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松嫩平原

  松嫩平原位于黑龙江省西部,西以景星——龙江朱家坎——甘南太平湖一线与大兴安岭 相接,东部及东北部以科洛河——七星泡——小兴安——南北河西——铁力——巴彦龙泉镇 与小兴安岭为界,东南与龙凤山——五常安家——阿城亚沟——滨西以东与东部山地为界, 南达松辽分水岭,平原略成菱形。在黑龙江省境内的仅是松嫩平原的北半部,南北约540公里 ,东西约430公里。面积为10.3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1.61%。
    一、地质基础
    松嫩平原在大地构造上属新华夏构造体系第二沉降带北部,亦称松辽断陷。燕山运动以 后,形成一地堑式盆地,四周为断裂所限,东西两侧为海西褶皱带,中部为地台构造,已具 现代地貌的雏形。
    松辽断陷开始于白垩纪,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表现为东浅西深。基底为前震旦纪结晶 片岩,东部在结晶岩上部有晚古生代沉积岩系和岩浆岩,西部基底由早古生代变质岩系组成 。燕山运动时期,发生了北北东向的断裂活动,盆地内形成了一些互不相通的断陷湖盆地, 但尚未形成与周围有显著差异的构造单元。早白垩世地壳运动加剧,形成大的凹陷,湖盆扩 大,开始形成与周围地区差别较大的构造单元,沉积了厚约600米的湖相含油地层,以后盆地 逐渐缩小。第三纪早期受喜马拉雅运动影响,盆地周围山地再次上升,东部隆起,遭受剥蚀 。到第三纪晚期,盆地开始向西偏移,湖盆移至依兰——大庆——肇源以西,堆积了200—2 80米的内陆湖相地层。第四纪初,小兴安岭上升,使松嫩平原与苏联的结亚河盆地隔开,松 辽分水岭隆起,分成松、辽两大水系,从此松嫩平原的基本轮廓才告形成。盆地中央下沉, 湖盆向南移动形成了以林甸、杜尔伯特为中心的大湖,沉积黑色淤泥质亚粘土。全新世以来 除了间歇性上升形成一级阶地外,仍然处于下沉状态。
    松嫩平原区内第四纪地层的厚度及分布情况是:山前台地区以冲积洪积层为主,厚约10 —100米,多数为10—20米。冲积平原区以冲积、湖积物为主,沼泽、风积次之,第四系最厚 可达100—150米,一般为40—60米,东部薄,西部厚,在齐齐哈尔至杜尔伯特之间厚度达15 0米。岩相的变化是:由山地边缘台地区过渡到平原中部,由砂、砂砾石或粘土夹碎石逐渐变 为粘土或黄土状亚粘土,下部为细砂,底部为砂、砾石。
    二、地貌特征
    松嫩平原全区可分为3个地貌单元:即东部隆起区、西部台地区(统称山前冲积、洪积台 地,又称高平原或漫岗)、冲积平原区。山前台地分布于东、北、西三面,海拔180—300米 左右,地面波状起伏,岗凹相间,形态复杂,现代侵蚀严重,多冲沟,水土流失明显。冲积 平原海拔110—180米左右,地形平坦开阔,但微地形复杂,沟谷稀少,排水不畅,多盐碱湖 泡、沼泽凹地,且风积地貌发育,沙丘、沙岗分布广泛。
    (一)三面是台地
    松嫩平原东部、北部、西部分别被东部山地、小兴安岭和大兴安岭所包围。仅南部敞开 通向吉林省的松辽分水岭。地势北高南低,呈明显的马蹄形结构。其外缘是东部山地及大、 小兴安岭的山前剥蚀丘陵,由此向内则进入松嫩平原。在山前地带,均为台地区,可以称为 山地与平原的过渡地带,但在地貌划分上乃属平原区。山前台地依其特点和分布可以分为:
    1.大兴安岭东坡侵蚀剥蚀台地
    大兴安岭东坡侵蚀剥蚀台地位于平原西部大兴安岭丘陵山前地带,由东北向西南方向延 伸,呈条带状分布,东西较狭窄,宽约0.5—20公里左右,海拔高度200—260米。台面较平 坦,为山前夷平面,但整个台地处于新构造运动上升区,因而被来自大兴安岭山区的河流所 切割。在大地形上呈波状起伏,相对高度20—40米,个别残丘海拔可达275米。台地上有10— 20米厚的风化壳,上部由第四系更新统灰白色粘土夹砂砾石组成,局部地方上部还覆盖着冲 积砾石层,底部为白垩纪砂页岩及火山岩组成。
