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冰缘地貌

  冰缘地貌也称冻土地貌。冰缘原指冰川边缘地区,现已泛指所有不被冰川覆盖的气候严 寒地区,大致与多年冻土区相当。
    在多年冻土区,地下具有一定深度和一定厚度的冻土层,地表则随季节或昼夜的温度变 化而发生周期性的冻融作用,结果形成一些特殊的地貌,称为冰缘地貌。
    黑龙江省地处高纬度,特别是北部地区,属于寒温带,气候严寒,是我国气温最低的地 区,所以形成了大面积的连续多年冻土。其范围是南从小兴安岭一带的嘉荫——南岔——铁 力北——南北河一嫩江县以北的大兴安岭山地,分布地区约16.35万平方公里,占黑龙江省 面积的28.58%。伊勒呼里山东北十八站往北至黑龙江边为永久冻土区及岛状融区,其他地区 则为岛状冻土区。冰缘地貌的形成主要是冻结和融化过程,多年冻土区的活动层和多年冻土 层上部,是冰缘过程的活动场所。
    一、冰缘地貌的形态类型冰缘地貌的形态类型主要有如下几种:
    (1)属于寒冻风化、重力作用的有石海、倒石堆、岩屑锥或岩屑裙阶地和冻融夷平面等 。
    (2)属于冻融蠕流作用的有泥流阶地、草皮坡坎、石河等。
    (3)属于雪融重力作用的有雪蚀凹地——泥流扇、雪蚀凹地——岩屑锥、雪槽谷等。
    (4)属于热融作用的有热融洼地、热融沉陷等。
    (5)属于流水作用的有冰缘宽谷、不对称山和不对称谷。
    (6)属于冻胀作用的有冰椎、土冰丘、砾石带、石环、砂土楔、冰卷泥等。
    二、冰缘地貌的区域特征
    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异,黑龙江省冰缘地貌的发育程度也有明显的差异,依据其特征,划 分为两个区域:
    (一)冰缘地貌强烈发育区
    冰缘地貌强烈发育区位于甘河以北、塔河以西的大兴安岭山区,属于具有大河和温泉融 区的多年冻土区,是欧亚大陆多年冻土的南缘。这一地带属于寒温带,气候严寒,形成了大 面积的连续多年冰土,其埋深一般在1—2米以下,厚度一般为50—80米,最厚超过100米,分 布面积占这一地区总面积80%以上。除大河谷、河床、部分河漫滩以及断裂热水带外,多年冻 土成大片连续分布。这里气温低,年、日变化较大,年较差45—47℃,日较差大于16℃,寒 冻作用极强,地表机械风化强烈,岩石节理发育,为崩解作用创造了条件,因此在山顶平坦 的台面上多石海,斜坡上多石流坡及倒石堆,低谷多石河、不对称谷地。冰缘岩柱、石带、 石环、雪蚀洼地等也有发育。分布广泛而又有代表性的是土冰丘、冰椎及热融滑塌、热融洼 地等,此外寒冻泥流阶地和泥流扇等也很发育。
    (二)冰缘地貌中等发育区
    冰缘地貌中等发育区主要包括小兴安岭及完达山。这两条山脉所处纬度较高,气候寒冷 ,有不连续的岛状多年冻土存在。在庆安、铁力、南岔一带,多年冻土区在平均气温10℃等 值线附近交叉变化。在乌伊岭一带厚度最大,可达30米,一般为10—12米,越往南越薄,甚 至只有1—2米,因此冻胀和热融作用所形成的地貌已显著减少,常见的是冻融蠕流造成的雪 蚀洼地——泥流扇,而最广泛又有代表性的是冰缘宽浅谷地、谷坡成层岩屑堆积等。冰缘岩 柱、融冻泥流阶地、冰卷泥、高夷平阶地等冰缘现象也有出现。此外,还广泛分布着融冻冰 缘细土,土质粘性大,透水性差,易形成沼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