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地理景观

  黑龙江省地理环境结构复杂,各地区水热重新分配的差异性较大,因而地理景观也是多 种多样的。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老爷岭和完达山一带山区,分布着大面积的中温带森林自 然景观;大兴安岭北端的伊勒呼里山以北地区,分布着寒温带森林自然地理景观;三江平原 地区,分布着大面积的沼泽景观;松嫩平原中、西部地区分布着典型的大草原地理景观;镜 泊湖地区和五大连池地区,分布着比较典型的以熔岩地貌为主的地理景观。
    东部山地区,由于山脉成东北、西南走向,几乎与东部太平洋海岸线相平行,乃成为东 南季风的屏障。张广才岭山势较高,水、热条件变化很大,促使水、热重新分配:由山下往 山上降水量逐渐增多湿度逐渐增大,而温度则逐渐降低。其垂直分化明显,形成不同的垂直 带景观,在张广才岭西侧表现最为显著。其土壤和植被类型以及整个自然地理环境,都发生 明显的垂直变化,可分为5个垂直带(详见第4篇东部山地自然地理区)。老爷岭、完达山以 及大小兴安岭山地区,由于海拔高度低,地势又较平缓,因此垂直分化不明显。
    平原地区的面积较大,地势平坦,接受太阳辐射能是沿着纬向成带状分布,沿经向呈有 规律的变化。这种纬向带状分布,直接影响到土壤和植被类型也呈纬向带状分布。如嫩江平 原南部形成了半干旱地区的干草原暗栗钙土地带;北部半湿润地区的森林草原暗棕壤——黑 土地带。由于各自然地带的自然条件和自然地理环境结构不同,人类改造利用的方式和发展 方向也不相同。南部泰来县和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等地区,是全省重要的畜牧生产基地; 中部的富裕、林甸一带的农牧区,是黑龙江省喜温耐旱作物(高粱、谷子、玉米等)主要种 植区及主要的畜牧产品产地;北部地区的讷河、克山、克东、拜泉一带为农业区,适于小麦 、大豆等作物生长,是黑龙江省重要产粮区。
    黑龙江省中、南部地区,降水和温度由东向西成纬向有规律的变化。由东部山地的湿润 气候,向西逐渐过渡到山地与平原交界地带的半湿润气候和平原区的半干旱气候。相应的形 成了不同类型的土壤和植被,使自然地理景观也呈东西向有规律的变化。其具体表现是东部 山区为山地暗棕壤森林景观;中部在山地与平原过渡地带为黑土森林草原景观;西部平原区 为半干旱草原景观;安达以东为半湿润草原景观。由于自然地理环境成东西和有规律的变化 ,人们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对土地利用方式也不同:东部深山区主要以林业为主;丘陵台地 区则是林、农相结合;广大平原区以农业为主。由山地到平原区产生这种东西向的地域分异 ,主要是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和东部山地对海洋性气流的阻挡而形成的。黑龙江省现代地理环 境特征,在平原区纬度地带性作用十分明显,而在东部和北部的山地区,受非地带性因素的 作用,破坏了纬度地带性因素,形成了地区性。这是黑龙江省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 具体体现,也是人们在改造利用自然环境时必须掌握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