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地下水类型及分区

  黑龙江省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各地差异较大,地下水类型较多。地区分布不均匀。
    一、地下水类型
    黑龙江省山区面积较大,山区主要是风化裂隙水、构造裂隙水和成岩裂隙水,由于受大 气降水(包括融雪)溶滤补给,形成渗入——径流动态型低矿化度淡水。汇于沟谷后,则排 泄于河流或以地下径流形式补给平原地下水;在山间河谷及山间盆地分布着松散层中的孔隙 潜水;在北纬50度以北的大兴安岭山区,分布着片状和岛状多年冻土区,因此还分布有融区 水和冻结层下裂隙水和承压水。一般水质较好,为重碳酸低矿化度淡水。
    平原地区广泛分布着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和风化碎屑物,发育着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 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的渗入,还有来自山区地下径流的补给。主要的排泄方式是补给江 河,其次为蒸发,尤其是在春季解冻后,雨季之前,省内西部地区蒸发强度大,是排泄地下 水的主要方式,形成渗入——蒸发动态型水。循环方式从东到西,由水平交替为主——水平 与垂直混合交替——垂直交替为主,水的矿化度也逐渐增高,一般为0.5-1.0克/升,在 西部可达1-3克/升,个别地区更高,所以一般适于农田灌溉和生活用水的标准。
    二、地下水分区
    根据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情况,黑龙江省地下水可分为4个区。
    (一)大兴安岭区
    大兴安岭区广泛出露中生代火山岩、流纹岩和流纹斑岩等,张扭性裂隙发育,山丘区普 遍埋藏着裂隙水,埋藏深度一般小于10米,局部地区可达60-70米,矿化度小于1克/升,主 要受大气降水的渗入为补给,地下水位不一,属重碳酸钙型低矿化度潜水,涌水量超过5吨/ 小时。玄武岩地区有成岩裂隙水;花岗岩出露地区,形成风化裂隙水,水质优良,水量大。 在河谷第四纪冲积砂砾层中,有丰富的孔隙潜水,埋藏深度1-5米,属重碳酸钙、钠型低矿 化度淡水。主要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涌水量为20-100吨/小时。
    在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地区,主要分布有冻结层下裂隙水,储存在砂砾岩、基岩裂隙 和断层破碎带中。靠融区水补给,埋藏浅,矿化度低,为重碳酸钙型水。河漫滩砂砾层中有 融区潜水,山地丘陵区有基岩裂隙融区潜水。
    (二)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区
    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区以风化裂隙水为主,还有成岩裂隙和构造裂隙水以及孔隙水,小 兴安岭东南部花岗岩地区广泛分布,埋藏深度不等,地下水位不一致,为碳酸型低矿化度淡 水。玄武岩出露地区的风化裂隙和成岩裂隙水较为丰富。第四系砂砾层中有潜水,含水层厚 达5-15米,埋藏深度小、矿化度低、富水性强,属重碳酸钠型水,涌水量由河流的上游向下 游增大。
    张广才岭花岗岩地区,风化强度大,风化层厚度达30-50米,降水补给丰富,因此广泛 埋藏着较丰富的风化裂隙水,埋藏深度不等,属重碳酸钙型水。玄武岩层中有成岩裂隙水, 砂砾岩中有孔隙裂隙水。第四系砂砾层中为孔隙潜水,含水层厚,受大气降水、地表河流和 基岩裂隙水补给,以向河谷注入为排泄方式。主要为碳酸钠型水,局部地区为碳酸——硫酸 ——氯型水。
    (三)松嫩平原区
    松嫩平原在大地构造上属于“松辽中拗陷”,在此基础上普遍沉积了第四系地层。由于 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升降幅度差异较大,使第四系地层在各地厚度不等,北部、东部相对隆 起,西部沉降,对地下水的埋藏与分布有较大的影响。
    1.松嫩高平原
