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新构造运动
黑龙江省新构造运动比较活跃,主要表现为沿着老断裂构造,作大规模的差异升降运动
和强烈的玄武岩喷发活动。即黑龙江省内的六大山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老
爷岭、太平岭和完达山)相对继续抬升;三大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兴凯湖平原)相
对继续沉降;以及三大地堑(密敦、依舒和孙吴地堑)继续断陷和玄武岩喷发,形成黑龙江
省目前的地势格局。
一、断裂活动
新构造运动以来,断裂活动表现为部分地继承老的断裂构造而复活,形成大面积的差异
升降运动,并伴有大量玄武岩喷发和地震活动。
(一)密山——敦化断裂带
密山——敦化断裂带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走向北东,是郯——庐断裂带在东北的重要
分枝断裂,黑龙江省内长度约500公里。断裂带由两条高角度相对逆冲的主干断裂构成,为逆
地堑式剪性断裂带,两侧相对抬升,中间沉降。地貌上表现为开阔的谷地,北段与穆棱河谷
地基本一致,南段控制着镜泊湖断陷湖盆。该断裂带是长期活动的断裂带,自第三纪以来活
动更加明显,有九期玄武岩的喷发活动和频繁的深源地震活动,并形成镜泊湖西北的“地下
森林”、火山和熔岩台地。
(二)依兰——舒兰断裂带
依兰——舒兰断裂带是郯——庐断裂带的又一条重要分枝,黑龙江省内长度约560公里,
走向北东。断裂带是由两条平行的主干断裂组成,是两侧相对抬升,中部相对沉降的地堑式
断裂带,宽度8—20公里。断裂带的中段与蚂蚁河和松花江河谷相吻合,并沉积有达连河组和
丁山村组煤系地层。在方正、尚志和五常等地,有少量的火山活动,也有近期中小型地震活
动。
(三)嫩江断裂
嫩江断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走向北北东,省内分布长度约300公里,断裂面倾向东,西
侧向上抬升,东侧下降,属断阶式断裂。对松嫩盆地的形成具明显的控制作用。
该断裂两侧北西向断裂很发育,尤其在西侧抬升区,北西向断裂更明显,如多布库尔河
、甘河、诺敏河、阿伦河和雅鲁河断裂等。沿这些断裂分布有新生代玄武岩,沿河多具三级
阶地。在嫩江断裂的西侧是黑龙江省多震区。
(四)得布尔干断裂
得布尔干断裂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由内蒙古进入黑龙江省,是蒙古弧东
延部分的
主干断裂之一。该断裂走向北东,力学性质为压剪性,省内长度约240公里。断裂在地貌上反
映明显,北西侧多为陡峻的高山;南东侧则为平缓的丘陵。沿断裂地震活动也较频繁。
(五)牡丹江断裂
牡丹江断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由牡丹江市向北经依兰、汤原、嘉荫进入苏联境内,黑
龙江省内分布长度约500公里。该断裂在依兰附近被北东向的依舒断裂带错切。断裂南段主要
沿牡丹江河谷和东宁断陷盆地,是佳木斯隆起区和张广才岭边缘隆起带的分界断裂;断裂的
北段是稳定的佳木斯隆起区和汤旺河边缘隆起区的分界断裂。沿断裂有多期玄武岩喷溢,在
流经的河流里发育三级河流阶地,近期也有小地震的记载。
(六)其它断裂
除上述明显活动的深大断裂外,还有孙吴断裂、逊河断裂、牛河断裂、桦林断裂、讷漠
尔河断裂带和科洛——老黑山断裂带等,它们均属活动性断裂,都与相应的河谷吻合,平直
延伸很长,可见明显的阶地和断层崖,并有第四纪玄武岩喷发和地震活动。
二、夷平面
黑龙江省山区夷平面较为发育,按照其分布高度,普遍可分2—3级。其中西部大兴安岭
的夷平面研究较清楚,一般可分为3期。
(一)兴安期夷平面
兴安期夷平面海拔高度约1000米左右,分布在分水岭地带,在地貌上表现为平坦的岭脊
和近似等高的山峰。夷平面削切中生代及其以前的所有地层,在柴河一带的夷平面上还发现
有冲积砾石层。在松嫩沉积盆地内,依安组(E2+3Y)和下伏的明水组(K2m)之间呈不整合
接触,其间缺失古新世地层。据此,该夷平面是在晚白垩纪末所发生的褶皱运动之后,经早
第三纪古新世的长期侵蚀形成的。
(二)布西期夷平面
布西期夷平面一般海拔高度在300—450米左右,主要分布于嫩江中、上游西岸和大兴安
岭山前地带,宽可达40—50公里,在地貌上表现为近似等高的和缓剥蚀丘陵,山顶平坦开阔
。在夷平面上发育着3—4米厚的风化壳,个别丘顶上有金山组(N1-2J)砂砾岩。据此,布
西期夷平面的形成时代为晚第三纪中新世初。
(三)山前夷平面
山前夷平面沿着大兴安岭山前呈北东——南西向条带状分布,最宽可达20—30公里,是
由波状起伏的剥蚀高地组成(即高平原)。在夷平面上普遍发育有厚达2米的风化壳,局部地
方还有冲积砾石。在嫩江镇西南的绿野羊场一带,该夷平面削切第三系上新统的五叉沟玄武
岩(βN2)。据此,该夷平面形成时代为晚第三纪末到第四纪初。
在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老爷岭、太平岭、完达山等山地,均有夷平面发育,大致可与
