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教育与培训

  一、学校教育
    (一)档案干部专修班
    为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加速培养档案专业人才,黑龙江大学历史系于1985年开办 第一期两年制的档案专科,面向基层招生,通过全国成人高考,招收99名学生。其中有省、 市(地)、县三级档案局(馆)的档案干部10人。在二年中脱产学习政治、语文、历史、档 案专业等19门课程,通过专业理论学习和实习,较快地提高了业务能力,成为档案战线上的 一支生力军。
    (二)档案专业本科
    为了培养档案专业人才,1952—1955年,黑龙江省、松江省先后派出或考取中国人民大 学档案专修班(科)、档案系学习的共有49人。随着档案事业不断发展,档案队伍无论是数 量还是政治、业务素质,都远不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据1982年不完全统计,全省县团 级以上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档案部门,共有专职档案人员4500余人,其中省、市(地)、 县三级档案局(馆)的档案干部为611人。在这些档案干部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 8.5%,而受高等(含大专)档案专业教育的则不到2.5%,迫切需要培养大批档案专业人才 ,充实档案干部队伍。省档案局经与黑龙江大学多次协商后,于1981年12月向省政府写了《 关于在高等院校增设档案专业培养档案专业人才的报告》,1983年又分别向省政府和省委请 示,在黑龙江大学历史系开办档案专业,学制4年,将其纳入省高等院校招生计划,每年招生 30名左右,毕业后统一分配到档案部门工作。1984年,经省政府批准,黑龙江大学在历史系 设“档案专门化”专业,从高考中招收计划内学生36人,同时接受石油部门的委托,招收计 划外的委托生57人,合计招收93人。1985年招收计划内学生44人,委托生62人,合计106人, 两届共招生199人。
    黑龙江大学历史系档案专业建立后,为解决师资力量短缺,实验室和教材不足,迅速提 高教学质量,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建立师资队伍,组建教学机构。从历史专业高 年级学生中选出5名优秀生,派往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和辽宁大学档案专业班代培。继之,又 调入部分教师,并选送1名讲师和1名实验员,去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进修与旁听。同时,省 档案局协助解决部分专、兼职教师,从而建立起一支档案专业教师队伍,并于1983年成立档 案学基础教研室,1985年又成立档案保护技术学教研室,配3名正、副教研室主任。其次,抓 教学。妥善安排教学计划,重视社会调查和实践环节。从档案专业创办时起,学校就着手筹 建《档案整理》和《档案保护技术》两个实验室,购进40台教学仪器设备,为学生实习和开 展科研活动创造条件。第三,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1985年上半年,黑龙江大学请省档 案局局长、副局长和部分处长,给学生开了12个专题的讲座,从各个侧面介绍档案工作现状 和发展趋势,使学生对档案工作有了比较深入地了解和全面认识,巩固了专业思想。
    (三)广播电视大学档案专业
    为适应档案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提高在职档案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培养具有大专 文化程度的档案专业人才,国家档案局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于1985年联合开设档案专业。统 一规定为半脱产,学制3年,设必修课15门,选修课2至5门,采取录音和面授相结合方法进行 教学,毕业达到高等院校专修科的水平。广播电视大学档案专业受到各级档案部门的重视和 档案干部的热烈欢迎。黑龙江省档案局及时转发了国家档案局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有关通 知,做了大量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截止1984年11月,报名者达2300余人。许多市(地) 还组织考前辅导,取得较好效果。
    开设广播电视大学档案专业后,省档案局与省广播电视大学商定,基础课教学与学籍管 理,原则上由各级广播电视大学负责,专业课辅导由各级档案部门负责。省档案局还要求各 市(地)档案局领导有人抓;设专人管,或业务指导科兼管,各教学班设专职或兼职班主任 。有的市设立专门机构,批了编制。
