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煤炭档案
民国时期,鹤立岗、密山等地煤矿在开采的过程中就开始形成煤炭技术档案,但都没有
保存下来。东北沦陷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黑龙江地区煤炭资源进行掠夺性的开采,亦形成
一批煤炭技术资料。在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城子河、恒山、滴道等地煤矿遭到严重破坏
,设备被炸,绝大多数技术材料被销毁。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政府接收各煤矿时,仅接收
到日伪遗留下来的少数技术图纸和资料。随着矿井的修复和生产的恢复,形成的技术资料日
益增加,技术档案资料工作随之开始着手建立。鹤岗矿务局各矿设专人或由各部门技术人员
保管技术档案资料。实际上仍是一包一箱的存放,技术资料残缺不全。1949年5月,为抢救散
失在一些部门和个人手中的技术资料,鹤岗矿务局动员职工献纳有关矿山的文件、技术资料
,分别交由有关的处、室管理,使一些珍贵的煤炭技术档案资料保存下来。鹤岗矿务局现存
的《鹤岗煤田的价值与探矿之经过》、《鹤岗炭矿调查报告》、《南岗三坑二槽事故调查变
灾图》(1943年)和合江省政府建设厅矿务科形成的《鹤岗炭矿调查报告书》(1946年)等
是煤炭技术档案中的珍品。双鸭山矿务局保存的《双鸭山煤田地质图》和鸡西矿务局保存的
1947年形成的地质勘探报告、矿产储量平衡表、矿区地形图等也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50年代初期,黑龙江省各矿务局的煤炭档案分别由各处、室或有关技术人员保管,没有
专门的技术资料机构。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随着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鹤岗新一煤矿、兴安
台煤矿和双鸭山洗煤厂的兴建,技术档案工作开始建立起来。每项工程都成立“中央资料室
”,集中管理本单位的技术档案。各项工程形成的技术档案都比较齐全。1955年,鹤岗矿务
局在秘书科设置档案室,根据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技术资料由档案室统一管理。1957年,
为适应生产建设的迫切需要,各矿务局开始全面收集整理技术档案。1958年庆安、勃利档案
资料利用现场会议后,煤矿系统技术档案工作出现新的面貌,将分散在技术业务部门的技术
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实行统一管理。据统计,到1959年5月,鹤岗市集中到档案馆、室的技术
档案达24330套,技术资料1695册,其中市档案馆收集保管技术资料1133套。仅据1959年1至
9月份统计,鹤岗市档案馆接待查阅技术档案和技术资料1216人次,利用技术档案资料1300余
套,对煤炭生产和煤矿建设起了很大作用。
1960年,根据华北、东北协作区技术档案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批准下发的《技术档案
室工作暂行通则》,全省各矿务局建立煤炭技术档案工作机构,对煤炭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
理,开展技术文件资料“还家运动”,推动了煤炭档案工作的进展。鹤岗市共建立文书档案
和技术档案合一的档案室9个,技术资料室1个,矿区档案集中到市档案馆统一管理。双鸭山
市煤炭技术档案分别由各厂、矿技术档案室保管。鸡西市委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各厂、矿迅
速建立健全技术档案室,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或兼职档案人员,抓好技术档案的收集整理和
编目工作。对散存在各部门及个人手中的技术档案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收集和清缴工作,并
建立规章制度,加强技术档案的管理。
