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发电项目

第四章 典型建设项目

  一、第一座发电厂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沙俄中东铁路哈尔滨总工厂兴建的中心发电厂是黑龙江地 区第一座发电厂。这座发电厂建在今哈尔滨市道里区“三十六棚”。是为解决中东铁路总工 厂动力和照明用电而建设的。装机容量1180千瓦,是俄国设备,由俄国人设计。从俄国来人 建厂。工程分两期建设。
    一期工程于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中东铁路局在哈尔滨市建设中东铁路总工厂的 同时动工建设,安装俄国产275千瓦三相交流汽轮发电机4台,锅炉6台。于1905年(清光绪三 十一年)建成发电,容量1100千瓦。
    二期工程于1928年动工建设,装俄国产80千瓦三相交流汽轮发电机组1台,同年建成发电 。
    二、第一座民办电厂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中国商人熊冕章等人集资建设黑龙江地区首座中国民族资 产阶级电厂——耀滨电灯公司发电厂(1928年被哈尔滨电业公司收买)。厂址在哈尔滨傅家 甸(今道外北十二道街菜市场)。先后共装机9台,总容量4337千瓦(后拆除德国和日本5台 小机组387千瓦),电厂最终剩4台机组,容量3950千瓦。由国外引进机组,经外国人设计, 中国人安装建设。分五期建成。
    一期工程于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开始建设,安装德国产35千瓦和86千瓦直流发电 机组各2台,翌年(1907年)4月4台机组建成发电,容量计242千瓦。采用锅驼机为原动力, 供道外部分商店和居民照明用电。
    二期工程于1918年(民国七年)建设,安装1台日本产145千瓦交流发电机组。当年投产 发电,实行交流、直流分别供电。
    三期工程于1922年(民国十一年)建设,安装美国产600千瓦交流发电机
    组2台,计1200千瓦。当年投产发电。同时将原4台直流发电机拆除,全部改为交流供电 。
    四期工程于1924年建设,安装1台美国产1250千瓦交流发电机组。1925年建成发电。
    五期工程于1927年建设,安装美国产1500千瓦交流发电机组1台,1928年7月投产发电, 同时拆除原145千瓦日本发电机组。
    三、新中国成立前最大的发电厂
    1926年(民国十五年)4月开工建设的哈尔滨发电厂(又称发电总厂),是民国时期黑龙 江地区最大的发电厂。该电厂装机容量1万千瓦,工程由德国西门子洋行引进设备,经德国西 门子洋行设计和安装建设。
    1926年动工建设,安装德国西门子洋行单机2000千瓦汽轮发电机2台,计4000千瓦;英国 锅炉3台。1927年(民国十六年)10月建成发电。同时建成的还有6.6千伏配电线路7条,电 车轨道8公里(发电厂同时经营电车业务)。
    1929年该厂扩建,安装德国产6000千瓦发电机1台,英国锅炉1台。1930年(民国十九年 )10月投产发电。
    东北沦陷以后,伪“满洲电业株式会社”再次扩建哈尔滨发电厂。1934年11月开始建设 ,1936年6月和1937年5月分别投产1台日本产1.4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新增容量2.8万千瓦 。哈尔滨发电厂装机总容量达3.8万千瓦,成为新中国建国前黑龙江最大的发电厂。
    四、第一座水力发电厂
    1937年7月,经伪满洲国总务厅决定,开始建设镜泊湖水力发电厂。装机3.6万千瓦,安 装日本产单机1.8万千瓦水轮机组2台。由伪“满洲电气株式会社”设计,伪“满洲东亚土木 企业株式会社”总承包,施工劳力是会社各分包组从河北、河南、天津等地骗抓的劳工。
    1938年电厂土建动工,1941年10月安装设备。1942年5月完成1号水轮发电机安装,6月投 产发电。1942年9月完成2号水轮机组安装,2台机组全部发电。发电装机容量仅次于哈尔滨发 电厂,居当时黑龙江地区各电厂装机容量的第二位。1945年6月完成水电厂全部工程项目,向 牡丹江、延吉两地区供电。
