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雹是一种重要的灾害性天气。冰雹一般范围不大,时间不长,但来势凶猛,常伴狂风
暴雨,往往会给局部地区的农牧业、工矿企业、电讯、交通运输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较
大损失。黑龙江省每年有数十次发生雹灾,摧毁作物枝叶、茎杆及果实,造成农业减产或绝
产。1983年5月30日,方正、宾县、呼兰等县降雹,同时伴有8—10级大风,损失严重。方正
县有5054亩水稻苗被风吹起漂浮水面,打光4950亩;宾县冰雹大如蛋黄,通讯广播线杆刮倒
1397根,毁农田19.93万亩,伤9人,损失459.5万元;呼兰县冰雹大如乒乓球,损坏4127户
社员住房和10所小学校舍,农田绝产54450亩,损失约803.4万元。
一、冰雹的地理分布
冰雹的分布有较强的地区性,一般以山地的迎风坡较多,平原地区较少。黑龙江省冰雹
的分布以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老爷岭北部等山地,以及山地两侧为最多,其次是松花
江中游的呼兰河和通肯河流域。这些地区平均全年降雹日为2—4天,大兴安岭地区的塔河雹
日最多为4.2天。黑龙江省松嫩平原西南部的泰来一带,是全省雹日最少地区,全年平均雹
日在1天以下。
二、冰雹发生的时间
黑龙江省冰雹多发生在4月份至10月份一段时间,个别地区的个别年份可见于3月份和11
月份。但冰雹最多出现在冷暖空气均较活跃的春末夏初的5、6月份和初秋的9月份。表5—9列
出冰雹发生在各月的几率,由表可见,其出现几率以6月份最多,为27.3%,其次是5月份为
25.3%,温度较高的7、8月份,由于冷空气入侵机会少,强度较弱,不利于冰雹形成,降雹
日数相对不多。
在1天里,90%以上的冰雹出现在午后,尤以12—16时为最多,午前和夜里很少出现冰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