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气候带
热量是作物生育过程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以80%保证率下积温达到2600℃、2400℃、220
0℃、2000℃为热量指标,可将全省分成5个农业气候带。
1.温暖农业气候带
温暖农业气候带整个生长季≥10℃积温有80%以上的保证率,是黑龙江省热量资源最丰富
的地区,是主要晚熟品种作物栽培区,并可复种一些早熟品种的作物。温暖农业气候带主要
包括齐齐哈尔、安达、巴彦、木兰一线以南,五常以西的黑龙江省的西南部地区。
2.温和农业气候带
保和农业气候带生长季≥10℃积温有80%的保证率在2400℃—2600℃之间,热量条件仅次
于温暖农业气候带,是黑龙江省中晚熟品种作物栽培区,也可以套复种一些早熟品种作物,
但其稳定程度没有温暖农业气候带稳定。保和农业气候带主要包括齐齐哈尔、安达、巴彦一
线以北,富裕、依安、明水、绥化、通河、汤原、富锦以南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以及牡丹
江半山间地区。
3.温凉农业气候带
温凉农业气候带生长季≥10℃的积温有80%的保证率在2200—2400℃之间,是黑龙江省中
熟品种栽培区。寒凉农业气候带包括讷河、克山、海伦、萝北以南,温和农业气候带以北地
区。
4.冷凉农业气候带
冷凉农业气候带生长季≥10℃积温有80%保证率在2000—2200℃,是我省早熟品种作物栽
培区。冷凉农业气候带正处在大小兴安岭向平原的过渡带,包括黑河、逊克、北安、德都、
嫩江等地。
5.寒凉农业气候带寒凉农业气候带生长季≥10℃积温有80%保证率小于2000℃,寒凉农
业

气候带的南部只能种植极早熟品种的大田作物,积温小于1800℃的地区以三麦一薯为主,只
是在山谷和向阳坡地方可种极早熟品种的大田作物。本气候带包括整个大、小兴安岭山体部
分,由于地形复杂,局地气候差异较大。
二、农业气候区
湿润状况对作物生长发育有重大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产量的高低。用张宝堃干燥度
指数K等于1.2、1.0、0.8,将黑龙江省分成4个农业气候区。
(一)干旱农业气候区
干旱农业气候区生长季干燥指数K≥1.2,该区包括西部龙江草原及绥化地区南部的肇州
、肇源、安达等地。
(二)半干旱农业气候区
半干旱农业气候区生长季干燥指数K在1.2—1.0之间,包括龙江、甘南、齐齐哈尔、安
达以北,讷河、拜泉、北安以南的克拜丘陵及松花江平原的一部分。
(三)半湿润农业气候区
半湿润农业气候区生长季干燥指数在1.0—0.8之间,包括嫩江、北安、通河等地以南
,半干旱区以北地区、合江平原、牡丹江半山间地区以及黑龙江中下游沿江地区。
(四)湿润农业气候区
湿润农业气候区生长季干燥指数K<0.8,包括整个大、小兴安岭山区及三江平原地区。
生长季湿润状况,只反映了生长季水分的平均供应状况,而湿润状况的季节分布对农业
生产有很重要的意义。在区划中,以春旱的严重程度及夏季湿润状况将黑龙江省分成4个春旱
类型地区和4个夏季湿润类型地区。
1.春旱类型地区
(1)严重春旱区。该区包括龙江、泰来、林甸及绥化地区南部的肇州、肇源、安达等地
,本区10年有8年以上发生严重春旱,群众称之为“十年九春旱”,其中5月份干旱危害最大
。
(2)重春旱区。该区包括讷河、富裕、明水、望奎、青冈及松花江南部的呼兰、哈尔滨
、双城等地。本区10年内有5—8年发生春旱。
(3)轻春旱区。该区包括嫩江、克拜丘陵、绥化、海伦、巴彦、木兰、合江地区、牡丹
江半山间地区。本区10年内将有2—5年发生春旱。
(4)轻旱易涝区。本区包括小兴安岭、三江平原、尚志、方正、延寿等地,该区很少发
生春旱,有些年份出现春涝。
2.夏季湿润类型地区
(1)夏季半干旱区。该区K(7-8)在1.0—1.2之间,包括嫩江南部的泰来及绥化地
区的肇源等地。
(2)夏季半湿润区。该区K(7-8)在0.8—1.0之间,包括大兴安岭东麓、嫩江平原
、松花江平原以及合江、牡丹江地区。
(3)夏季湿润区。该区K(7-8)在0.8—0.6之间,包括克拜丘陵、绥化地区以及尚
志、方正、延寿等地。
(4)夏季过湿区。该区K(7-8)小于0.6,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山区,与夏季降
水中心相吻合。
三、农业气候综合分区
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采用模糊聚类方法,以品种类型、作物结构、气候生产力、
树木生长量等指标作为聚类因子,将黑龙江省分为13个农业气候区,称之为农业气候地区,
同一农业地区热量条件与水分条件组合大致相同,土壤类型、植被类型、农林牧结构、作物
种类、品种类型及土地利用等基本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