    镜泊湖发电厂的建设饱含了中国电力建设工人的血汗。日本侵略者为防止劳工逃跑,在 主要施工区设置重重电网。施工中间,曾在1940年3月和11月两次塌方、三次着火,加之安全 设施简陋,伤亡事故多次发生,死于工程事故的中国工人总数在200人以上。1940年至1941年 春工地伤寒大流行,死亡约300人。总计死亡人数超过500人。
    五、新中国第一座高温高压电厂
    1953年在齐齐哈尔市建设的富拉尔基热电厂,是新中国建设的第一座高温高压电厂,装 机容量15万千瓦,是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工程经燃料工业部批准,从1953年7月 开工建设,分四期建成。
    一期工程安装从苏联引进的单机容量2.5万千瓦的高温高压气轮发电机2台,170吨/小 时锅炉3台,建成发电容量5万千瓦。由苏联电站部火电设计院做主机安装设计,东北电业管 理局和长春基建局设计处(现东北电力设计院)分别做配合技术设计和附属工程设计。由燃 料工业部电力建设总局火电三公司负责机组安装。地方承担土建项目。1953年7月开工,195 5年8月,1号机和2台炉投入临时运行。同年12月,2号机、3号炉正式投产发电。经验收质量 良好。
    二期工程安装2.5万千瓦汽轮发电机2台,计5万千瓦。主机从苏联引进,辅助设备国内 配套。苏联对主机安装做初步设计;长春电力设计院做施工图设计;电力工业部沈阳基建局 十二工程处做施工组织设计并负责机组安装;第七冶金建设总公司承担土建。1958年1月动工 ,同年11月,3号机组投产;1959年1月,4号机组投产。全部工程13个月完成,验收质量良好 。
    三期工程,续装苏联产2.5万千瓦汽轮发电机2台,170吨/时锅炉2台。长春电力设计院 负责工程设计。黑龙江省电力建设公司负责安装机组,齐齐哈尔第一工程公司承担土建项目 。1959年3月动工,同年12月完成5号机安装,1960年6月投产。同年9月,6号机安装投产。4 号炉1960年3月移交生产;5号炉1963年1月投产。
    四期工程,装国产220吨/时锅炉1台。由东北电力设计院设计,东北电力建设局第四工 程公司安装,齐齐哈尔第一建筑公司承担土建。1966年7月动工,1970年3月移交生产,历时 四年。
    富拉尔基热电厂建设工程是当时全国重点工程,得到中央领导和黑龙江省委的高度重视 和关怀。彭德怀副总理以及燃料工业部和省委的负责同志多次到施工现场视察和指导工作。 承担施工任务的建设者克服家庭和施工建设中的重重困难,发扬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 和聪明才智,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闯过了装卸工具落后,严寒季节施工较长,焊接技术不 适应大机组建设需要等一道道难关,高质量地按时完成了建设任务。同时涌现了以主任工程 师焦永吉为代表的一大批全国和黑龙江省劳动模范。在工程建设中创造了“蒸汽外套法”、 “冬季砌砖法”、“模板通气法”等一系列冬季施工方法;培养了一批高压焊接技术工人, 为以后全国大量建设高温高压电厂,输送了专业技术人员。
    六、全国第一座“三自”电厂
    1958年建设的哈尔滨热电厂,是全国首座由中国自行制造设备,自行设计,自行安装建 设的“三自”电厂。它是为增加哈尔滨电源和哈尔滨三大动力厂用热需要而建设的。装机容 量10万千瓦,经电力部批准分二期建成。
    一期工程,装2.5万千瓦汽轮发电机2台,容量5万千瓦,230吨/时锅炉1台。机组由北 京电力设计院设计,哈尔滨电机、汽轮机、锅炉三大动力厂制造。省电力安装公司安装设备 ,省建设厅第一工程公司承包土建。1958年7月动工,土建和安装交叉作业。10月施工现场发 生火灾,部分基础工程遭到破坏,造成损失30万元,延误1个月工期。1959年4月1号机组投产 ,8月2号机组投产。14个月完成一期工程建设。