1962年,根据省人委《关于在战备工作中必须集中、安全保管重要档案的通知》精神,
省煤炭系统对重要工厂、矿井的技术档案进行认真细致地检查,提出凡是不齐全的档案,大
力收集起来配成套,不完整的根据需要设法复制补充,尽量做到完整与准确。省煤炭工业管
理局还派出专人到鹤岗矿务局搞试点,用1个多月的时间完成矿务局档案室保管的1033卷档案
和兴安台矿、新一矿、新安选煤厂三大重点工程技术档案的检查、核对和鉴定工作,并对不
齐全的重点档案分别补制配套。1962年10月,省档案管理局转发《鹤岗市档案战备进展情况
》的报告,介绍鹤岗煤炭档案战备工作的经验。但煤矿系统档案工作进展情况不平衡,有的
单位规章制度不够健全,有的单位重视档案战备工作却忽视了内部安全保管工作,以致造成
不应有的损失。1963年2月3日,鹤岗矿务局大陆煤矿由于晚间开会后扔下的烟头复燃,引起
火灾,档案室、矿长室等10个科、室全部被烧毁。矿档案室保管的全部技术档案资料和目录
等被烧毁,其中技术档案46套306张,地质资料54套1200张,测量资料21套110张,文书档案
70卷,各种文件材料2370份,给煤炭生产和技术管理工作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1963年4月,
国家煤炭工业部和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将此事件通报全国和全省煤炭系统各单位,要求接受大
陆煤矿的教训,加强档案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确保档案的安全。
1964年,全省档案战备工作会议后,省煤管局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并转发煤炭工业部《
关于抓紧进行技术、文书档案清理、鉴定工作的通知》,加强煤炭档案战备工作。1965年1月
,省煤管局下发局机关清理、鉴定、补制技术档案的初步规划和技术档案归档范围的文件。
省煤管局党组还先后四次召开会议,专门研究档案战备工作,并成立领导小组,决定以临战
姿态突击进行档案战备工作。3月,省煤管局又下发《关于1965年清理、鉴定、补制重要技术
档案的安排意见》,决定在1965年内把规划中的重要技术档案搞好,达到完整、准确、系统
的要求。鹤岗、鸡西、双鸭山、七台河各矿务局根据省煤管局的要求,成立了档案战备工作
领导小组,对清理鉴定工作分别作了规划,组成5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的队伍,由总工程
师具体抓技术档案的清理鉴定工作,对矿区各矿和重要矿井、工厂的技术档案按归档范围逐
项核对修改,达到完整、准确、系统,并按要求复制或补制一式3份,一份存本单位档案室,
两份上报省煤管局。1965年8月,省煤管局为保证重要技术档案补制复制的质量,对各局、矿
、厂重要技术档案清理鉴定、补制、复制工作进行全面质量检查、审核、验收工作。各局、
矿同时进行层层验收,以保证复制、补制的质量。到1965年末,各矿务局经过大量的收集、
补充、复制和实测等工作,完成了上报煤炭部的9大项任务,共补制、复制和实测图纸25000
张,表格2万张,文字说明3000张,总计实测管线1200公里,复制和配套了61个项目的地质勘
探报告,补制复制了兴安台等6大立井和4大洗煤厂的竣工图6553张,对井上下测量成果也做
了大量复制工作。与此同时,为加强技术档案的管理,各局、矿(厂)进一步健全档案机构
,新成立40个档案科(室),配备充实了档案人员70名,各项制度基本上都建立起来,大多
数单位实现了技术档案和文书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到1966年4月,煤炭系统档案战备工作基
本就绪,全省40多个煤炭工业企业都把重要技术档案复制出8套,分别保管在4个以上的地方
。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煤矿技术档案工作受到冲击。鸡西矿务局原来17个设立档案室
的单位,有10个单位撤销档案室,减掉档案人员,使技术档案管理工作遭到破坏。二道河子
煤矿档案室被砸,技术资料被分散。有的单位帐、卡、物不符,档案管理混乱。鹤岗矿务局
档案管理工作陷于瘫痪状态。新形成的技术档案分散保存,很不齐全。1199年全省档案战备
工作会议后,各矿务局和所属单位对档案又进行突击清理,剔出了大部分报废设备的技术资
