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上太古界
主要出露于黑龙江省东部老爷岭山区和小兴安岭东部。另外在呼玛县地区也有出露。由
一套变质较深的变质岩和混合岩所组成。根据出露的区域,分为麻山群和兴华渡口群。
一、麻山群该群主要分布于东部的老爷岭山区,由中深变质岩和混合岩组成。自下而上
分为3个组:
(一)西麻山组
西麻山组分布于林口、鸡西、勃利、双鸭山、萝北和嘉荫等市县境内。岩性由二辉麻粒
岩、角闪麻粒岩、透辉变粒岩、矽线钾长片麻岩和橄榄大理岩等组成。岩石受到强烈地混合
岩化,形成各类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厚度不均,北薄南厚,大约在2400米到3400米左右。
(二)柳毛组
柳毛组分布于西麻山组附近,由斜长角闪岩、黑云斜长片麻岩、云母片岩和大理岩等组
成。该组岩层也受到强烈的混合岩化作用,形成各类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以夹含铁石英岩
和有工业意义的含磷岩层和石墨片岩为标志层。柳毛组与西麻山组呈整合接触,厚约2000米
。
(三)十字山组
十字山组主要分布于桦南、萝北和嘉荫县等境内,由黑云石英片岩、含矽线红柱石片岩
、变粒岩和浅粒岩为主,夹少量的大理岩组成。该组厚度在2000米到2500米左右,与柳毛组
呈整合接触。
麻山群岩层,经恢复原岩认为是以中基性的海底火山岩为主,夹少量的陆源碎屑岩和碳
酸盐岩组成。变质作用的类型为低压高温区域变质作用,变质程度是西麻山组为麻粒岩相。
柳毛组为矽线钾长角闪岩相,而十字山组为低角闪岩相。这套地层的归属,目前争议较大。
暂以同位素地质年龄和麻粒岩相的变质程度,归属为上太古界——下元古界。
二、兴华渡口群
兴华渡口群出露于大兴安岭山区。该群分4个组,本省出露下部2个组。依据岩层的变质
程度和混合岩化等特征,暂和麻山群对比。
(一)兴华村组
兴华村组分布于开库康一带,由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角闪片岩和云母片
岩为主,夹少量的大理岩组成。混合岩化比较发育,厚约1800米。
(二)兴安桥组兴安桥组见于呼玛县和鄂伦春自治旗交界处,由云母片岩、片麻岩和含
石墨大理岩等组成。厚763米,与兴华村组呈整合接触。
对麻山群、兴华渡口群地层的研究工作,对东部出露的麻山群研究较为详细,而对西部
出露的兴华渡口群研究程度较低,仅以岩性与麻山群对比。该套地层的原岩是以海底火山岩
为主,夹陆源细碎屑岩和大理岩。这里的大理岩层位比较稳定,均经历中级以上的变质作用
,混合岩化作用非常发育。在该地层中,含有工业意义的铁矿、磷矿、石墨矿和矽线石矿等
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