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学术活动
一、年会
1981年8月13日至16日,黑龙江省档案学会第一次年会在哈尔滨市召开。参加全省档案工
作会议和培训班的人员及省直属机关档案工作者列席年会,共400余人。共收到论文42篇,会
上宣读15篇,书面发言10篇。论文的内容比较广泛,有文书立卷和全宗划分,有科技档案管
理,还有历史档案开放和修志等方面的内容,反映出全省档案学理论研究水平有了一定的提
高。
第二次年会于1983年12月15日至18日。在哈尔滨市召开。省档案学会理事、市(地)档
案局局长、省直属机关会员小组组长(即档案工作协作组组长)、论文作者等100余人与会。
省直属机关、哈尔滨市、松花江地区的部分档案工作者120余人列席会议。这次年会共收到论
文76篇,大会宣读12篇。论文内容丰富,有科技档案经济效益和管理方面的,有档案馆、档
案室业务建设以及文书立卷原则、档案保护技术、档案史料编研、检索工具和提供利用方面
的,也有档案专业人员考核与培养等方面的内容。会议交流了档案学术研究成果,评选出31
篇优秀论文。
1985年2月,哈尔滨市档案学会成立大会上进行学术研讨和交流,共收论文26篇,宣读和
印发了8篇。同年11月,齐齐哈尔市档案学会召开年会,有300人出席会议,提交论文51篇,
会上宣读10篇,并向15篇优秀论文的作者颁发了证书和奖金。其中有两篇获市自然科学论文
4等奖;有3篇获省档案学会1985年优秀论文3等奖;另有1篇获黑龙江省地方志优秀论文3等奖
。
二、学术研讨会
1980年9月25日至27日,黑龙江省档案学会与黑龙江省地方史研究会联合在哈尔滨市召开
黑龙江省地方志编写工作座谈会。20个市(地)、县有关部门、齐齐哈尔铁路局及省、市社
会科学院有关所、室、省档案馆、省博物馆、考古队、有关的大专院校等30余人参加。会议
着重研究、探讨有关新方志的性质、编纂指导思想和意义、新方志体例问题、编写好新方志
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会后,向全省印发了《地方志编写工作座谈会纪要》。
同年12月16日至21日,省档案学会在讷河县召开文书立卷原则专题学术研讨会。参加会
议的有部分市(地)、县及省直属机关的学会会员21人。会议重点研究文书立卷原则、归档
范围和保管期限等问题。会后印发了《文书立卷专题讨论会纪要》,并在中国档案学会主办
的《档案学通讯》1981年第6期上刊载。1984年又被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编印的《文书学参考资
料》转载。
1981年4月4日至15日,黑龙江省档案学会与黑龙江省地方史研究会在庆安县联合召开黑
龙江省地方志编纂研究会。各市(地)、县方志办公室负责人和主要编辑人员130人参加会议
。会议请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地方史研究室和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所7人做了专题讲
授,系统扼要地介绍了黑龙江地方沿革史、中东铁路史和抗日联军史。使与会者开阔了眼界
,学到了许多历史知识和编纂方法,有力地推动了黑龙江省地方志编写工作的开展。会后,
由省档案馆整理并印发了《黑龙江省沿革史讲稿》,并联合印发了《地方志编纂研究会纪要
》,供各市、地、县参考。
1981年5月12日至16日,在哈尔滨市召开文书档案鉴定原则专题讨论会。部分市、县及省
直属机关的26人参加会议,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讲师也参加了研讨。这次讨论会的《纪要》
,刊于1981年第3期《黑龙江档案通讯》上。
1982年4月,省档案局、省档案馆、省档案科学研究所部分人员,就历史档案编制检索工
具如何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等问题进行专题讨论。会议认为,在一个全宗内应有5种查找性或
介绍报道性检索工具。即:案卷目录、重要文件卡片、人物卡片、全宗介绍、全宗卷等。同
时还对“主题标引法”在工作中应用做了初步探讨。
同年5月,省档案学会与齐齐哈尔市会员小组共同组织在齐齐哈尔市的大、中型企业、专
业主管机关和城建系统的档案工作者,对科技档案实行“三纳入”和怎样纳入问题进行讨论
。8月27日,省档案学会又在哈尔滨市召开科技档案“三纳入”问题专题讨论会。更加明确了
“三纳入”实质是建立和完善科技档案工作系统,建立起保证科技档案完整、准确系统,更
好地为生产和管理服务的运行机制。
1983年4月,齐齐哈尔市会员小组在克东召开学术研讨会,对改变馆藏结构、扩大收集范
围、档案鉴定、社队档案管理、档案利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交论文38篇。有4篇刊登在国
家级档案刊物上,1篇登在省档案学会会刊上,1篇获省档案学会1983年优秀论文2等奖、2篇
获3等奖。绥化地区档案学术研究小组1981年4月到1983年底,先后召开8次专题研讨会,就档
案干部业务考核、文书立卷、归档标准、保管期限、档案馆建设、案卷质量、社队档案、科
技档案、二三级单位档案、档案检查评比办法等专题进行了研讨,共撰写论文34篇,22万多
字。有些还被选登在国家和省级档案刊物上。
1984年6月21日至22日,齐齐哈尔市档案学会组织全市文书档案工作协作组长及从事档案
工作多年的20余人参加,探讨并制定《齐齐哈尔市直机关文书档案案卷质量统一标准》,提
出进馆档案要达到“卷、目、卡三统一”,推进了档案工作基础建设。