大兴安岭各级夷平面相对比。
三、河流阶地
黑龙江省河流阶地发育,山区河流普遍发育三级阶地,个别河流有五级阶地(如黑龙江
上游),类型也多样。如大兴安岭北坡的呼玛河,小兴安岭东坡的鹤立河、梧桐河、都鲁河
和鸭蛋河,东部山区的牡丹江、穆棱河等都发育有河流阶地。一级阶地高度多在10米以下;
二级阶地多在10—20米;三级阶地一般在35—50米左右。三级和二级阶地多为侵蚀阶地,部
分为基座阶地,一级阶地多为堆积阶地。
平原地区的河流,一般发育有三级堆积阶地。一级阶地高出河床水平面约3—10米,二级
阶地高出水平面10—40米不等,三级阶地高出水平面30—80米左右。曾在阶地的粉砂层中,
发现有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化石和植物孢粉。
四、湖泊及河流的变迁
镜泊湖为新生代经断陷——堰塞所形成的湖泊。在湖盆的外侧,广布有上第三系的河湖
沉积物,说明上第三纪时期湖域广大。到全新世早期,由于断裂活动和火山喷发,形成现在
的面貌。在柳树河河口处,有一高出水面3米的砂堤,说明湖盆近期仍在上升。
兴凯湖是一个大型拗陷湖。新生代该拗陷湖大幅度下降,第三系沉积物厚达1500米,上
新统的玄武岩厚度大于60米,第四系沉积物厚达200米。七虎力河和穆棱河原来都是注入兴凯
湖,但自第四纪以来,兴凯湖的北岸发生间歇性的隆升,湖水后退,先后形成东西向排列的
4道弧形砂岗,使两河水流入乌苏里江。
松嫩古湖泊在早更新世早中期,是水域极盛时期,向北经孙吴洼地和逊克盆地与结雅盆
地相通;向南与下辽河湖盆相接,形成南北贯通的水系。早更新世晚期,随着地壳整体抬升
,北段隔断两湖通道,湖泊处于萎缩期。中更新世由于平原整体沉降,松嫩及三江两大古湖
进入兴盛时期,周围发育着向心的内陆水系。由于依舒断裂带多次活动,沟通了两大古湖,
又因三江湖盆下降幅度大,使松嫩盆地北部、东部抬升,加速了湖水外泄。同时,黑龙江切
割小兴安岭山地,加上结雅湖湖水流入三江湖盆,三江湖水北泄入海,形成外流水系。晚更
新世晚期,两大湖盆整体抬升,湖泊消亡。并且嫩江、松花江和黑龙江等主要水系形成,近
似于当今水系。
五、火山活动
黑龙江省是新生代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已查明有8处火山群和8座孤立的火山丘。从喷
发类型上看,第三纪火山活动是以裂隙式的喷溢为主,而第四纪火山活动是以中心式喷发为
主。火山活动均受断裂构造控制,大体上可分为4个火山带。
(一)东宁火山活动带
东宁火山活动带受北东或北北东向断裂控制,有第三纪中新世船底山玄武岩和第四纪军
舰山玄武岩喷发,成分属大陆拉斑玄武岩成分。
(二)敦密火山活动带
敦密火山活动带受敦密断裂带控制,火山活动强烈,可分为9期喷溢(即黄花、鸡西、鹿
道、宁安、鸡东,镜泊早、中、晚、近期),其中以晚第三纪玄武岩分布最广。成分以碱性
玄武岩为主。
(三)依舒火山活动带
依舒火山活动带受依舒断裂带控制,可分中新世大罗密玄武岩和早更新世土龙山玄武岩
两期。以碱性玄武岩和副长石玄武岩为主。
(四)小兴安岭火山活动带
小兴安岭火山活动带受科洛——老黑山断裂带控制,呈南北向分布,如二克山、五大连
池、科洛、逊克等火山群,可分为六期玄武岩喷发,以碱玄质响岩和副长石岩为主。
六、地震活动
黑龙江省内有感地震皆为构造地震,多沿活动性断裂带发生,尤其多发生在活动性深大
断裂带和其它活动性断裂交汇部位。黑龙江省有历史记载的有感地震共40多次,其中绥化地
区发生过两次地震,另在穆棱、东宁、宁安等地发生过5.7级以上的深源地震9次。最近的破
坏性地震是1986年在德都县沾河、龙镇等地发生的。黑龙江省除东南部有深源地震以外,其
它处均为浅源地震。浅源地震主要受北西向断裂控制,尤其孙吴——龙镇、萝北、绥棱、绥
化、嫩江,巴彦——依兰等地区,属浅源地震危险区。
七、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
黑龙江省新构造运动是继承了老的构造格局,以活动的断裂为界,各断块之间发生频繁
的升降运动。而活动的断裂带内部,发生强烈的拗陷和多次的玄武岩喷发活动。
各断块升降的幅度不均。大兴安岭表现为挠曲隆升,翘起不明显,只是受嫩江断裂带的
影响,东坡陡而西坡缓,是省内抬升幅度最大的断块,大约有1400米。小兴安岭北西段翘起
明显,东北坡上升幅度较西南坡大,抬升幅度约300—400米;小兴安岭的东南段是穹状隆起
,幅度达1000米。
东部山地主要是被一些纵向的深大断裂所分割和抬升,但山地的东南坡较西北坡抬升幅
度大,抬升幅度约1000米左右。
松嫩平原沉降幅度各地不同,中西部沉降幅度大,约350米;东部和东北部,沉降幅度仅
几米。三江平原的中部和东北部沉降幅度大,可达1000米;而边缘部沉降很少,只有300米左
右。兴凯湖平原沉降幅度最大,可达1700米。
在不同的断块上,新构造运动出现的时间不尽相同。在东部老爷岭隆起带上,新构造运
动始于古新世晚期;大兴安岭地槽褶皱带上,新构造运动始于始新世;额木尔河拗陷带上,
始于中新世;小兴安岭再生地槽褶皱带上,大约始于第三纪末或第四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