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通讯
第三章 通讯、自动化
清朝末期和中华民国时期,黑龙江地区电力系统没有自己的通讯设备,发电厂与发电厂
、发电厂与用户之间的联系,全用当时的普通电话进行沟通。
1931年东北沦陷之后,黑龙江逐渐形成了地区性小型电力网,同时相应地出现了6个独立
的通讯网络。1934年电力通讯开通了图们至延吉的添架电话线路。1942年以前,各电力网普
遍设置了添架电话通讯,使其成为电力通讯的主要工具,其中1936年以后,还增加了部分有
线电话。1942年以后,牡丹江、延吉电力网、丰满至哈尔滨的输电线路等主要电力网、电力
线路上使用载波通讯,各营业站和二次变电所之间仍使用添架电话通讯。
1945年,日本侵略者败退前破坏了全部通讯设备,通讯处于瘫痪。电业职工在党和政府
的领导下,从1946年开始修复通讯设备。到1952年底,电力载波和添架电话等通讯设备已全
部恢复使用,并新架设了一部分添架电话线路。到1956年,电力通讯设备基本形成了以电力
载波和有线通讯为主的通讯网络,添架电话逐渐淘汰。
60年代和70年代,黑龙江省电力系统载波通讯设备不断得到更新,逐渐形成了以有线载
波和电力载波为骨干的多种通讯工具并用的通讯网络。80年代电力通讯又发展了微波通讯。
1981年哈尔滨经大庆至齐齐哈尔的微波通讯投入使用。到1985年,哈尔滨至牡丹江的微波通
讯工程正在建设中。
一、载波
黑龙江省电力调度局没有载波设备,但对全省电力系统的一次系统载波设备的运行和专
业负责管理。二次系统载波通讯的具体工作由地区电业局通讯工区负责,设备由所在局、厂
分别承担维护工作。
省电力调度局设专业人员负责载波管理工作。为加强载波通讯的科学管理,制订了《电
力系统通讯运行管理规程》、《电力载波通讯规程》等10个规章制度。全省共有38个载波室
。根据电路状况,设立了哈尔滨一次变电所、齐齐哈尔一次变电所、新发电厂、鸡联变电所
、佳南变电所、牡丹江第二发电厂等6个载波室为通讯枢纽站,使全网通讯电路畅通。省调度
局通过通讯设备和各载波室进行联系,指导工作。1982年安装了一部6路自动接续机,方便了
省电力工业局生产调度与各电业局、发电厂生产调度的联系。
为了有效地利用载波频率资源和防止频率的混乱,省电力调度设专人管理频率,对基建
工程的频率(包括继电保护频率)的选择由设计部门负责,省电力调度局负责审批。生产改
造方面需要频率,由省电力调度局进行安排。1985年,全省电力线高频频率已基本达到了饱
和状态。
二、微波
微波是80年代全国使用较普遍的一种通讯手段。到1985年末,黑龙江省电力系统正式运
行的微波电路只有1条,即哈尔滨至齐齐哈尔微波电路;试运的微波电路有2条,即哈尔滨至
牡丹江微波电路和哈尔滨至哈尔滨第三发电厂(呼兰)微波电路;正在建设的微波电路有1条
,即沈阳经长春至哈尔滨微波电路。
(一)哈至齐(哈尔滨至齐齐哈尔)微波工程,是“新哈”联网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
1978年决定建设,1981年6月,开始设备安装和调试工作,同年10月安装、调试完毕,投入试
运行。经过3年试运行,全部符合技术要求,到1985年1月投入正式运行。
哈至齐微波工程采用的是2GC120路国产模拟微波设备,线路全长417.45公里,共设创业
、新华、哈尔滨、呼兰、兰西、宋站、中本、让胡路、红旗、烟筒屯、齐齐哈尔、富拉尔基
等12个微波站。12个站分设12基塔,即70米的4基、60米的3基、50米的2基、40米的2基、9米
的1基。双面天线,44台微波机,12路分路机8台,120路终端机各1套,总投资432.2万元。
哈至齐微波工程是黑龙江省电力系统建设的第一条微波电路,它的投产运行,保证了联
网的需要,可使西部各局厂用系统内电话直拨省电力工业局节约了费用,方便了工作。
1983年4月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大风雪,在铁路、邮电、气象、部队等部门通讯联络全部中
断的情况下,只有这条哈齐微波畅通。省政府和省军区领导同志指挥抗雪救灾主要依靠这条
微波电路,省电力局受到省政府的表扬和嘉奖。
(二)哈至三(哈尔滨至哈尔滨第三发电厂)微波工程,于1983年7月开始建设,同年9
月投入试运行。经2年的试运行,考核合格。微波设备是2GC120路模拟微波设备,线路全长2
3.3公里,投资10万元。哈至三微波电路的建成,对哈尔滨第三发电厂的建设起到了重要作
用。
(三)哈至牡(哈尔滨至牡丹江)微波工程,1983年开始建设。设备是日本电气公司的
480路数字微波设备。线路全长286.55公里,由10个微波站组成。即哈尔滨、哈东、玉泉、
密峰、尚志、九江泡、高岭子、老黑山、凤凰山、牡丹江。工程投资900万元。
哈至牡微波,是我国从日本引进的第一条无人值守的微波电路。为引进这套设备,自19
84年1月起,先后三次去日本考察、学习、订货和验收。1985年9月完成土建工程,并将全部
设备运抵现场,开始安装。我方7名工程技术人员和日方的6名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协作,于同
年11月15日基本完成全部安装与调试任务。同年12月15日投入试运行。全部工程从设计到竣
工用了22个月,速度之快震惊日方。
(四)沈—长—哈微波电路是为加强东北三省的经济联系和东北电力网的调度指挥、管
理,经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决定建设的沈阳—长春—哈尔滨480路数字微波工程。主体设备
与18个站的微波设备于1985年12月18日与日本NEC公司签订了订货合同。沈阳军区无线电管理
委员会同意该工程路由及频率使用。整个工程予计投资1680万元。黑龙江省有3个站,即省调
度局、哈西、双城站。预计1987年投入试运行。
三、自动交换机
为适应电力生产的发展和现代化管理,省电力调度局从1980年10月开始自动交换机的安
装、调试工作。设备是北京738厂生产的JZHQ型360门纵横制自动交换机,年底投入试运行,
开始内部通话。1981年5月,对市内电信局开通了中继线。到1985年自动交换机由360门增加
到480门,至此省电力工业局及省电力调度局对齐齐哈尔电业局、大庆电业局、富拉尔基第二
发电厂、富拉尔基热电厂、新华发电厂、牡丹江电业局、牡丹江第二发电厂、东部电力网调
度局、鸡西电业局、哈尔滨第三发电厂等11个局、厂开通直拨电话。从而方便了生产指挥和
调度。
从1980年至1985年全省共建载波站38个,装载波机244台,整个线路长度为1.31万话路
公里,其中电力线长1.17万公里,有线长1461公里,西部电力网架空明线792杆程公里,市
内布施电缆3条,计22.6公里。全省从事一次系统的载波通讯人员共435名。全省共建微波电
路3条,线路总长度为730公里。到1985年末,黑龙江省电力系统的通讯已经形成以电力载波
为主体,以微波为骨干的综合通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