    二期工程,续装2台2.5万千瓦汽轮发电机,容量5万千瓦,230吨/时锅炉2台。由北京 电力设计院设计,电力工业部沈阳基建局十二工程处承包施工。1959年8月动工,1960年11月 完成主要设备安装。由于各部系统极其简易,加之附属设备不配套等原因,4号机组只能简易 投产,而3号机组则无法运行。二期工程不仅施工质量差,而且留有尾部工程和缺陷700多项 。1964年11月和1966年3月,2台机组才分别投产发电,这期工程历时7年多。到1969年才全部 完成遗留项目和缺陷处理,历时11年之久。
    哈尔滨热电厂建成之后,又分别于1975年和1976年完成了三期和四期扩建工程,分别安 装1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和410吨/时燃油锅炉各1台。电厂装机总容量达30万千瓦。
    哈尔滨热电厂是中国电业史上第一次全部使用国产设备建设的电厂,一期工程中除锅炉 、汽轮机、发电机外,相当数量的辅助设备也是国内第一次生产的产品,全国十几个省伸出 协作之手,为哈尔滨热电厂制造设备。省市及有关厅局的领导多次到现场帮助解决工程困难 。它的建设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保重点大协作的精神。参加一期工程建设的职工,怀着 为国争光的信念,苦干、实干、巧干,使1号机组从土建到发电仅用了9个月时间,比富拉尔 基热电厂一期工程1号机组缩短工期16个月,成为“快速施工试点工程”,说明我国高温高压 电厂建设达到了新水平。《人民日报》以及省、市报纸曾先后发表17篇文章,报道工程建设 取得的成果。
    七、大型全燃油电厂
    1970年开始建设的大庆新华发电厂,是装机总容量为50万千瓦的全部燃油的大型火力发 电厂。是为满足大庆输油管道用电需要,经水利电力部军事管制委员会批准,分三期建成的 。
    一期工程,装国产5万千瓦汽轮发电机2台,容量10万千瓦;220吨/时燃油锅炉2台。由 东北电力设计院设计,省电力建设公司安达工程队总承包,土建部分主要由省建一公司二队 承担。土方工程由解放军某部分队和松花江、双城、通河等地区和县的民兵完成。1970年11 月开工建设,1972年12月,1号机组并网发电。1973年2月,1号炉在低负荷运行时,发生尾部 二次燃烧事故,烧毁预热器,到同年4月才正式移交生产。2号机组,于同年9月移交生产。一 期工程2年10个月全部建成。
    二期工程装国产1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2台,容量20万千瓦,410吨/时锅炉2台。由东北电 力设计院设计,省电力建设公司第三工程处安装设备,省第二、第五建筑工程公司,省安装 公司承担土建的辅助工程,齐齐哈尔铁路局富拉尔基工程处承建铁路专用线,并动用肇州等 13县民工团和250余辆马车负责土方施工。工程高峰时现场施工人员达7000余人。1974年6月 动工建设,1976年1月,3号机组移交生产,同年12月,4号机组移交生产。两年5个月完成二 期工程建设。
    新华发电厂的建设正值“文化大革命”期间。工程采取“大会战”方式施工,先后集结 了解放军某部队分队,松花江地区民兵师,双城县、通河县、五常县民兵营和肇州、肇源、 安达、绥化、杜尔伯特、泰来、林甸、五常、嫩江、富裕、兰西、龙江等13个县民工团参加 工程建设。总长3300多米的两条进排水明渠由少量机械配合人工开挖,铁路专用线和土建工 程等大量使用人力施工,一、二期工程整个现场高峰时施工人员分别达到4000人和7000人, 马车250多台。
    三期工程,建设黑龙江省首台2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和670吨/时燃油锅炉1台。由东北电 力设计院设计,省电力建设公司第三工程处安装设备,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等单位承担土建 。1977年5月动工,1978年12月整套试运转时,因启动和操作不当使机组震动,造成汽轮机高 压转子弯曲,经7个月修复和试运转,于1979年7月带15万千瓦负荷再次运转时,又由于震动 造成汽轮机高压转子再度弯曲,同年9月修复移交生产。此期工程建设为时2年4个月。
