和表现形式,反
映地区内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的基本分布规律的一览性地图。
清朝前,黑龙江地区未形成独立行政区域,没有编制以该区域为制图单元的普通地理图
,只是作为中国的一部分被表示在全国性普通地理图或普通地图集之中。
清康熙年间实测的《皇舆全览图》制成后,未被广泛利用。直至1863年(清同治二年)
,湖北巡抚胡林翼、严树森请邹世治等人根据《皇舆全览图》绘制成《大清一统舆图》,刊
行后将清初测绘成果公开,给普通地理图的编制提供了基础资料。此时黑龙江地区分属两个
行政区域,松花江以南作为吉林将军部分辖区被表示在冠以吉林名称的普通地理图中。松花
江以北的黑龙江将军辖区自成一个军事、行政区域,自此直至民国初期,有表示本区域独立
成图的普通地理图和普通地图集。
东北沦陷后,日伪政权对黑龙江地区分而治之。此时的黑龙江地区被表示在冠以伪满名
称的普通地理图中。
建国后,为满足不同需要编制了1∶50万、1∶100万等系列比例尺黑龙江省地图和覆盖全
省的市县地图及部分地区图和公社地图,并更新了部分县地图 泌龙江省地图册已编制二版
,并开始编制综合性的黑龙江省地图集。所编制的每一图种都有自己的符号系统、投影系统
、符合用途要求的分幅和比例尺以及灵活的图面配置。与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相比,不再表示
地貌碎部,着重表示地图要素类型、结构、密度对比等总体特征。表示的内容已进行大量取
舍和高度概括,不依比例尺符号增多,只是保留必要的数学精度,强调其地理适应性。
70年代,省第五测绘大队编制了1∶150万中国全图。80年代,该队编制了加拿大、美国
阿拉斯加1∶100万世界地图和部分1∶100万中国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