    1985年4月,经全国统一考试,黑龙江省共录取正式生和视听生1592人,经过第一学期学 习后,绝大多数视听生考试合格,转为正式生。1592名学员中,有33.3%左右是现职档案干 部,也有少量社会青年(多系档案干部子女)。学员分布较广,遍布全省14个市(地)25个 县。建立了32个教学班或自学小组,其中哈尔滨市广播电视大学设8个档案专业班,齐齐哈尔 市设2个档案专业班,其余皆为一市、一县设1个教学班,学员少的县建立自学小组。教学班 绝大多数由各地广播电视大学分校或工作站直接管理。齐齐哈尔市直属班和鹤岗市档案专业 班,是以档案局为主,与当地广播电视大学联合办的。多数教学班按规定半脱产学习,有的 是脱产学习。伊春市电大档案专业班和哈尔滨铁路分局电大工作站的2个档案专业班则脱产学 习3年,课程内容有所增加。
    为了切实抓好专业课辅导工作,1985年11月25日至12月25日,国家档案局在北京举办《 文书学》、《社科情报概论》两学科的辅导教师培训班,黑龙江省档案局和14个市(地)档 案局各派1名胜任辅导工作的人员前去参加学习。电大所学的8门档案专业课程,有6门由各级 档案局(馆)干部承担辅导,另2门课,即《社科情报概论》及《档案管理与计算机》,由档 案局和广播电视大学共同辅导。全省档案专业课辅导教师的培训及判卷工作,均由省档案局 承担。
    (四)科档中专班及职高文秘档案班
    第一重型机器厂(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于1981年至1984年在厂内举办由本厂在职档 案工作人员40人参加的科技档案中等专业班,用3年时间,完成外语、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工 艺及档案专业等7门课程,发给单科合格证。
    1985年5月,哈尔滨市第一女子高级职业中学文秘档案班开始筹建。这是黑龙江省第一个 文秘档案专业职业技术教育班。学校派人到北京市已开设文秘档案专业的两所职业高中进行 学习考察后,确定学制为3年,制定了教学计划。1985年暑期开始招生,9月开学。
    文秘档案专业学生,从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的考生中选拔,并经过面试择优录取。 当年报考该专业730余人,录取40名。为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抽调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教 师任教,派人去外地学习中文打字、四通打字技术,并把外聘教师与自己培养档案专业教师 结合起来。建立中文打字、英文打字实习室。成为长期培养合乎要求的初级文秘档案专业人 才的基地。1985级学生有8篇论文、散文、小小说发表在《哈尔滨日报》、《中学生之友》、 《北方职教》、《哈尔滨档案》上。在哈尔滨市中学生作文比赛中,有3名获一、二等奖;散 文《绿》,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文播放。
    由于该校文秘档案班的学生质量比较好,学校在学生毕业之前就主动举办推荐会,展览 学生的学习成果(自办刊物、文章、书法作品、奖状等等),进行讲演和中文、英文打字实 际操作表演,深得与会者好评,表示愿意录用他们。按国家规定,职业高中学校不包分配, 但他们经学校推荐,85级毕业生,全员都有了工作单位,其中70%在区以上政府机关及所属单 位工作,有秘书、文书、团委书记、机要通讯员、计算机录入员、公证员等,一般反映都比 较好。
    二、短期培训
    黑龙江省开展档案干部在职教育较早,多采取短期培训与业务讲座。哈尔滨市早在1949 年就举办过2次。到1985年,除派人参加国家有关部门的档案专业培训外,省、市(地)两级 档案部门举办过多次的短期培训,县级档案部门,每年结合文书立卷等实际工作,组织业务 讲座。
    (一)参加国家档案局培训班
    1957—1959年,黑龙江省共派出3批30余名在职档案干部,参加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家档 案局举办的档案干部培训班。每期3个半月,较系统地学习了《档案发展史》、《国家机关史 》、《文书学》《档案管理学》及专题等课程。
    1979年国家档案局恢复后,于1981年举办各省、市、自治区档案局、馆领导干部培训班 ,黑龙江省派4名市(地)局长级档案干部参加学习,为期3个月。
    为适应档案工作现代化管理的需要,1983年11月国家档案局在沈阳举办全国档案缩微技 术学习班,黑龙江省档案馆技术处和省档案科学研究所共派3人参加学习。主要学习缩微摄影 技术的发展概况,缩微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档案馆缩微工作及检索形式,缩微系统的设计 与实施等方面的内容。经过半个月的培训,初步掌握了缩微基础知识和工作程序。