    八、特大型发电厂1978年7月开始建设的富拉尔基第二发电厂是黑龙江省最大的发电厂, 也是全国特大型发电厂之一。1984年9月完成一期工程,建设3台20万千瓦燃煤机组。二期工 程将继续建设相同容量的国产单机20万千瓦大型汽轮发电机3台,670吨/时燃褐煤锅炉3台。 总容量将达到120万千瓦。是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之一。工程由东北电力设计院设计。1977年经 国家计委批准建设40万千瓦。1978年经水电部规划院规划60万千瓦,同年水利电力部批准设 计。由省火电建设三公司安装设备;省建筑一公司、省机械化施工公司、齐齐哈尔市建一公 司、市政一公司、齐齐哈尔铁路局电务段等承担土建、铁路专用线及生活设施建设。1982年 2月,1号机组移交生产;1983年9月,2号机组移交生产;1984年9月,3号机组移交生产,6年 2个月完成一期工程60万千瓦容量的建设。
    富拉尔基第二发电厂是黑龙江省第一座全部由省内最大的单机容量为20万千瓦机组组成 的电厂,是国家重点工程。工程建设受到国家和地方领导的高度重视。万里、李德生、胡耀 邦、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富二电厂视察;电力工业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省人 大的负责同志多次到施工现场检查指导工作。一期工程在广大建设者的精心施工下,总评质 量达到优良。其中180米高烟囱中心偏差仅为1公分,被评为全省优质工程。
    九、东部电力网最大的电厂
    牡丹江第二发电厂是黑龙江省东部电网最大的电厂。装国产10万千瓦燃煤机组4台,容量 40万千瓦,它是为解决电源布局不合理和东部地区缺电日益严重,经水利电力部批准建设的 。工程分两期建成。一期工程,安装国产1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2台,410吨/时燃煤锅炉2台, 由东北电力设计院设计,省电力建设公司第一工程处安装设备;牡丹江市建一公司、三公司 、省建设公司、省水利第四工程处,省电力建设公司土方队等承担土建工程;铁路专用线由 哈尔滨铁路局设计所设计,哈铁第四工程段承担建设。工程于1978年7月动工,采取“大会战 ”方式施工。工程建设高峰时,现场10个单位4000余人,土建与安装、主机与辅机、生产与 生活,所有建设工程一齐施工,全面立体与横向交叉作业。1号机组于1981年5月移交生产; 2号机组于同年12月移交生产。一期安装工程1983年12月获黑龙江省“优质工程甲级金牌”奖 。
    二期工程,安装机组容量和型号等与一期工程相同,仍由东北电力设计院设计,省火电 建设一公司安装设备。牡丹江市建一公司,牡丹江铁路分局分别承担土建和铁路建设工程。 1982年5月开工,3号机组1984年10月移交生产;4号机组1985年8月移交生产。
    1983年9月,国务院副总理李鹏视察牡丹江第二发电厂工程时,赞扬一期工程“设计好、 土建好、安装工艺好、管理也好,第一年机组运行超过6000小时也好。”
    十、省内最大地下水力发电站
    1968年11月开始建设的镜泊湖发电厂新站,是全省最大的地下水力发电站。它是为减少 镜泊湖弃水,增加镜泊湖发电能力经国家计委批准建设的全地下式水电站。装国产单机1.5 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4台,总容量6万千瓦。工程由东北水力勘测设计院勘测、设计,采用首 部开发地下式厂房和进水口水下岩塞炸破技术。牡丹江第一工程处、双鸭山矿务局703掘进队 、宁安民兵营等单位承担开洞等地下建厂工程,牡丹江建安公司机电安装队、水利电力部第 一工程局安装处、牡丹江电力技工学校参与建厂施工及安装设备。全部工程开挖土石方25万 立方米,浇筑混凝土5.5万立方米,喷混凝土1.35万立方米,锚杆2.9万根。1968年11月开 工,计划3年完成。由于非专业队伍施工,机械施工装备差,手工操作多,工程进度慢,直到 1977年12月,1、2号机组才建成并入系统发电;1978年10月,3、4号机组并网。1979年9月对 工程总体验收,工程质量达到良好,正式移交生产。整个工程,历经10年才全部建成。施工 中死亡8人,重伤6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