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章 电力网的形成

第五篇 电力网

  黑龙江地区电力网的形成和发展,由于受地域广阔等条件的制约,经历了一个极其缓慢 的过程。从1905年有电到30年代的30年时间里,始终是一厂一网,没有形成电源间的电力网 。1936年在牡丹江、宁安、海林、下城子间以22千伏联结形成了电源间小型电力网,装机容 量600多千瓦。1941年,日本侵略者将佳木斯地区的佳木斯、鹤岗、桦南三个相近的小电厂用 66千伏的电压等级联接起来,形成了黑龙江第一个66千伏的电源间电力网。到1942年镜泊湖 发电厂发电后,牡丹江和吉林省延吉地区形成了一个110千伏电力网,第一次出现当时较大的 跨省电力网。到1943年吉林丰满发电厂与哈尔滨联结,黑龙江与吉林电力网第二次出现跨省 联结。到1945年黑龙江解放,基本上是6个小型电力网,即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包括 延吉)、佳木斯、鸡西、北安地区电力网。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先后实现 牡丹江(包括延吉)电力网和鸡西电力网联网形成鸡牡电力网;齐齐哈尔电力网和大庆地区 联网形成西部电力网;佳木斯电力网和鸡牡电力网联网形成东部电力网;哈尔滨电力网和西 部电力网联网;西部电力网和北安电力网联网。到1985年形成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北 安电力网和鸡西、牡丹江、延吉、佳木斯电力网等两大电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