    1984年11月中旬至12月,国家档案局举办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档案馆计算机应用培 训班,黑龙江省档案馆技术处和省档案科学研究所各派1人参加学习。通过月余的培训,学习 电子计算机档案检索;BASIC语言;计算机与档案馆;档案著录与标引等内容,经考试合格, 发给结业证。
    (二)省级培训
    1953年,中共黑龙江省委办公厅于齐齐哈尔市举办全省档案干部培训班。参加学习的有 全省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军区系统的文档人员共80余名。学习《文书处理工作 基本原则》、《文件材料系统化科学鉴定》、《统计与利用》等内容,属讲座性质。
    1954年,中共松江省委办公室在哈尔滨市举办短训班,由省选送到中国人民大学专修科 学习的首届毕业生任教。参加人员主要是省委、省政府,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及个别县的专 职档案干部约20名。用3周时间,比较集中地学习《苏联档案工作理论与实践》及有关文书处 理工作方面的知识。
    1954年8月,黑龙江省与松江省合并后,中共黑龙江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都举办过 人数较多的档案专业培训班。每期学习1个月。学习内容为文书处理和档案工作基本知识。采 取边学习、边实践的方法进行培训,使受训人员较快地熟悉和掌握了档案工作的基本程序和 方法。
    1956年,中共黑龙江省委办公厅开始培训市(地)、县以上机关的专职文书档案工作人 员,2月28日至3月28日,5月7日至6月5日,分两批在省委党校进行培训,两期共培训123人。 同年,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办公厅档案管理处1956年6月和1957年8月在省委党校举办两期政 府系统的档案工作人员培训班。第一期参加培训的110人,第二期146人。学习内容主要是机 关文书处理工作、编制案卷类目;整理积存档案;机关档案室的工作等。
    为了做好清理积存档案工作,1958年3月至5月,省人民委员会办公厅档案管理处配合绥 化、嫩江、牡丹江、合江4个地区,结合实际工作,分别组织培训,有450人参加。经过培训 熟悉业务,迅速完成1500余万件新中国成立后的积存档案的清理工作。
    1959年,中共黑龙江省委办公厅档案管理处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举办以县档案馆长 为主要对象的档案干部培训班,共126人参加,学习有关文书档案方面的知识,推动了市县档 案馆的建设。
    1962年8、9月间,省档案管理局在齐齐哈尔市林业干部学校举办有250人参加的全省文书 档案干部培训班,请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教师系统地讲解《文书学》、《档案管理学》 、《科技档案管理学》等课程。理论结合实际,边学理论边实习,效果很好。
    1963年8月至9月,省档案管理局与省农机、煤炭、轻工、水利系统在双鸭山市联合举办 有100余人参加的档案人员培训班,学习文书档案和技术档案工作基本知识,为各系统培养了 档案工作骨干力量。
    1972年省档案局恢复后,于1973年7月,在克山县举办为期两周的全省文书档案干部培训 班。有市(地)、县档案局(科)的负责人和档案干部131人参加。省档案局业务人员分专题 讲述自编教材《文书处理和档案工作概述》(试讲稿)。
    1977年5月,省档案局在哈尔滨市首次举办技术档案专题研讨会,以会代训,培养市(地 )技术档案工作骨干32人,并以两周时间学习自编教材《技术档案工作基本知识》。这次研 讨会,对开展全省技术档案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
    1979年6月,省档案局在绥化县召开档案业务研究会。市(地)、县和省直机关及铁路系 统档案部门负责同志150余人参加。重点研究档案部门怎样适应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和档案利用 工作等问题。
    1980年11月,省档案局在五常县举办全省文书档案业务研究会(以会代训)。省直属机 关、各市(地)、县档案局、馆及农场、水利、铁路系统和部分工厂企业的专兼职档案干部 共339人参加。学习文书档案和科学技术档案工作基本知识、中国档案史和复印技术。
    1981年5月,省档案局在大庆市举办全省科学技术档案工作业务研究会,有532人参加, 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培训。学员来自80多个市(地)、县档案局,31个省直机关、哈尔滨铁路 局系统和23个大专院校、300个企业的档案工作人员,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了科技档案工作 内容、性质、基本原则和作用。这次研究会,采用自编教材《科学技术档案工作基本知识》 ,研究贯彻全国科技档案工作会议精神,推动科技档案工作开展问题。省业务研究会之后, 各市(地)和省直各系统也纷纷办班,结合实际进行了更大范围的培训工作,加速了黑龙江 省科学技术档案工作的恢复和整顿。
