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的高低,光照的多少,决定一个地区可能生长什么样的植被、农作物,可能有什么
样的自然景观,但要成为现实还必须满足一定的水分条件,其中降水是决定一地水分条件的
重要因素。降水是气候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是影响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黑龙江省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匀,地区差异明显是黑龙江省降水的主要特征。
一、降水量的分布
(一)降水量的分布
1.年降水量的分布
黑龙江省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受地形的影响较大,等降水线多呈南北走向(图5—14),中
部最高,降水量大于550毫米,小兴安岭山地的五营附近,东部山地西坡的尚志附近,是全省
的两个最大的降水中心,年降水量超过650毫米。三江平原东部地区的降水量也较大,超过5
50毫米。大兴安岭东麓的松嫩平原地区降水量最少,最南部的泰来、杜尔伯特和肇源年降水
量低于400毫米。大兴安岭山地北部的降水量也较小,不超过450毫米。
2.各季降水量的分布
黑龙江省各季降水的地区分布特点基本一致,以经向分布为主。全省各地冬季降水量不
大,多数地区降水量在5—20毫米之间,松嫩平原西南部降水最少,低于5毫米,黑龙江省东
部地区降水最多,其次是五营和尚志等地,冬季降水可超过20毫米。
春季降水量比冬季稍多,但多数地区不超过100毫米,松嫩平原西南部降水仍然很少,低
于50毫米,三江平原东部和尚志附近春季降水超100毫米。
夏季降水量全省各地都很大,除松嫩平原和大兴安岭地区北部均超过300毫米,小兴安岭
山地降水量最大,铁力附近达到429毫米。其次是尚志和五常一带,降水量超过400毫米。
全省秋季降水量普遍超过春季,除松嫩平原和大兴安岭地区多数超过100毫米,东部地区
超过125毫米,饶河县已达到151毫米。
生长季降水分布特点同夏季降水,除大兴安岭地区北部和松嫩平原西南部外,生长季水
量超过400毫米,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二)年降水日数分布
黑龙江省年降水日数的地区分布和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年降水量大的
地区,年降水日数也较多,并呈经向分布。松嫩平原地区年降水日数较少,其东南部低于80
天。小兴安岭山地年降水日数最多,五营年降水日数为149天,其次是大兴安岭山地西部、通
河、尚志一带以及三江平原东部,这些地区年降水日数均超过120天。除大兴安岭地区西部外
,年降水量为550毫米线和年降水日数120天线是一致的。
二、降水的季节分配
黑龙江省降水多集中在夏季3个月,平均集中了全年降水的64%,多数地区占全年降水的
55—70%,三江平原东部低于55%,松嫩平原西南部高于70%,除东部地区最大降水量在8月份
外,多数地区在7月,且7、8月降水占全年降水的48%。其次是秋季降水较多,平均占全年降
水的19%,大小兴安岭地区东北部、三江平原以及黑龙江省东南部秋季降水占全年降水百分比
高

于20%,松嫩平原较低,但最低也高于16%。全省春季降水占全年降水百分比较低,平均只有
14%,松花江以东地区及大、小兴安岭地区北部高于15%,松嫩平原春季降水占全年降水百分
比仍然较低,龙江、泰来等地只占10%。冬季降水占全年降水的百分比最低,平均只占2.5%
,最多也不超过5%,多数地区在2—3%。
黑龙江省年降水量并不多,但多集中在4—9月生长季,平均集中了全年的89%,松嫩平原
年降水量较少,但生长季降水量却不少,占全年降水量的92—94%,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
黑龙江省各地月际之间降水量变化较大,多数地区进入7月降水猛增,一般可增加40—7
0毫米,个别地区(巴彦)超过100毫米。进入9月全省降水普遍减少,月际之间降水量变化也
在40—70毫米,北部纬度较高地区降水减少最多的月份可推迟到10月。一地月际之间降水量
变化绝对值之和和年降水量之比可定量说明各地月际降水量变化情况,称该量为月际降水相
对变化率。其分布总趋势是,全省自东向西递增,黑龙江省西部年降水量最少,月际降水相
对变化率最大,超过60%;省东部地区月际降水相对变化率较小,多低于45%。
三、降水变率
黑龙江省降水量年际间变化较大,多雨年和少雨年的降水量可相差2—3倍。三江平原东
部的饶河,最多年降水达902毫米(1981年),而少雨年降水量只有284.6毫米(1975年),
相差3.2倍。多雨的尚志县1960年降水量达到1081毫米,而少雨的泰来最少年降水量为226.
8毫米(1968年),相差4.8倍。降水量的年际间变化,常用降水变率表示,降水变率是指降
水量的平均距平占多年降水量平均值的百分比,可分别用年降水变率和月降水变率表示年降
水量和月降水量的年际变化。黑龙江省年降水变率多数地区在15—20%之间(图5—15),克
拜丘陵、三江平原的西北部和中部降水变率最大,为20—22%。大兴安岭地区南部、小兴安岭
山区以及绥棱、绥化、庆安、望奎等地,降水变率较小,低于15%。通常认为降水变率超过2
5%时,就容易出现旱涝,因此黑龙江省在全国属中等水平。
冬季各月的降水变率较大,多数在60%以上,尤以2月份为最大,一年

中各地区最大月降水变率出现在2月份的几率为41/80。春季的降水变率也较大,多数地区大
于50%,西部少雨区高达60—75%。夏季各月降水变率最小,一般在30—40%,多数地区7月份
是全年各月降水变率最小的月份,各地最小降水变率出现在7月份的几率达55/80。
四、降雪与积雪
黑龙江省是全国降雪日数最多、积雪最厚的地区,降雪与积雪对农业生产、交通、经济
建设、国防以及人民生活影响很大。
(一)年平均降雪日数
日降水量≥0.1毫米的降雪称为降雪日,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降雪日数在30天左右。降
雪日数超过40天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三江平原东北部等地,这些地区冬季严
寒、气候湿润。小兴安岭的五营降雪日数最多,超过60天。纬度较低气候湿润的通河、尚志
等地降雪日数超过40天。气候干旱的松嫩平原南部降雪日数最少,低于20天,纬度最低的东
宁接近20天。
(二)平均初终雪日期
黑龙江省初雪最早和终雪最迟的地方都是纬度最高的大兴安岭地区,这里平均9月中旬即
可降雪,一直到5月中下旬降雪停止。初雪最迟的地方是纬度最低的东宁,大约在10月下旬。
然而,终雪最早的不在纬度最低东宁,而在松嫩平原南部的泰来和肇东附近,大约在4月中旬
即可结束降雪。
(三)积雪日数
积雪日数分布的总趋势是自南向北递增,大兴安岭地区是全国积雪日数最多的地方之一
,年平均积雪日数在160天以上,漠河县南部的阿木尔高达187天。其次是小兴安岭地区以及
三江平原的东北部,一般在140天以上。松嫩平原的西南部的龙江、泰来一带,低于70天,龙
江最低只有59天。纬度最低的东宁积雪日数,仅次于松嫩平原西南部,低于8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