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华力西期侵入岩

  华力西期侵入活动在黑龙江省表现很强烈,分布也很广,占基岩出露面积的30%。根据岩 浆的侵入时代,可分为早、中、晚3个期。
    一、华力西早期侵入岩
    华力西早期侵入岩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西部的嫩江县和爱辉县境内,多呈小岩基和岩株 产出。岩相变化比较大,并受后期构造的影响,岩石多已碎裂,并具片麻状构造。根据岩性 ,可划分为3个岩组。
    (一)闪长岩岩组
    闪长岩岩组分布于嫩江县和爱辉县等地,呈小岩株产出。岩性较单一,为灰色的闪长岩 。岩石多已碎裂,并具片麻状构造。
    (二)花岗岩岩组
    花岗岩岩组分布于嫩江和爱辉县境内,呈岩基状产出。岩性为黑云母花岗岩和斜长花岗 岩,具中粗粒花岗结构。局部钾长石颗粒变粗,形成似斑状结构。矿物成分是钾长石、斜长 石和石英各占1/3。由于受到后期构造的影响,岩石多发生了碎裂,并有钾质和硅质的交代 作用,岩石具片麻状构造。
    (三)白岗质花岗岩岩组
    白岗质花岗岩岩组分布于爱辉和宝清等地,多呈岩株产出。岩石由肉红色的中细粒白岗 质花岗岩组成,矿物成分以钾长石和石英为主,其次为斜长石,含很少量的黑云母和角闪石 。岩性比较稳定,岩相变化仅表现为粒度由中粒变为细粒。
    华力西早期侵入岩的时代依据是在爱辉县罕达气地区,见有黑云母花岗岩侵入下泥盆统 的泥鳅河组,并被上侏罗统的龙江组覆盖。测得同位素地质年龄为3.9亿年。又结合白岗质 花岗岩岩组侵入岩常与泥盆纪地层密切伴生,故确定为华力西早期侵入岩。
    二、华力西中期侵入岩
    华力西中期侵入岩分布于爱辉县和嫩江县境内,多以岩基状产出。根据岩性,可分为3个 侵入岩岩组。
    (一)超基性岩组
    超基性岩组分布于爱辉县二道河子和嫩江县宝育山等地。岩体呈小岩株状,沿断裂带断 续分布。岩性以杆栏岩为主,局部相变为杆辉岩和辉长岩。岩石普遍受到蚀变,有蛇纹石化 、滑石化和碳酸盐化,有些已变质成蛇纹岩。
    (二)花岗闪长岩岩组
    花岗闪长岩岩组分布于嫩江县多宝山和卧都河地区,多呈小岩株产出。岩性很不稳定, 以花岗闪长岩为主,常相变为斜长花岗岩和石英闪长岩。岩石具中粒花岗结构,局部具柱粒 结构。花岗闪长岩岩组岩石受到较强烈的构造挤压作用,岩石多已碎裂,并发育有气化热水 蚀变现象和铜矿化。
    (三)黑云母花岗岩岩组
    黑云母花岗岩岩组分布于爱辉县五道沟、罕达气和嫩江等地,呈岩基状产出。岩性以黑 云母花岗岩为主,常相变为斜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岩石主要具中粒花岗结构,局部有似 斑状结构。岩石较破碎,蚀变也较强。
    时代划分依据:黑云母花岗岩岩组侵入岩侵入中奥陶统的多宝山组和上石炭统的高家窝 棚组,并被上侏罗统的龙江组覆盖。测得的同位素地质年龄为3.1亿年和2.92亿年,故划为 晚石炭世的侵入岩。
    三、华力西晚期侵入岩华力西晚期侵入岩分布很广,无论是黑龙江省西部还是东部,都 呈巨大的岩基状产于华力西期褶皱带内。按侵入的先后顺序分为两个侵入亚期。
    (一)第一侵入亚期
    第一侵入亚期分布于甘南一带。岩体沿北东向呈长条状岩基出露。岩性以斜长花岗岩为 主,局部相变为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以中粒花岗结构为主,岩体边缘常相变为细粒结 构。该岩体侵入下二迭统的柳条沟组和四甲山组,相当于土门岭组和玉家组,并被上二迭统 的老头沟组和孙家坟组(相当于五道岭组)覆盖。
    (二)第二侵入亚期
    第二侵入亚期主要分布于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太平岭等地。按侵入的先后顺序, 大致分为3个侵入岩岩组。
    1.辉长岩岩组
    辉长岩岩组呈零星的小岩株分布于尚志、五常和伊春等市县境内。岩体的岩相变化明显 。可依岩性和粒度划分岩相带,中心多以辉长岩组成,向外过渡为闪长岩或石英闪长岩。由 于受到后期构造的影响,岩石多具碎裂结构和交代结构。
    划分时代依据:五常县哈大塘地区,本组闪长岩侵入于下二迭统的土门岭组和上二迭统 的五道岭组,又被华力西晚期黑云母花岗岩侵入,其时代应属晚二迭世。
    在通河、铁力和大丰交界处,有一北东向分布的关松镇岩体,岩性为似斑状碎裂斜长花 岗岩,岩石片理构造发育,并有交代成因的巨大钾长石斑晶。含石墨片岩和大理岩等捕虏体 很发育。由于这套侵入岩时代不清,暂放此岩组。
    2.花岗岩岩组
    花岗岩岩组广泛分布于大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地区,在张广才岭地区花岗
    岩岩组构 成了巨大的岩基。岩性以黑云母花岗岩为主,岩相带明显,中部相带以中粗粒似斑状花岗岩 为主,过渡相是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边缘相为细粒花岗闪长岩和闪长岩。
    划分时代的依据:花岗岩岩组侵入上二迭统的五道岭组,并被中侏罗统的太安屯组覆盖 。同位素地质年龄值又在2.4到2.7亿年之间,所以归人晚二迭世的侵入活动。
    3.白岗质花岗岩岩组
    白岗质花岗岩岩组侵入岩多呈岩株状分布于爱辉、北安、龙江、铁力、通河、宾县等境 内。岩性为肉红色中粒白岗质花岗岩,由钾长石40—50%,石英30—35%,斜长石15—20%及少 量的黑云母和角闪石所组成。由于本期侵入岩岩体多,侵入环境又不尽完全相同,所以不同 侵入岩体在矿物成分和结构上变化都比较大。在通河、铁力、汤源和甘南等地,暗色矿物主 要是角闪石,并相应的钾长石形成反条纹长石,斜长石变成钠长石,形成偏碱性白岗质花岗 岩。又在宾县等地,岩石出现一些晶洞构造,所以称晶洞白岗质花岗岩。就一个岩体看,岩 性和结构上变化不大,仅边缘出现一些细粒结构。
    时代划分证据:本侵入岩体侵入上二迭统的五道岭组,并被中侏罗统太安屯组覆盖。同 位素地质年龄为2.24到2.8亿年。又结合侵入的先后顺序,列为第三侵入岩岩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