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农业档案

第二章 农业与林业档案管理

  农牧渔业、水利、农机科技档案(以下简称农业科技档案)是在农畜牧业生产、资源调 查、土壤普查、良种培育和推广、科学管理、植物保护、虫害防治、农田基本建设、水利设 施建设、农作物的播种收获、科学技术研究等活动中形成,经过系统整理,集中保存的各种 文字材料、计算数据、原始记录、图纸、图表、影片、照片、录音、录像带等。黑龙江地区 土地开发较晚,清代的农业档案,基本上没有保存下来。哈尔滨水文总站档案室收集保存的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松花江哈尔滨站的水文观测档案,是现存最早的水利科技档案。
    1948—1959年,农业科技档案没有统一管理机构和专门的管理制度,基本上是科技档案 与文书档案混在一起,而且大部分科技档案分散在各业务单位或个人手里。是哪个技术部门 形成,就由该部门保管使用。有的技术人员工作变动,档案材料也随之带走。
    1960—1966年初,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各级农业专业 部门相继设立专兼职人员管理档案。1960年,省农业厅在办公室设文书、科技档案合一的档 案室,配两名专职档案员,主要管理本机关的档案,同时对农业系统各单位科技档案工作进 行业务指导。由于没有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农业科技档案不齐全、不完整的情况比较普遍。
    “文化大革命”期间,农业机构变动频繁,“上层瘫痪,基层解散”,工作处于停顿和 混乱状态,使初具雏形的农业科技档案工作受到严重的破坏,机构撤销,人员下放。省水利 勘测设计院将1000余卷水利勘测档案焚毁,给全省水利事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1977年后,贯彻全省技术档案工作会议精神,进行农业科技档案的恢复、整顿工作,使 农业科技档案工作出现生机。水利局、畜牧局相继成立档案室,配备专职档案人员,兼管农 业科技档案。
    1980年,国务院颁发《科学技术档案工作管理条例》及落实省政府《转发国务院批转< 全国科学技术档案工作会议的报告>》和全省科技档案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农业、水利、畜 牧系统的实际,省农业主管部门先后转发各有关文件,并分别组织召开各系统科技档案工作 会议。省畜牧局在全省会议上提出四项具体要求:一是各地、市、县畜牧局和省直属单位要 建立综合档案室;二是市、地和直属单位要配备专职档案员,县、乡级要配备兼职档案员; 三是建立制度,逐步使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四是在整顿的基础上,逐步把档案工作重 点由收集管理为主,向开发利用为主转变。省畜牧局在机关经费、办公室紧张的情况下,腾 出110平方米办公室作库房、阅览室,拨出6.5万元购置24套铁柜、缝纫机、照相机等专用设 备。农牧渔业厅、水利厅、农机局分别采取不同会议形式,要求本系统内企事业单位贯彻落 实会议精神,成立相应的机构和配备专职人员,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和规章。两个厅机关还给 档案科(室)增加一名工程师负责此项工作,同时各系统还要求对企事业单位的科技档案进 行广泛的收集、整理和归档,使农业系统的科技档案开始走向正常发展的阶段。
    1981年,省农牧渔业厅制定《黑龙江省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细则》,省畜牧局修订《畜牧 科技档案类目划分标准》、《畜牧科技档案保管期限表》。根据《细则》、《标准》的要求 ,科技档案员要汇同有关人员,经常深入地、市、县进行检查、指导,督促所属企事业部门 对科技档案管理机构的设置、人员配备、制度建设、库房装置以及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等 工作进行落实。省畜牧局每年召开一次地、市畜牧局和直属单位办公室主任会议或档案人员 培训班,交流经验,研究部署加强畜牧科技档案管理的具体措施,推动农业科技档案工作的 进展。
    1984年初,农业部召开第一次全国农业科技档案工作座谈会议后,黑龙江省农牧渔业厅 认真贯彻落实座谈会的精神,提出进一步加强科技档案工作,在机构、人员、设备等方面尽 快落实;科技档案管理必须同其它工作放到同等地位。省农牧渔业厅首先把科技档案工作实 行“三纳入”:一是纳入主管厅长、办公室主任、科技档案员的工作目标责任制;二是纳入 整体农业规划、计划中;三是纳入农业科技、生产、教学管理之中,实行目标管理。为推动 全省农业系统的档案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还制定《全省农业系统档案工作检查评比竞赛标准 》共4大项34条,在百分制竞赛中,科技档案占43分。包括科技档案要参加基建工程的竣工验 收、科研成果鉴定会等项目,要求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要同其它工作同步进行。在这项活动中 ,共有245个单位达标。被评为全国农业系统档案工作先进单位的齐齐哈尔市农业局,对档案 工作年年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有表彰奖励,3年迈了三大步,市、县两级建档率达90% ,乡(镇)、村建档率达80%。
    全省水利系统1063个单位,全部建立科技档案工作,有1133人从事水利科技档案工作, 大专以上学历有43人。根据国家和黑龙江省有关规定,省水利厅对大中型水利建设项目科技 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对三江平原治理工程、音河水库、桃山水库、引嫩工 程等项目在工程竣工验收时,档案部门提出了竣工图编制的不准、不全,隐蔽工程记录不齐 、抄测记录不全等问题,对甲方的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触动很大。会后又重新组织力量进行 补测编制竣工图,以达到完整、准确的要求。
    在此期间,加强了对科技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的培训。省农牧渔业厅先后在哈市、巴彦 、拜泉等地举办6次培训班,共培训档案员358人。各地、市也采取办培训班的方法开展科技 档案专业知识讲座。另外,还组织地、市、县档案员到外地和省内先进单位去参观学习,使 他们既学习理论知识,又增加实践经验,提高业务素质。
    全省农业、水利、畜牧、农机系统,由于认真贯彻全国和黑龙江省科技档案工作会议精 神,健全档案工作机构,配备人员,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使科技档案工作有很大进展。到19 85年统计,全省农业系统共形成科技档案达76847卷,科研档案19470卷,基建档案41074卷( 盒),设备档案8647卷(盒),声像档案6434册(盒)。全省水利系统共形成科研档案4026 卷,设计档案31961卷,教学档案890卷,设备档案889卷,基建档案1066卷,科技管理档案2 1957卷,资源普查档案228卷,底图31560张,声像档案1367盒。省畜牧系统科技档案共形成 12152卷(盒),基建档案6172卷,科研档案6012卷,声像档案1082盒。全省农机系统共形成 科技档案21457卷,底图7336张,基本建设档案4184卷,声像档案774盒。
    省农牧渔业厅、畜牧局、水利厅、农机局在加强全省农业科技档案基础业务工作的同时 ,还积极开展科技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提出科技档案由收集、管理为主向开发利用为主的 转变,要求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做到了解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家底清楚;社会需求信息 灵通,服务主动。采用专题介绍、信息传递、服务上门等方式进行综合服务;建立农业、畜 牧、水利系统科技档案的总目录,实现科技档案利用网络化。农业科技档案的充分利用,对 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中型水利工程设施的改、扩建,工程设计时避免重复劳动,减少设 计时间,节约人力财力,以及在课题调研、缩短开题时间等多方面,起到其它工作不可代替 的作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