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唐代以前的疆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考古工作者在黑龙江流域发现一系列的古代文化遗址和遗物 ,对其进行考证得知,先秦以前在黑龙江地区生息的古代民族,主要有肃慎、濊貊和东胡三 大族系。肃慎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流域至苏联滨海地区,其活动中心在今牡丹江中游的宁安 县一带。东胡族分布在今之呼伦贝尔盟东部和大兴安岭山脉一带。濊貊族的活动地区,位于 肃慎族和东胡族之间,即今日之东北地区的中部和南部,其中北支的活动到了小兴安岭以南 的松嫩平原一带。肃慎族是较早和中原部落联盟发生联系的部族,据《竹书纪年·五帝篇》 载,帝舜有虞氏“二十五年,息慎氏来朝贡弓矢”。息慎人就是肃慎人。到了西周时,肃慎 和濊貊都从属于周王朝,他们生息的地方同被视为周朝的北方领地。
    战国、秦、汉时期,濊貊族系中的北支之一夫余人,建立夫余国,据《后汉书.夫余传 》记载:“东汉时夫余国的疆域,在玄菟北千里,南与高句丽、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北 有弱水,地方二千里,本秽地也”。即位于今黑龙江地区中部的松嫩平原地区。夫余人与中 原华夏人交往密切,深受中原的经济、文化的影响。黑龙江的西部地区是东胡后裔鲜卑族居 住地区。东部和北部是肃慎族后裔挹娄族,其活动地区一直到东部日本海的广大地区。公元 2世纪中叶以后,夫余国西部地区逐渐被鲜卑人占据,当时鲜卑人居住在大兴安岭、呼伦贝尔 草原地区及嫩江流域一带。
    魏晋时代,挹娄居地扩大,“东滨大海,西接寇漫汗国,北极弱水(即黑龙江),其土 界广袤数千里”(《晋书》)。由于挹娄人摆脱了夫余人的奴役,于公元236年直接同魏晋建 立起贡属关系,从此挹娄与中原王朝来往频繁,中原的先进文化和经济影响到挹娄地区,促 进了挹娄社会的发展。
    濊貊族系的北沃沮人,活动在老爷岭以东地区,包括黑龙江省穆棱河中上 游和绥芬河流域及苏联的滨海南部地区。据《三国志·魏书·东夷传》沃沮条中说“土地肥 美,背山向海,宜五谷,善田种”。居民以农业为主,过着定居生活。先后役属于箕氏和卫 氏朝鲜、两汉政权及高句丽人。高句丽在其地派驻官员进行主领和控制,最后为其所吞并。
    北朝时,挹娄称为勿吉,辖境扩大,夫余之地已尽为其所有,大体上是:东滨日本海, 东北临鄂霍茨克海,西北与室韦为邻,西南抵北流松花江下段及洮儿河地区,南隔长白山与 高丽相接。北朝末叶,勿吉称为靺鞨,当时发展为七大部落,其活动在黑龙江地区东达乌苏 里江上游的松阿察河及兴凯湖一带,张广才岭以东的牡丹江中下游流域,松花江下游的三江 平原一带,西南到拉林河、阿什河以及蚂蚁河流域,即松嫩平原的东南部分。由于靺鞨各部 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不相总一”(《隋书·东夷传》高丽、靺鞨条)。终于被高句丽个 个击破,沦为高丽的属部。唯有当时只占据着三江平原东北部及黑龙江下游地区的黑水部落 联盟保持独立地位。
    居住在西部嫩江上游及大兴安岭北段以及小兴安岭一带的北室韦人,和在呼兰河以北, 小兴安岭西南,嫩江以东一带的豆莫娄人,都与中原政权建立了贡属关系,为嫩江平原的开 发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