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纬向构造体系

  纬向构造体系在黑龙江省比较发育,无论是山区或平原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显示。根 据它们所延展的地理位置、规模大小和活动的时间,划分为3个纬向构造带。
    一、伊勒呼里山纬向构造带
    伊勒呼里山纬向构造带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即北纬49°——52°之间。北起满归和兴 隆沟一带,南到逊河一带,南北宽约150余公里,东西长200公里。由4个近东西走向、疏密不 均的断裂构造带组成。
    该纬向构造带控制了元古代兴华渡口群的出露。到古生代时,构造活动更加明显,控制 了奥陶系、志留系、石炭系和二迭系等古生代地层分布,使它们局限在构造带的南部。中生 代时,沿断裂带有火山喷发活动。新生代时,活动仍很强,形成了近东西向的伊勒呼里山脉 。
    二、五常至鸡西纬向构造带
    五常至鸡西纬向构造带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即北纬44°35′到46°10′。北起巴彦至 虎头一带,南到山河镇至穆棱一带,由5条相距约20′的断裂构造带组成。该构造带活动时间 较长,虽然目前对构造带发生的时间有争议,但最晚也应早于志留纪。以松花江断裂为界, 观察上古生代地层时,江南和江北有明显的差异。如下泥盆统的黑龙宫组,江南出露面积大 ,层位也较全;江北出露零星,岩性有很大的变化。又如石炭纪地层仅出露于江南。在断裂 带南北虽有二迭系分布,但岩性差异很大。中生代时,主要表现为沿断裂带的岩浆活动,局 部地段还控制了白垩系和第三系的分布。
    三、漠河纬向构造带
    漠河纬向构造带位于北纬52°40′,即西林吉至樟岭以北地区,长有300多公里。该带在 古生代时,是断裂隆起,并有岩浆岩的侵入活动。其上有中侏罗统的额木尔河群的碎屑岩沉 积,并受断裂带的控制,呈东西向的分布。到上侏罗世时,被龙江组的中酸性火山岩覆盖, 使得断裂带的构造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