料和重份资料。大多数煤矿利用井下空巷道做库房,将档案全部转入地下。鸡西矿务局在大
通沟建立档案后库8个室,计140平方米。由于没有防潮设施,夏秋两季墙壁潮湿,通风口滴
水现象很严重,有不少案卷受潮霉变。小恒山煤矿于1969年末把档案全部封存在山沟里,19
71年6月取用时,发现12箱技术档案全被水浸,造成很大损失。一○八煤田地质勘探队的技术
档案放在尾子沟小三线山洞后库里,大部分技术档案受潮霉变。1973年夏,各单位先后将档
案从后库取回。鹤岗矿务局在对技术档案突击清理后,先后两次将档案转移到山里后库保管
。由于库房潮湿严重,1973年又将档案全部运回局内档案科保管。“文化大革命”期间,由
于档案管理混乱,给利用工作带来极大困难。1974年,鸡西二道河子煤矿发生一起坠罐事故
。为及时抢修,技术人员到档案室查找不到有关技术档案,不得不派人到沈阳索取图纸,延
迟了抢修时间,致使停产20多天,少出煤3万余吨。
1977年全省技术档案工作会议后,全省煤炭系统各单位贯彻这次会议的精神,根据会议
纪要的要求加强技术档案工作的领导,开展技术档案的整顿工作。各矿务局和所属一些企业
成立了技术档案整顿领导小组,按照《技术档案室工作暂行通则》,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普
遍充实档案工作人员,恢复和健全档案机构,推动了技术档案工作的进展。各矿务局开展以
搞好技术档案清理收集、核对、配套、补制为主要内容的整顿技术档案大会战。首先进行彻
底清理,全面收集,做到三清(处、科、室、清,仓库清,个人手里清)。然后对技术文件
、图纸与实物核对,按照归档范围划清机密等级,进行整理鉴定,并本着有缺必补的原则,
有重点地进行配套补制,确保技术档案的完整、准确。最后办理交接手续,向档案科(室)
移交。到1978年6月,全省煤矿系统进行技术档案整顿的单位已有30%,正在进行技术档案整
顿的单位有50%,整顿的工作量还相当大。其它一部分企业技术档案整顿进度迟缓,有的还未
开展工作。同年7月,省煤管局办公室召开技术档案整顿工作汇报会,总结全省煤炭技术档案
整顿工作,推广岭西、二道河子煤矿技术档案整顿的做法。为保证整顿的质量,会议讨论制
定了技术档案整顿验收的五条标准:(1)技术文件材料实行集中统一管理;(2)档案室已
经建立,专职档案人员已配备;(3)建立健全归档、管理、借阅、鉴定销毁和保密制度;(
4)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已经纳入企业管理、技术管理规章之内;(5)技术档案达到完整、准
确、系统,便于利用。1978年8月,省煤炭管理局转发《技术档案整顿工作汇报会纪要》,要
求各单位在企业整顿中把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纳入技术管理之内,搞好技术档案的整顿,发挥
技术档案的作用。此后,各单位特别是矿务局、地质公司根据所属单位技术档案整顿进展不
平衡的情况,分别提出具体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开展整顿工作。对结束整顿的单位,按照五
条标准进行检查验收。经验收不合格的,提出具体要求,限期达到标准。1980年,贯彻全国
煤炭工业技术档案工作会议和全省科技档案工作会议精神,有力地推动全省煤炭技术档案整
顿。到1980年底,全省煤炭档案整顿工作取得较大进展。鸡西、双鸭山两个矿务局基本完成
技术档案整顿工作。经过整顿,全省97个矿、处级以上独立单位基本上都建立档案机构,配
备档案人员126名,比1979年增加46名,其中工程技术人员有33名。从局到矿基本上健全了档
案工作制度,建立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城子河、二道河子、滴道、岭北、岭西、新建矿和双
鸭山材料总厂等单位加强技术档案的管理,主动开展利用工作,较好地发挥了技术档案的作
用。但有些单位技术档案整顿工作差距很大,有的局80%的单位没有完成整顿任务,其中有的
根本没有开展工作。有的局整顿不彻底,需要进行补课。有的井已投产四五年,技术档案仍
然不够齐全。一些单位技术档案的管理仍是薄弱环节,体制机构还不适应档案工作的需要。
省煤管局就全省煤炭档案工作的情况向煤炭工业部写了报告。1980年12月16日,煤炭工业部
发出《关于批转黑龙江省煤炭局<关于全省煤炭系统档案工作情况的报告>的通知》,认为