    2.小兴安岭及东部山地西侧山前冲积洪积台地
    小兴安岭及东部山地西侧山前冲积洪积台地位于松嫩平原东部沿小兴安岭及东部山地西 侧山前地带,北起嫩江,经德都、北安、克山、拜泉、明水、望奎、绥化,南至哈尔滨、双 城、五常等县市,南北长约540公里,东西宽约180公里,面积7.3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 的15.41%。
    台地海拔高度200—300米,处于新构造运动上升区,经流水切割,台面呈波状起伏,有 垄岗状、丘陵状、波状和平坦倾斜状等形态,相对高度30—100米。
    台地表层全由第四系更新统冲积、洪积黄土状亚粘土、砂砾石及坡积、残积粘土夹碎石 组成。第四系厚度约为10—100米,依地区的不同有较大的变化。其分布情况是:东北部及山 前地带较薄,一般为10—20米,有的为3—10米,部分地区甚至无第四系复盖,基岩直接裸露 地表。由于升降幅度不一,各地区砂砾石的多少不一,如从北安——通北——沿通肯河以西 ——青冈——肇东——火石山——明水——拜泉——克山之间,砂砾石很少分布,第四纪含 水层很少。而在南部绥化、哈尔滨一带曾经形成过独立的盆地,第四纪地层较厚,可达100米 左右,在黄土状亚粘土下部有砂砾石层分布,含有丰富的地下水。
    由于第四纪初期新构造运动的影响,该台地曾经缓慢上升,形成高出冲积平原(一级阶 地)20—40米的台面,由于坳谷切割而成波状起伏,加之第四纪初盆地边缘断裂重新活动, 造成了岩浆活动的通道,火山喷发活动频繁,在东部形成了科洛、二克、五大连池等火山群 ,从而使起伏更为明显。从德都远望火山丘,犹如大海中的孤岛。但在台地的中部与南部则 起伏和缓,台面平坦,沟谷较宽,谷坡平缓,坡度大多为3—5度。有的地区现代侵蚀较强, 在坳谷中有冲沟发育,水土流失严重。
    由于台面形态和第四纪覆盖物的特点各地不同,可划分成不同的台地区:薄层粘土覆盖 丘陵台地主要分布在科洛至五大连池一带;砂砾覆盖丘陵、垄岗状强起伏台地主要分布在九 三农场至北安一带;亚粘土覆盖、现代沟蚀为主的波状台地主要分布在克山、拜泉一带。以 上3种台地岗川相间,突起部分称为“漫岗”,凹下部分称为“漫川”。平坦倾斜状台地主要 分布在绥棱、庆安、兰西、青冈、海伦、望奎、绥化等地区,一般为黄土状亚粘土覆盖。台 地坡面侵蚀和沟谷侵蚀都比较严重。
    (二)中部是平原
    由台地向平原内部是松嫩冲积平原,位于大兴安岭以东,小兴安岭及东部山地山前洪积 台地西侧,松辽分水岭以北,面积4.92万平方公里,占松嫩平原的39.36%,占全省的10. 30%。构造上属松嫩断陷的中央凹陷区,全平原被第四系更新统黄土状亚粘土覆盖。
    松嫩冲积平原大地形平坦,地貌简单,以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为中心,呈现出一望无 际的草原景观。海拔120—200米。处于嫩江和松花江的河间地带,主要由河漫滩和一级阶地 组成,地表物质以亚粘土为主。地面坡降约1/7000。在广阔的平原上分布有许多高差不大的 小丘和洼地。
    松嫩冲积平原的特点:
    1.河漫滩宽广
    松嫩冲积平原主要由河漫滩和一级阶地构成。主要分布在松花江及嫩江两侧,沿江、河 成带状分布,宽窄不一,约在2—10公里之间,一般是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展宽,左岸比右岸宽 。高出水面几十厘米至3—5米,微地貌较复杂,其上有天然堤、鬃岗、迂回扇、牛轭湖和湖 沼。其组成物质具二元结构,上部为亚粘土和亚砂土,下部为砂砾石。
    另外,松花江的“自由式曲流”也很典型,曲流带宽达2—12公里,河床由沙和粉沙组成 。深槽一般深5—6米,最深可达10几米。
    2.一级阶地广大
