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交通旅游地图

  1978年以后,旅游事业迅速发展,地图已成为人民生活必需品并开始进入商品行列。可 谓“一图在手,一览无遗”。加之地图多品种的开发,编制者开始塑造了地图的美学形象, 为人民的社会生活增添了诗情画意。如江苏省常州市有位市民,每年都来信购买新版城市交 通旅游地图,作为“工艺品”加以收藏。
    1980年3月,省第五测绘大队王福履(70年代起任专题地图和普通地理图责任编辑)任责 任编辑,负责《哈尔滨交通图》的编辑设计。在设计上,吸取国外同类作品的编制经验,在 国内首先采取变比例尺方法,增大市区比例尺,缩小郊区比例尺,解决市区内容多,图面容 不下及市郊旅游点表示不上的困难和对城市主要街道及商业区加色表示。1980年9月,完成印 刷原图的制作。1982年4月,省测绘局七五四厂采用80克胶版纸第一次印刷10万张(见图4— 17)。
    该图为小四开幅面,满幅印刷,以增大图面可用面积,提高纸张利用率。正面的哈尔滨 市区交通图无内图廓线,图四周套印5毫米蓝边。图名以流线型蓝色注记置于图幅左上角,增 强地图的艺术表现力,图例置于右下角。地图内容采用二层平面表示,市内主要街道及商业 区,公共电、汽车线路,铁路,公园采用桔黄、红色、黑色、绿色突出显示,居于第一层平 面。具有特殊欣赏与地理方位作用的主要建筑物采用象形符号,街区面积及二级街道名称用 钢灰色,居于第二层平面。背面设计考虑三竖折叠方式,编排有封面、长途汽车路线、市郊 汽车路线、市内主要服务处名称、地址、电话等文字说明,以提高其服务性能。长途汽车路 线图以哈尔滨为中心,东线最远到依兰,北线到拜泉,西线到肇源,南线到吉林省榆树,沿 途主要停靠站名称用细等线体注出。市郊汽车路线图以哈尔滨市为中心,表示了所有市郊车 的起迄点、沿途停靠站,并在起迄点处用数字表示线路编号,用不同颜色的线条表示行车路 线。这是建国后黑龙江省第一幅商业地图,为哈尔滨人和国内外来哈出差、旅游者提供了吃 、住、游览、买、行各方面的综合信息。该图在1982年杭州“全国旅游图学术讨论会”和19 85年日本东京“国际城市制图会议”上受到好评。               
    1983年6月,省第五测绘大队对该图进行封面改版,图名烫金,减少文字说明,增加公园 图及特色文字简介,增强了交通图的导游功能。在表示方法上,将用象形符号表示的主要建 筑物印黑色,提高到第一层平面。公园图以绿色调为主,用象形符号表示特色建筑物的造型 ,对公园内通道进行艺术加工,表示了公园所特有的迂曲回环、路路相通的道路网结构。街 头雕塑和动物园里的动物用生动的象形符号表示其存在的位置。在图幅左下角设置报销凭证 ,具有时代特点。印刷20万张。
    1984年6月,省测绘局七五四厂编制《哈尔滨交通图》,印刷20万张。
    至1985年底,《哈尔滨交通图》由市内新华书店和个体业者销售50万张。并在哈尔滨市 每一辆公共电、汽车上都悬挂一幅最新版的哈尔滨交通图,为旅游者提供方便,收到了良好 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