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燕山期侵入岩

  燕山期岩浆的侵入活动规模小,但分布很广泛,黑龙江省各山区均有出露。多是以小岩 株、岩墙和岩脉产出。依据侵入时间可分为早、晚两期侵入岩。
    一、燕山早期侵入岩
    燕山早期侵入岩除那丹哈达岭地区呈岩基产出外,其他地区均以小岩株和岩脉产出。按 先后顺序又可分为4个岩组:
    (一)橄榄岩——辉长岩岩组
    橄榄岩——辉长岩岩组多分布于大小兴安岭和那丹哈达岭地区。那丹哈达岭的饶河地区 为橄榄岩——辉长岩组成。岩体呈岩株状沿古生代背斜轴部分布。岩体分异较好,东侧多为 纯橄榄岩,向西过渡为辉岩和辉长岩。岩石普遍蛇纹石化。
    在张广才岭等地出露的该期侵入岩,均为小岩株状产出的辉长岩。岩体相变也较明显, 中心是辉长岩,边部相变为闪长岩。
    划分时代的依据:在宾县马家屯见到本岩组角闪辉长岩侵入中侏罗统的太安屯组,又被 燕山早期白岗质花岗岩侵入。所以本岩组时代确定为中晚侏罗世。
    (二)花岗闪长岩岩组
    花岗闪长岩岩组分布于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那丹哈达岭地区。岩体多呈岩株状产出 。岩相变化较明显,中心部位由花岗闪长岩组成,向外依次过渡为中细粒花岗闪长岩、石英 闪长岩和闪长岩。
    时代划分依据:在宾县马家屯见到花岗闪长岩岩组侵入岩侵入中侏罗统的太安屯组,并 被下白垩统的淘淇河组覆盖,同位素地质年代为1.6到2.1亿年。据此花岗闪长岩岩组的时 代应为晚侏罗世。
    (三)白岗质花岗岩岩组
    白岗质花岗岩岩组主要分布于尚志、宾县、伊春、汤原、桦南和甘南等市县内。岩体多 呈小岩株或岩墙,沿北东向或近东西向分布。岩性较单一,为中细粒白岗质花岗岩。白岗质 花岗岩岩组岩石的特征是结构上不均匀,有些呈不等粒结构,而且局部地方具文象交生结构 。
    划分时代依据:在宾县、尚志等地,见本岩组侵入岩侵入上侏罗统的宁远村组,故时代 划为晚侏罗世。
    (四)花岗斑岩岩组
    花岗斑岩岩组分布很广,但出露零散。岩体呈小岩株或岩墙、岩脉产出,以中酸性的浅 成岩为主,具斑状结构、文象结构和细晶结构等。
    在嘉荫和萝北地区,见花岗斑岩岩组侵入岩侵入上侏罗统的宁远村组,并被下白垩统的 猴石沟组覆盖。时代应为晚侏罗世。
    二、燕山晚期侵入岩
    燕山晚期侵入岩规模很小,分布零星。主要为中酸性的浅成岩,呈岩墙或岩脉沿断裂带 产出。具体的岩石类型比较复杂,有花岗斑岩、正长斑岩、钠长斑岩、闪长斑岩、细晶岩等 。
    在嘉荫和萝北地区,燕山晚期侵入岩侵入了上白垩统的松木河组,并在龙江县见到被第 三纪的砂砾岩覆盖。时代应为晚白垩世之后,第三纪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