1985年6月11日至15日,省档案学会在哈尔滨市召开档案馆专题学术讨论会。市(地)、
县局(馆)20余人参加。研讨会共收到论文14篇,围绕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丰富馆藏、如何
把档案馆建设成“基地”和“中心”、档案馆建设是档案事业的重点和主体、档案工作标准
化等5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并提出了在实践中解决的办法。建议把信息论、系统论
、控制论的理论和方法,引入档案学理论研究中来,进一步提高档案工作研究水平。《档案
馆专题学术讨论会纪要》在《黑龙江档案》1985年第4期上发表。
同年8月4日至8日,中国档案学会档案工作改革问题学术讨论会在哈尔滨市召开,来自全
国档案战线的60位专家、学者和档案工作者参加会议。省档案学会向会议提交改革方案和论
文共5篇,其中有一篇在小组会上宣读。
同年12月30日,在哈尔滨市的大专院校档案工作协作组召开首次科技档案工作专题研讨
会。会议围绕大专院校科技档案工作特点、教学档案管理等问题开展讨论。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黑龙江商学院,哈尔滨林业大学、哈尔滨船舶学院、黑龙江大学等
院校的档案工作者共27人参加研讨会,提交论文10篇。省档案局、省档案学会、黑龙江大学
历史系档案教研室负责人也参加会议,共同探讨问题。
三、学术报告会
1.学术报告
1980年7月,在省档案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期间,请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副主任冯乐耘副教
授作《谈谈档案保护技术工作的重要性》的报告。
1981年6月26日,请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讲师陈智为在黑龙江省直属机关文书档案业务学
习会上作题为《重视和热爱文档工作,为提高文档工作水平而苦练基本功》的专题报告。8月
,在省档案学会第一次年会上,请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二位讲师韩玉梅和曹喜琛分别作《外
国档案工作概况》和《档案文献编纂学》的报告;
1983年8月,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名誉主任吴宝康教授作《关于档案学研究》的学术
报告。省直属机关及中直在哈单位的档案干部200余人参加。
1985年5月,齐齐哈尔市档案学会邀请省档案学会理事长盛彦作题为《我国档案工作发展
的现状与今后的展望》学术报告。齐齐哈尔市直属机关的档案工作者230余人出席了报告会。
同年6月,省档案学会与哈尔滨市档案学会,联合邀请哈尔滨工业大学哲学教研室主任郭
宇光作题为《新技术革命及我国对策》的讲座,听讲者达千余人。
同年11月,省档案学会邀请哈尔滨工业大学科技档案科科长姜树滨作《信息论、控制论
、系统工程知识介绍》。
2.收听录音报告
1981年,在全省范围内先后4次组织收听中国两个档案工作代表团出席第九届国际档案大
会和赴南斯拉夫等5个国家访问、考察档案工作的录音报告。收听者达1100余人次。
1984年2—4月,省、市(地)档案学会和会员小组组织全省档案干部,收听中国档案学
会为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90周年而举行的题为《毛泽东思想与档案工作》学术报告的录音,
颇受广大干部的欢迎。听报告的人数达千余人次。
四、优秀论著评选和奖励
1983年,省档案学会首次开展全省范围的档案学研究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在各市(地)
、省直属机关会员小组推荐的基础上,省评委会从134篇论文中,评选出优秀论文31篇。其中
一等奖3篇,二等奖8篇,三等奖20篇。荣誉奖8篇。在1983年年会上,给予物质奖励,并颁发
优秀论文证书。
1985年进行第二次评选活动,经各市(地)档案学会和会员小组初评后,推荐到省档案
学会63篇。经省档案学会学术委员会复审,常务理事会审定,最后评出优秀论著22篇。其中
一等奖2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15篇。评出鼓励奖14篇,均授予优秀论文证书。
省档案学会将优秀学术成果向中国档案学会和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推荐,其中
有4项研究成果获奖。《对目前档案馆工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作者盛彦,获黑龙江省哲学
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五等奖。《黑龙江历史大事记》,黑龙江省档案馆编写,由黑龙江人民
出版社出版共4册,68.4万字,该书获中国档案学会二等奖。《怎样做县档案馆工作》一书
,由盛彦、冯连祥、陈永斌、汪万仁合著,10.6万字,1984年8月由档案出版社出版。该书
获中国档案学会三等奖,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四等奖。《文书立卷原则初探》,作
者陈永斌,荣获中国档案学会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