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章 专题地图编制

  自清乾隆朝后,以普通地理图为地理底图,运用定点符号法、线状符号法、范围法、质 底法、等值线法、定位图表法、点数法、分级统计图法、分区统计图表法等表示方法,反映 黑龙江地区自然地理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某一种或几种要素的现状及分布等静态特征与发展 变化等动态特征的专题地图,成为该地区地图内容涉及面最广、表现形式最灵活多样、发展 最迅速的地图。
    1776年(清乾隆四十一年),乾隆皇帝因《皇舆全览图》刊载地名不详,不能再增加内 容,遂令黑龙江等处地方,用满汉文字绘制《盛京、吉林、黑龙江等处标注战绩舆图》,表 示皇祖创业及战迹之地。全图共分五排,将图按地理位置拼接为长3.8米、宽2.5米,图中 标注黑龙江地区战迹5处。这是黑龙江地区最早的专题地图。此后还编制农业、城市、资源等 专题地图,杨守敬的《历代舆地沿革图》和《中华邮政舆图》表示了黑龙江地区的历史变迁 和邮政事务。
    民国初期,以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为地理底图编制了黑龙江地区农业、交通、矿产、城市 、经济等专题地图。
    东北沦陷时期,编制了城市地图和交通地图。
    建国后,黑龙江省专业部门编制了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和旅游地图。国测二分局制 图队还编制了1∶100万非洲航空图。省第五测绘大队完成了《苏联军事百科全书》和《世界 通史》插图及唐山市城市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