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税收计划管理

  税收计划管理是贯彻政策,组织收入,指导征收完成收入任务的重要措施。根据1950年 10月税务总局《全国各级税务机关计划工作规则》,黑龙江地区各省各级税务机关,先后建 立了计划机构,开展了税收的计划、统计工作。
    一、税收计划编制编制税收计划,必须遵循从经济到财政的原则和贯彻积极可靠的方针 ,以国民经济计划为基础,按当时施行的税制和价格进行计算。对国民经济计划未包括的税 源及税务工作需加强的因素,也应做适当的估计。
    编制税收计划的计算资料是根据国民经济计划指标的计算,或参照国民经济计划指标, 结合各有关部门的计划计算。国民经济计划未列有指标的各项税源,根据上期税源统计和有 关部门的资料考虑其增减因素进行编制。
    二、税收计划检查   税收计划检查的目的在于指导征收。通过检查分析税收计划完成情况,除按税种、地区 、时序等征收数字进行分析比较外,还按经济性质分类,对生产、贸易等发展变化情况与历 史相比较,并对发展趋势做出必要的估计。税收计划检查分析的内容,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要 求。
    各级税务部门要按月份、季度、年度编报税收分析简报,检查分析各税超、短收原因。 总结本期税收计划执行中的特点,分析各税的地区和淡旺季节变化,计划执行中所遇到的特 殊因素,根据现行资料及实收规律,结合经济税源发展变化,对下期税收可能完成情况加以 估测。
    三、经济税源调查   经济税源调查研究,主要是研究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税政措施对税收的影响,分析税源的 发展变化,观察经济发展趋势,增强预见性、科学性,以达到正确编制和保证完成税收计划。
    经济税源调查研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重点。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着重研究社会主义 经济增长与资本主义经济被改造的情况对工商税收的影响。
    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主要研究国民经济计划的安排和执行情况;市场变化情 况;重点税源的变化情况以及经济政策和税收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掌握经济与税源的发展 规律,分析税收税源的发展趋势。
    四、税务统计   税务统计是税收计划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搞好税收统计,可以及时掌握税源变化和了 解税收计划执行情况,为领导提供信息,指导征收工作顺利进行。
    税务统计分税收、税源、税政三个部分。税收统计是依照税收数字与国家预、决算,金 库及税收会计等数字相一致的原则;以税款纳库数字为根据,内容包括税种、地区、时序及 征收方式等的统计。税源统计是依据税法规定的征收对象及征收结果进行统计。内容包括税 种、地区、时序、征收方式及工商业的经济成份、分类、分组、分部、分业、商品课税数量 、计税总值和历史比较等各种数额、各种比率的统计。税政统计内容为机构设置、人员编制 、干部教育、奖惩及征收费用、证照管理、违章缉私及申诉案件、罚金没收等统计。
    税务统计报表由税务总局统一制定格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化和税制的改革,各个时期 的统计报表种类有很大变化。1950年统计报表共25种,其中:税收表5种;税源表20种。
    1956年实行会计、统计结合的新制度,统计报表有所减少。1957年规定的统计报表为16 种。1958年实行工商统一税后,商品流通税、货物税、营业税、印花税并入工商统一税内, 加上“大跃进”以后,简并报表,至1964年统计表削减为7种。1966年贯彻中央精简报表,反 对“五多”精神,统计表再次削减为3种。“文化大革命”期间,统计报表制度不破自废,基 本上没有执行,到1972年才恢复规定两种定期税收统计表。1978年强调加强工商税收计划、 会计、统计工作,规定的统计表增加为8种。1981年全国工商税收计划、会计、统计工作会议 确定又增加3种统计表。到1985年现行的统计表共为11种,即税收会计月报表、税收会计年报 表、滞纳欠税月报表代征手续费提支情况报告表、工商各税统计月报表、工商所得税统计年 报表、减税免税统计表、用工商税款归还贷款统计表、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包括外国企业) 所得税统计年报表、纳税户数统计表、税务机构干部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