    随着档案利用工作的发展,档案编研工作摆到日程上来。省档案局于1981年7月至8月, 在省委党校组织了有309人参加的,以档案编研工作为中心内容的档案干部培训班。聘请中国 人民大学档案系的两位教师,讲授《文献编纂学》及《外国档案工作概况》,讲解编制检索 工具和编写参考资料方面的基础知识。后期与省档案学会年会结合进行。省委领导到会讲话 ,与会者达400余人。
    1982年5月至6月,为配合全省档案专业职称评定工作,省档案局在大庆举办了全省文书 档案干部进修班,主要培训档案科长和1966年以前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共409人。用40天时间 ,学习晋升专业职称必修的《文书学》、《档案管理学》及《档案保护技术学》等课程。聘 请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教师任教。经考试合格,发了结业证书。
    1984年8月2日至9月27日,省档案局在呼兰县举办全省档案干部业务培训班,共有488人 参加。这是在机构改革之后,文书档案人员变动较大,新手骤然增加的情况下举办的,是短 训班中学习时间最长(56天)的一期业务训练班。具有学员多、学习内容丰富、教学质量高 等特点。聘请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及上海文学院的4名副教授和1名讲师,讲授《档案管理学 》、《科学技术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技术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文书学》等 5门课程。学员多为各市(地)、县档案局(馆)的专职档案干部和部分档案局(馆)长。由 于学员刻苦努力,各地区间开展学习竞赛,各科考试成绩良好。取得较好效果。
    1985年,省档案局搞了两期专题培训。第一期是4月上旬,在呼兰县举办的“整理和抢救 历史档案研究会”。历史档案较多的部分市(地)、县的50多人参加了学习。研究历史档案 保护现状及问题,以及整理抢救历史档案知识,档案裱糊操作技术与实习等。第二期是8月份 ,为配合档案工作现代化管理召开了档案著录专题研究会。省直属机关、市(地)、县各级 档案干部共360人参加。这次专题培训主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档案著录规则》及 学习《档案著录研究会材料》。与会人员经过著录实习,初步掌握了档案著录的基本理论、 内容、方法和要求。
    (三)市(地)县级培训
    1955—1959年,为适应基层档案工作的需要,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双鸭山等市 先后举办文档人员培训。主要配合文书立卷、清理积存文件、档案利用等实际需要进行。据 1959年统计,全省培训4331人次,其中市(地)培训2293人次。
    1964年,鸡西市档案管理处举办厂矿技术档案干部学习班,参加学习的有40多名技术档 案干部,经过8天学习讨论,初步掌握技术档案工作基本知识。同年10月,市档案管理处举办 为期10天的市直文档干部学习班,60人参加。系统学习档案工作基本知识、档案保护基本知 识和立卷原则、方法等。1968年,哈尔滨、佳木斯等市地都举办文档人员培训班。
    1973—1979年,有6个市地举办过22次培训,培训人数达978人次。
    1980—1982年,由于档案专业系统首次评定专业职称,要求对专业水平进行考核。面对 人数多、时间紧迫这一实际情况,除省档案局直接办班外,还委托市(地)档案局代为培训 。培训与委托培训总人数达3321人次,超过前30年培训人数的总和。据10个市(地)不完全 的统计,1949—1985年培训总人数达5000人次。其中,齐齐哈尔市从1956年开始至1985年底 ,共培训30余次,近2000人次。哈尔滨、佳木斯、伊春等市各培训10余次,近千人次。
    县级培训,多数是从1973年以后开始。培训对象是县级直属机关、下属单位及乡镇文秘 档案人员。它们主要是每年结合文书立卷工作举办讲座,有少数外请教师讲课,系统地学习 几门课。讲座一般1—2天或3—5天,边学习业务知识,边操作,对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立卷任 务起了重要作用。据50个县(市)的统计,有32个县(市)档案局常年坚持搞基层培训,先 后培训人数达2.49万人次。其中北安市、安达市、庆安县、海林县、宁安县、克山县、林甸 县、富裕县等,培训人数都超过1000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