    松嫩高平原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黄土状亚粘土、粉细砂孔隙潜水及承压水。表层黄土状 亚粘土厚度约达20米,含水层为砂、砂砾石,厚度约10-50米,顶板埋深10-60米不等。地 下水埋藏深度10-30米,水质良好,矿化度小于1.0克/升,属重碳酸钙钠型淡水。单井涌 水量25-100吨/小时,主要分布于哈尔滨、双城、阿城、铁力、庆安及呼兰河左岸地区,水 量丰富。在西北部的冲积洪积台地上,表层是厚度较大的黄土状亚粘土层,下部为粉细砂、 砂砾石含水层,厚度仅为2—4米,富水性弱,地下水埋深10-20米,矿化度在0.5-1.0克 /升,属于重碳酸钠型淡水,水量贫乏,单井涌水量小于10吨/小时,在起伏的高平原之上 ,含水砂砾层分布不普遍,多以夹层或局部出现。在缺失砂砾层之地,200米以下的深井也无 水。在山前台地和高平原上水量不足。主要地区包括讷河、依安、克山、拜泉、海伦、明水 、青冈、望奎、兰西等地。
    2.松嫩低平原
    松嫩低平原在松花江和嫩江的河间地带,包括乌裕尔河、安达以西、泰康以东的地区, 在上部黄土状亚粘土层下的砂砾、卵石层中,分布着大型承压水,其含水层厚度约10-60米 ,埋藏深度东部为25-50米,西部50米以上,矿化度小于1.0克/升,属于重碳酸钠和重碳 酸钙型淡水,水量丰富,单井涌水量5-20吨/小时。在嫩江和松花江河漫滩上以及干流谷地 中广泛分布着孔隙潜水,含水的砂砾石,砂层厚达10-140米,埋藏深度小于5米,水量丰富 ,富水性强,单井涌水量为30-150吨/小时。水质优良,矿化度小于1.0克/升,以重碳酸 钙钠型为主,局部地区有重碳酸硫酸钙镁型。在泰康一带水质矿化度较高,局部地区出现碳 酸——氯型水。在松嫩低平原上,地下水水量丰富,水质优良,能够满足工农生产及人民生 活的需要,并被广泛开采利用。在德都五大连池火山地区,埋藏着具有较高医疗价值的冷重 碳酸盐钙型矿泉水,已被广泛利用,并见成效。
    (四)三江平原区
    三江平原区(包括穆陵——兴凯低平原及倭肯河河谷平原)第四纪以来连续沉降,有巨 厚的松散沉积层,最厚达260多米,最薄处也有20多米。表层复盖有壤土,透水性能良好。下 部有砂、砂砾卵石层,为地下水的赋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三江低平原
    三江低平原分布有孔隙潜水和孔隙弱承压水。含水层组成颗粒大致从西南向东北由粗变 细,厚度也由厚变薄。西南部包括萝北、绥滨、佳木斯、集贤、富锦等地,孔隙潜水十分丰 富。在较薄的砂土及壤土表层的下面有巨厚的粗砂、砂砾石含水层,南部厚约20-50米,北 部150-200米,埋藏深度小,一般1-5米。水质良好,矿化度小于0.5克/升,属于重碳酸 钙镁型淡水,单井涌水量为50-150吨/小时,最大可达900吨/小时。主要补给为大气降水 的渗入,以泄入河流和提取利用为排泄方式,是渗入——径流型。在抚远、同江、宝清等地 ,上覆有亚粘土及中粗砂层,厚度约3-17米,下面是由砂砾石及中、粗砂组成的厚达100- 250米的微承压水含水层。水位埋藏深度3-8米,水质良好,矿化度小于0.3克/升,属重碳 酸钙型淡水。水量十分丰富,单井涌水量在挠力河北为50-150吨/小时,挠力河南为20-5 0吨/小时。以补给地表径流为主要排泄方式,属径流型地下水。三江低平原区地下水储量大 ,开采条件好,水质优良,是供工业、农业生产及城镇生活用水的良好水源,已得到广泛开 采及利用。
    2.穆陵—兴凯湖低平原
    穆棱—兴凯湖低平原主要包括穆棱河下游及兴凯湖平原地区,分布有孔隙潜水和局部孔 隙承压水。这一地区表层有亚粘土及壤土薄层,下部有20-80米厚、由砂砾石组成的含水层 ,埋藏深度1-6米,水质良好,矿化度0.1-0.5克/升,属重碳酸钙型淡水,水量较丰富 。在穆棱河高河漫滩砂砾石层中有孔隙承压水分布,埋藏深度浅,单井涌水量10-50吨/小 时,水量丰富。总之穆棱兴凯湖地区地下水水质优良,属渗入——径流型,水量大,能满足 地区用水需要,但由于埋藏深度浅,易污染,所以要保护好水源。
    地下水是重要的水源之一。广泛利用于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之中。目前浅层地下水 已在开采利用,全省每年开采量已近30亿立方米,一些地区的开采量还不能满足需要,随着 技术的发展,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将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