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晚太古代——早元古代侵入岩
晚太古代——早元古代侵入岩分布于老爷岭和萝北、嘉荫等县境内。在成因上和分布上
,与麻山群关系密切。岩石多具片理构造,片理方向与麻山群的片理方向一致。有些地方界
线不清,并有过渡的现象。
一、基性侵入岩基性侵入岩目前只能确定大同沟岩体,分布于勃利县大同沟林场一带。
岩体是呈岩株状产出,具明显的片理构造,片理方向与麻山群围岩方向一致,但成分变化和
片理方向不协调。
岩石现已变质成正变质岩,由辉石变粒岩和二辉麻粒岩组成。但在局部地方仍能见到变
余斑状结构,变余斑晶为基性斜长石,呈柱状,具明显的环带结构。恢复原岩可能为辉绿辉
长岩。
麻山群中可能存在不少类似的基性岩体,只是变质较深,难于识别。
二、花岗质侵入岩
花岗质侵入岩仅见于麻山群地层出露地区,与麻山群在成因上有密切的联系。岩石类型
很复杂,主要有混合花岗岩、混合花岗闪长岩和各类混合岩。
(一)混合花岗岩
混合花岗岩主要分布于萝北、桦南、勃利和爱辉县等地。岩体分布与麻山群和兴华渡口
群关系密切。均具片麻状构造,岩性变化很大,主要有黑云母混合花岗岩、二云母混合花岗
岩、白云母混合花岗岩和斑状混合花岗岩。主要矿物有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白云母和
石英等。岩石具花岗变晶结构,各种交代结构很发育,有些形成交代斑状结构,交代斑晶多
为钾长石,形如眼球状,还有些是石榴石呈粗大的聚合斑晶。岩体中也常残留有麻山群的变
质岩,这些残留体的分布往往与围岩的片理方向一致。岩体的具体界线难以确定,有些地方
是侵入接触,但有些地方又呈渐变过渡关系,可能为半原地型的交代变质成因。
(二)混合花岗闪长岩
混合花岗闪长岩主要分布于桦林镇、大罗密、林口等地。岩体与围岩的界线多呈渐变过
渡,但局部地方呈侵入接触关系。岩性比较稳定,具半自形柱粒结构和较发育的交代结构。
矿物成分以斜长石为主(35—50%),其次为钾长石(15—30%)和石英(10—15%)。暗色矿
物(约10—15%)是以黑云母为主,有少量的角闪石。围岩残留体较少,片麻状构造不很明显
。如林口县的楚山岩体就是一例。
时代划分依据是混合花岗闪长岩岩体与太古代的麻山群和兴华渡口群关系密切,呈渐变
过渡关系。又因在中——上元古代的黑龙江群中没有混合花岗岩,所以,时代应是略晚于麻
山群.早于黑龙江群形成,即太古代末——早元古代形成。20世纪70年代,在混合花岗岩中
,获得同位素地质年龄值为24.5亿年,这与上述形成时代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