报告中提出的档案工作的问题带有普遍性,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1981年,全省煤炭系统进一步贯彻全国煤炭工业技术档案工作会议和全省科技档案工作
会议精神,根据省人民政府批转的会议纪要的要求,加速煤炭科技档案的恢复整顿工作,在
整顿、提高上下功夫。1981年11月,省煤管局根据煤炭工业部的指示,转发国家经委、国家
档案局《关于企业整顿中要注意整顿科技档案工作的通知》,强调在企业整顿中把科技档案
工作列为企业基础工作整顿的一项内容,按照《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和《全国煤炭工业
技术档案工作会议纪要》的要求加以整顿。此后,煤炭科技档案工作与企业整顿结合起来,
进行全面整顿。到1982年,全省煤矿系统有80%的单位整顿工作基本结束,并根据煤炭工业部
规定的验收标准,进行自检和矿务局检查验收工作。省煤管局进行抽查,基本上达到整顿验
收标准。1983年,煤炭部转发国家档案局《企业科技档案工作整顿验收要求》以后,各矿务
局根据要求对科技档案整顿工作进行了复查,提高了整顿工作的质量,把科技档案工作真正
纳入企业技术管理中去。自1981年至1985年经过整顿,全省煤炭档案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具
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科技档案管理水平。在整顿中,鹤岗矿务局结合本
局具体情况制订《鹤岗矿务局科技档案分类暂行办法》、《鹤岗矿务局关于科学技术文件材
料立卷归档基本规定》、《鹤岗矿务局档案保管办法》以及借阅、鉴定销毁、库房管理等办
法和制度,使档案管理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发展。鸡西矿务局修订《鸡西矿务局技术档案
管理细则》和各项制度。1985年,矿务局将立卷归档、借阅、保管、复制、利用等8项制度汇
编成册,以局文件下发执行。双鸭山矿务局在整顿中针对出现的问题,对一些制度进行修改
,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使科技档案工作初步做到科学化、规范化,提高了管理工作的
水平。
二是煤炭科技档案得到彻底清理,达到完整、准确、系统的要求。鹤岗矿务局在清理整
顿工作中,把科技档案划分为综合、地测、基建、生产技术、科研和其它等6类,进行全面彻
底的收集和清理,共清理了技术档案3058卷,图纸83356张,搜集了技术档案1020卷,图纸4
9390张,补制技术档案325卷,图纸7567张。鸡西矿务局原矿区地形图残缺不全,这次整顿中
,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重新测绘、复制、更新地形图251幅,共900余张。到1985年末统计
,鸡西矿务局档案处煤炭科技档案总藏量达到2425个保管单位,底图42914张,科技资料245
份。据鹤岗、双鸭山、鸡西、七台河各矿务局1985年对全矿区煤炭科技档案的统计,共有档
案72343卷。
三是煤炭档案利用工作收到较好效果。整顿为利用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各单位大力开
展利用工作,为生产、科研和建设服务。双鸭山矿务局档案处编写《档案利用300例》,使局
、矿各级领导和科技人员很受教育,重视科技档案利用工作。岭西煤矿档案室根据1963—19
83年违章事故的档案绘成连环画到基层井口段队巡回展览讲解,引起很大反响。1983年全局
科技档案利用率比1982年提高50%。据鸡西矿务局统计,1980—1983年,接待利用煤炭科技档
案1.8万人次,查阅科技档案18万余张。据不完全统计,重复利用科技档案产生的经济效益
计8000余万元。鹤岗矿务局档案利用的数量逐年增加。1981年接待7095人次,借阅档案5818
卷。1982年接待8193人次,借阅档案42111卷。1984年共接待4617人次,借阅档案33329卷,
其中查阅利用科技档案29751卷。如南山竖井的技术档案,除本局建设峻德竖井利用外,全国
有11个省、市115人次来查阅利用,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