    一级阶地在嫩江、讷谟尔河、乌裕尔河右岸都是断续条带状分布,时隐时现,经常缺失 。但在嫩江左岸则是广泛分布,最宽可达150公里,其分布范围大致在拉哈——富海——依龙 ——中和镇一线之西南,包括林甸、杜尔伯特、富裕大部分和明水一部分,是构成平原的主 体。海拔150—180米,高出河床平水位5—20米,沿河漫滩两侧分布,地面较平坦宽广,有湖 沼、线形洼地、天然堤、沙丘、沙岗等微地貌,构成了不同形式的组合。阶地的组成物质, 上部为黄土状亚粘土和亚沙土,下部为砂砾石。
    北部的阶地平原上,因乌裕尔河、双阳河消失在林甸和杜尔伯特北部,水流分散,使搬 运物质迅速堆积,形成了宽广的泛滥三角洲地带,掩盖了组成阶地的地层,形成埋藏阶地。
    3.沼泽湿地广布
    松嫩冲积平原上沼泽湿地面积很广,嫩江下游尤其普遍,嫩江与松花江会流处以北,肇 州、安达、杜尔伯特之间,为大片湿地分布区,南北长约170—180公里,东西宽约50—60公 里,其他各处也有湿地零星分布,在湿地上点缀着大小不一的湖泊(泡子)。沼泽湿地的成 因,系受气候、地质、地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降水量较多、蒸发不强、解冻时翻浆、 地面低平、牛轭湖、古河道、风蚀洼地等使地面排水不畅,地壳下沉,地下存在不透水层等 诸多因素。
    4.湖泊(泡)众多
    多数湖泊(泡)分布在松嫩平原西部地区。(详见第二章第四节)。
    5.易受洪涝
    松嫩冲积平原西南部为闭流区,有无尾河形成,如乌裕尔河、双阳河等。由于第四纪更 新世以来,平原区地壳处于缓慢的沉降状态,使地表排水不畅,河流侵蚀下切力量微弱,沟 谷很少,嫩江与松花江极为弯曲,江水泛滥时低地即被淹没。在嫩江左岸宽阔的平原中,仅 有两条无尾河下游遗留的河道旱谷(亦称旱河),在安达、杜尔伯特一带无一条自然的河流 。雨季时,无尾河(双阳河、乌裕尔河)从台地进入冲积低平原,因下蚀力量微弱,无固定 河道,极易泛滥成散流,淹没大片低平地区。1932年特大洪水,平原内大部分地区被淹没, 洪水曾由双阳河经大同镇直至头台镇进入松花江,沿途盐碱湖泡水被淡化。
    6.风沙地貌突出
    松嫩冲积平原风沙地貌突出,主要分布在嫩江中下游两岸,详见第二章第三节。
    7.平原类型多样
    松嫩冲积平原面积广大,各地地形特点,覆盖物的组成等差异很大。
    微起伏盐碱平原分布在林甸、安达一带,地面物质组成为第四系更新统、全新统黄土状 亚粘土及亚沙土。大地形平坦,坡降1/7000,但微地形复杂,多相对高度为0.5—1米的岗 地与凹地,无天然河流,仅有古河道式旱河凹地,其中分布一系列湖泡、沼泽、盐碱地等。 海拔高度大部分为140—150米,最高可达180米左右。第四纪地层深厚,地下水丰富,并有大 片的草原。
    被盐碱、湖沼、沙丘覆盖的平原分布在富裕——杜尔伯特——大庆——肇东古龙以东至 嫩江河漫滩边缘的广大地区,地面物质为第四系更新统——全新统黄土状亚粘土及全新统风 积沙层。境内沼泽广布,在富裕、杜尔伯特有零星沙丘分布。而在杜尔伯特——古龙以东嫩 江河漫滩区,沙丘密集,连片分布,呈沙丘、沙岗、沙垄等形态出现,相对高度5—10米,海 拔高度140—150米左右。第四纪沉积较厚,有丰富的地下水。
    河谷泛滥平原分布在布西——齐齐哈尔——肇源——哈尔滨地区的嫩江、松花江河漫滩 ,宽约10—20公里,河曲发育,并有牛轭湖及沼泽分布,在齐齐哈尔、富裕一带有沙丘分布 ,河道变化频繁,易受洪水淹没。海拔高度117-160米。地面物质为第四系全新统亚砂土、 砂砾卵石,表层为薄层亚粘土。
    沼泽及沙丘覆盖冲积平原分布在嫩江右岸,诺敏河、阿仑河、音河、雅鲁河下游冲、洪 积扇地区及山区进入平原地带,地势低凹,河流下切微弱,河道多变,河水易于漫流,加之 受嫩江天然堤的影响,故在河流出口处形成大片沼泽地。在龙江、泰来一带有沙丘、沙岗分 布,风蚀严重,并有盐渍土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