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黑龙江省测绘科技情报站
一、组织工作
1977年7月22日,黑龙江省测绘科技情报站(简称情报站)在省测绘局成立,有23个成员
单位参加,包括测绘、农业、水利、石油、冶金、地质、煤炭、林业、交通、城建等省内各
部门中的测绘单位。它是由各系统各部门的测绘生产、科研、教学等单位自愿参加的群众性
组织。任务是交流测绘科技情报、推广科研成果,开展各单位横向联系、传递信息和技术协
作,为促进测绘科技进步作出贡献。情报站挂靠在省测绘局,站办公室设在黑龙江省测绘科
学研究所内。它在省测绘局、全国测绘科技情报网的领导下和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情报处的指
导下开展工作。
1985年底,情报站已有54个成员单位,由省测绘局、哈尔滨冶金测量专科学校、大庆石
油管理局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勘察室、省测绘科学研究所、省地质矿产局测绘大队、省水利
勘测设计院、东煤公司煤田地质局第三物测队等7个成员单位组成领导小组,其中省测绘局为
站长单位,哈尔滨冶金测量专科学校、大庆石油管理局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勘察室、省测绘
科学研究所为副站长单位,站长由省测绘局长或副局长兼任,情报站日常工作由站办公室主
任负责。参加情报站的成员单位设有兼职情报联络员,负责测绘科技情报工作,按时向情报
站提供本单位测绘科研、生产动态、经验总结等测绘情报信息,执行情报站的工作计划和交
给的任务。
二、主要活动
(一)工作会议
省测绘科技情报站的工作会议,一是每年召开一次情报站领导小组会议,总结全年工作
,安排下一年测绘情报活动计划和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二是每2—3年召开一次情报
站工作会议,1977—1983年共召开了4次工作会议,有各成员单位代表参加。主要内容是传达
全国和省的科技情报会议精神;由情报站领导总结工作,并听取意见;改选或调整情报站的
领导成员;商讨活动计划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二)情报交流
省情报站利用各种机会和手段搜集有关测绘情报和资料进行情报交流活动。1977年7月趁
召开情报工作会议的机会,对改装OT—10光学经纬仪视距装置、自制静电复印机、一次成图
彩色胶印法及省、地、县地图的编制等10多项技术进行了交流,还介绍了国内外测绘科技发
展动态和省地质局测绘队等9个单位的技术革新经验,首次沟通了省内各主要单位的科技情报
。同年还组织了参观多普勒地面接收机利用子午卫星系统进行大地定位的试验工作及改装激
光测距仪的操作等。1978—1979年,组织交流了平坦地区1∶1万比例尺航测成图的新技术、
激光地形测绘仪在油田工程测绘中的应用、EOK2000测距仪的测试报告、地质勘探中用小比例
尺航空像片放大成图的经验等20多项技术资料。还与学会共同举办7次科技讲座,介绍了国内
外在遥感技术、电磁波测距仪、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地图制印技术等方面的现有技术水平与
未来发展趋势等。1980-1982年,交流了编制卫星影像地图的技术、聚酯薄膜绘图、管道穿
江工程测量方法、陀螺经纬仪的应用、改装进口的测距仪和立体量测仪等20多项技术资料,
介绍了国外地图制图自动化、美国测绘的新技术、测绘管理及地图生产现状等。1983—1985
年,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围绕实用有效的技术资料进行交流。其中有国产晶体管浅水测深
仪在工程测量上的实际应用、野外测绘专用车、撕膜法光学镶嵌、国产PDH型平面自动绘图仪
、用彩色电视副载波校正测距仪频率、大比例尺航测成图的经验、使用PC—1500袖珍计算机
编制三、四等水平角观测记录程序和线形锁简化平差程序、大地测量内业计算的各种程序等
。
(三)编印情报刊物
省测绘科技情报站除与省测绘学会合办《黑龙江测绘》外,还编印了不定期动态刊物。
1977年建站以后,油印内部刊物,出版了《黑龙江省测绘科技情报站简讯》,至1981年共出
版9期。1982年用铅印出版,改称《测绘科技简讯》,至1983年出版6期。1984年又改称《站
讯》,至1985年末出版11期。站刊总共出版26期。站刊主要为情报站各成员单位提供测绘科
技情报、信息服务。并以此与国内各省、市测绘情报站、专业测绘单位、大专院校的情报部
门沟通信息,交换资料。
(四)咨询服务
情报站的各成员单位遇到一些问题时,经常向情报站咨询。如购买测绘仪器的选型,蓝
晒图的药液配方和操作方法,编绘地形图的技术资料,测绘学术论文的汉译英工作等。情报
站对各成员单位来函提出的问题和要求,均认真答复或协助解决,使各成员单位与情报站的
关系日益密切。1984年以前,情报站均是无偿向各成员单位进行咨询,并定期地了解成员单
位所遇到的问题和要求,主动提供咨询服务,为各成员单位排忧解难。1985年后,情报站加
入技术市场,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活动,为情报站筹集活动资金,以减轻挂靠单位的负
担。如为成员单位验收测绘成果成图来筹集资金,以补贴情报站活动经费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