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土壤类型的性状及分类 灰化土地处寒温带湿润地区。原生植被为针叶林,主要树种为兴安落叶松,还有樟子松
并混有少量的兴安白桦和山杨等;林下灌木主要有杜鹃、越桔、杜香等,有少量的藓类,如
塔藓、赤茎藓等;草本植物主要有苔草、红花、鹿蹄草、大叶樟等。所处地形为中山和丘陵
,一般坡度较缓。成土母质多为酸性(如花岗岩、石英粗面岩等)残积物和坡积物,局部地
区母质还有冰碛物和残留的古代红色风化壳。
灰化土的成土过程主要是灰化过程,在进行灰化过程的同时,表土还进行着腐殖质——
泥炭化过程。所谓灰化过程即是在冷湿、郁闭的针叶林下,富含单宁、树脂的凋落物残体,
在真菌的作用下,一方面使有机质矿质化,释放出各种盐基离子,同时进行腐殖质化。由于
针叶林和杜香、杜鹃残体含盐基少,不能中和活性较大的富里酸,故形成一个强酸性条件,
产生酸性的淋溶与淀积作用,使土壤矿物,特别是次生粘土矿物遭到破坏与重新再分配,其
结果是在土壤剖面中形成三氧化物淋失而二氧化硅富集的灰化层和铁、铝、碳相对聚积的淀
积层。
灰化土的土壤剖面层次分异明显,整个剖面土层浅薄,一般不超过50厘米,其典型的剖
面构型为:

型。

层为厚度在2—5厘米的残落物层;

层为滞水性强,与土体掺合,呈泥炭状的粗腐殖层;

层为灰白色或浅棕灰色,富含
二氧化硅,淋溶作用明显,质地较轻的灰化层;B层为棕色或鲜棕黄色,含有较多的的砾石和
岩屑,具有腐殖质淀积不甚明显而粘粒和铁锰氧化物淀积明显的淀积层,C层为富含角砾或岩
屑的母质层。
以剖面“兴129号”为例〔2〕,说明灰化土的形态特征。观察地点在大兴安岭呼中区大
白山。地形为中山中上坡,海拔1000米,母质为安山岩残积——坡积物,植被为落叶松——
杜鹃、杜香林,地被层很厚,具多量水留。
0-3厘米(A0):死地被层,为松针、杜香、苔藓残落物,松润而富有弹性,有大量真
菌菌丝体;
3-7厘米(A1):粗腐殖质层,暗灰色,土体中夹大量半腐解的植物残体,并具多星菌
丝体;
7-13厘米(A2):灰化层,灰白色,呈细粉砂状,略致密;
13-30厘米(B):水化症积层,鲜棕黄色,重壤土,潮湿,可见黄褐色胶膜,夹少量岩
屑及粗砾;
30厘米以下:可见冻层,并过渡到含大量砾石的母质层。
灰化土的理化性质(见表7-1、7-2、7-3)是:(1)表层以租有机质为主,呈泥炭状
,向下锐减,表层有机质含量高达 30%,腐殖质组成以窝里酸为主。(2)呈强酸性反应,表
层PH值为3.9-5.0阳离子代换量虽高,但盐基总量低,盐基饱和度一般不超过 40%,低者
仅 10%。(3)粘粒含量从表层向下明显增高,起积层为灰化层的2倍左右。(4)粘土矿物沿
剖面也有极大的变异,表层和灰化层以蒙脱石、高岭石和次生石英为主,淀积层则以伊利石
、蛭石和绿泥石为主。
由于灰化过程强度的差异和次要成土过程的不同,灰化土可分3个亚类:
一、灰化土
灰化土为该土类的典型亚类,该亚类灰化过程强,灰化层连续清晰,其特性已如前述。
二、棕色灰化土
棕色灰化土在分布上比灰化土亚类偏南、较低。同灰化土亚类比较,其灰化过程不够明
显。主要表现在灰化层并不连续而清晰,也不呈现灰白色,而多为淡棕色或棕灰色带灰白斑
点;向下过渡颜色缺乏明显的突变,但质地明显变粘;

富集不如灰化土亚类明显,
活性铁铝总量比灰化土亚类略低,但

在淀积层的淀积是明显的;表层有机质含
量比灰化土亚类稍高,多在30%以上,高者达50%,但腐殖化程度较低。
三、潜育灰化土
潜育灰化土分布于山麓沟缘的冰川泥砾层上,由于地形平缓,母质较细,加上喜湿性植
被和季节性冻层的影响,灰化层之下出现较明显的潜育层,甚至表层就处于潜育状态。有机
质含量均大于上两个亚类,可高达60%,并显泥炭化。盐基饱和度和PH值也比上两个亚类为高
,铁、铝、锰在土体中的移动是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