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自然地图
建国后,省内各专业部门编制了显示黑龙江省自然现象的特征、成因、地理分布及其有
关因素相互联系的自然地图和地图集。按其反映的内容,主要有综合自然地理图、陆地水文
图和气候图。
一、综合自然地理图
1956—1960年,中国科学院黑龙江流域综合考察队在黑龙江流域及其毗邻地区进行考察
研究,根据考察成果并参考其他资料,编制了《东北地区自然地图集》,1965年印刷。成图
概略地反映了黑龙江省自然现象的基本特征、分布规律及其自然资源的状况。
1980年8月,省第五测绘大队将中国科学院黑龙江省海伦县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
县考察队的10个专业10余篇专业考察报告和部分1∶5万或1∶10万图件,缩绘成1∶20万。以
1∶10万地形图为基本资料,经标描水系后,拼贴、复照成1∶20万,晒硬蓝2张。一张作行政
区划与地势图底图,一张作专题底图。将编绘好的底图等大复照,晒硬蓝多幅,作注记与图
例整饰版。专题内容用薄膜透绘,制成《黑龙江省海伦县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图集》。图集精
装,四开本,有线装订。31幅地图,17个对开幅面,单面印图,每幅图背面印图名、编制单
位、时间和文字说明。17幅专题地图运用质底法在公社行政区域内印颜色、标注注记,表示
了该县的行政区划、综合地质、水文地质、地貌、土壤类型及区划、植被、土地利用现状、
地下水开采分区和农业区划。
图集用等高线加分层设色法表示地势。用等值线法在等值线之间由浅到深的分层设色表
示气候。以范围法绘制轮廓线、晕线、符号、着色,标注注记,表示水利工程现状。用分级
统计图法以相应色级、符号表示农业人口拥有耕地、畜牧构成、农业机械化程度。用分区统
计图表法在公社行政区划内按相应统计数据,描绘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反映粮食作物的构成
。
二、陆地水文地图
黑龙江省水利部门为给经济建设进行规划设计、江河综合治理、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
科学研究提供资料,编制了表示地表陆地水文的地理分布、数量指标、动态、成分和其他特
征的陆地水文图。50年代,水利建设大规模展开,哈尔滨水利勘测设计院编制了1∶200万《
松花江流域规划图》。
1971年,为适应群众性水利建设的发展,给各地区中、小型水利工程提供算水帐方面的
参考资料,黑龙江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简称省水院),编制了1∶400万水系图。在此基础上
,省水院水文组提供各地历年降水、蒸发、年径流、暴雨、洪水、主要江河段泥沙、封冻、
解冻等观测统计资料,补充部分调查成果,用数理统计法加以综合、分析,将逐点位置落到
1∶400万水系图上,以内插法绘制出年月降水、水面蒸发、年径流、暴雨、洪水、泥沙、冰
情等值线图36幅,编制成《黑龙江省水文图集》,1972年印刷。图集八开本,精装,有线装
订,185页。在全省各地市县广泛应用,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1981年,黑龙江省水利厅为全面展示和说明松花江流域内主要江河河道及防洪、跨河桥
渡、阻水物的现状,显示人民群众治理江河、防洪、抗洪成就,提示洪水威胁和危险,给防
汛工作提供指导性资料,组织绥化、合江地区水利局部分测绘人员进行松花江流域水利资料
收集和调查工作。以1∶10万比例尺地形图为基本资料,将各江河水文站观测的水位、流量、
实测的江河横断面地理坐标,每条江河各段的河滩、堤脚、堤顶高程、跨河桥及渡口、阻水
物现状和存在的险堤,逐个落到基本资料图上,绘成1∶15万比例尺平面图。经计算绘出各河
段标准断面处水位流量曲线图与江河纵断面图。为了使用方便,将工程平面位置图和纵断面
位置图置于同一幅面。在河道图上标明大断面位置,以便进行河道变形观测。《松花江流域
主要江河防洪图集》完成后,由省测绘局七五四厂印刷。纳入图集的江河有松花江干流,嫩
江、雅鲁河、洮儿河、绰尔河、饮马河、拉林河、呼兰河、牡丹江、汤旺河、通肯河等12条
支流。按河段分为100幅河道带状图。图集荣获水利厅科技二等奖。
1983年,省水院、省水文总站、省雨洪办公室针对黑龙江省设计洪水使用流量计算的现
状,提出用暴雨计算的新方法,编制了《黑龙江省中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图集》。图集由暴
雨推求设计洪水、可能最大暴雨和径流推求设计洪水3部分组成。成果作为无资料地区中小型
水库进行安全复核及新工程设计洪水计算的依据,填补了黑龙江省中小型水利工程由暴雨推
求设计洪水途径的空白。图集在1984年8月荣获黑龙江省科技成果四等奖。
三、气候图
黑龙江省气象部门为反映省内各种气候要素在空间和时间的变化,编制了黑龙江省气候
图,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黑龙江省气候图集》。
1973年,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为贯彻气象工作为国防建设服务,同时又要为经济建
设服务的方针,满足各部门的需要,根据全省58个重点气象台、站的历史资料,将相关时间
置于一个幅面,编制《黑龙江省气候图集》。图集16开本,有线装订,精装,173幅地图,1
03页,双面印图。运用等值线法表示气温、降水、湿度、日照、风、地温、冻土、云、天气
、日数,运用质底法表示气候区划,运用运动线法表示风等气候要素,揭示出黑龙江省主要
气候特征和气候要素的地理分布、时间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