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暗棕壤

  暗棕壤地处温带湿润地区。原生植被为针混阔交林,主要的针叶树种有红松、杉松、冷 杉、真冷杉、鱼鳞云杉和红皮云杉等;落叶阔叶树种很多,较重要的有白桦、黑桦、枫桦、 柞栎、春榆、胡桃楸、黄菠萝、槺椴、紫椴、色木槭、青楷槭、水曲柳等,林下灌本和草本 植物繁茂。地形多为低山丘陵及山体两侧的台地:在大兴安岭东坡,大致在海拔800米以下; 在小兴安岭,大致在海拔900米以上;在东部山地(包括张广才岭、老爷岭等),多分布在海 拔1000米—1200米以下。成土母质主要是花岗岩、玄武岩及部分前震旦纪变质岩的残积物和 坡积物。
    暗棕壤的成土过程主要是棕化过程,其次是粘化过程和腐殖化过程。棕化过程的进行, 首先是粘粒的淋溶:伴随着铁、锰的淋移,在常年湿润的地被层和冻融交替下,使土体上层 出现过湿状态,产生还原条件,高价铁、锰还原成低价铁、锰,活性增大。其次是铁、锰的 淀积:因暗棕壤分布在山丘地区,母质质地较粗,加之森林植被的生物排水作用的加强,内 外排水良好,因而心土层以氧化条件占优势,下移的低价铁、锰在氧化条件下,转为高价铁 、锰,因其活性降低而发生淀积,并以棕色或红棕色胶膜的形式包附在结构体的表面,即以 高价铁、锰氧化物的形态存在于心土层中,故形成一个棕色或红棕色层次。
    在暗棕壤地区,夏季温暖多雨,70-80%的雨量集中在此时,土壤中生物和化学作用均十 分强盛,由于水分比较稳定,经常保持湿润,矿物易于分解,有较显著的残积粘化过程。因 雨季同生长季节一致,累积过程十分活跃,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每年可产生较多的凋落 物,灰分含量亦较多,并以钙、镁为主,因此在土壤表层进行着较强烈的腐殖化过程。
    暗棕壤的土壤剖面发育明显,其典型剖面构型为:—B—C型。层 上部为枯枝落叶层,下部为半分解的有机质层;A(1)层为暗灰色,厚度在20厘米左右的富 含有机质的腐殖质层;B层为棕色或红棕色,质地较粘重,结构体表面常有铁锰胶膜的淀积层 ;C层为棕色,近于母岩颜色,半风化的石砾较多,石砾表面有时可见铁锰胶膜,紧实,结构 不明显的母质层。
    现以剖面“62—BC—1”为例〔5〕,说明暗棕壤的形态特征。观察地点在小兴安岭伊春 市五营自然保护区。植被为榛子、椴树、红松林。
    0—2厘米(A00):凋落的针阔叶,干而松,具有弹性,向下过渡明显;
    2—6厘米(A0):灰棕色,半分解针阔叶及草本植物凋落物,枯枝上有白色菌丝体,松 软,过渡明显;
    6—13厘米(A1):暗灰棕色,轻壤,团粒结构,大小不均匀,疏松,多木本粗根及草根 ,逐渐过渡;
    13—21厘米(A1B):棕带灰色,轻壤,团块结构,有木本粗根,较紧实,有炭屑,逐渐 过渡;
    21—31厘米(B):棕色,轻壤,团块结构,紧实,须根多,有少量炭屑,过渡明显;
    31—60厘米(BC):棕色,粗砂夹半风化岩石碎屑,结构不明显,紧实,细根较多,逐 渐过渡。
    60—96厘米(C):棕色,粗砂夹半风化岩石碎屑,结构不明显,紧密。
    暗棕壤的理化性质(见表7-4、7-5)是:(1)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可达6—10%以上 ,向下则显著降低,腐殖质组成以胡敏酸为主。(2)呈微酸性反应,表层PH值约为5.5—6 .5,代换性阳离子主要为钙、镁、,代换性盐基总量为25—40毫克当量/100克土,盐基饱 和度以表层为最高,可达60—80%,B层酸性有所增强,盐基饱和度降低。(3)矿物全量组成 比较一致,Si0(2)含量一般在70%左右,铁有较明显的移动,而铝的移动不明显。(4)粘 土矿物一般以水化云母为主,并有蛭石、高岭石,而蒙脱石较少。质地较粗,粘粒在剖面中 部有所增加。
    由于其次要成土过程不同,暗棕壤可分为4个亚类:
    一、暗棕壤
    暗棕壤亚类又称典型棕暗壤,为该土类的典型亚类,其特性已如前所述。
    二、草甸暗棕壤
    草甸暗棕壤为暗棕壤向草甸土的过渡类型。大都分布在平缓的岗地,多为老采伐迹地。 其上生长着阔叶疏林及草甸植被,腐殖质累积作用强,形成较厚的腐殖质层,中性反应,盐 基饱和,土体呈灰棕色,质地较粘重,多为壤质土,粘粒移动较弱,淀积层中出现铁子或灰 色条纹。
    三、白浆化暗棕壤
    白浆化暗棕壤为暗棕壤向白浆土的过渡类型。分布于平缓坡地、平顶山与漫岗顶部。排 水较差,生长落叶松或白松疏林以及混交林,土体上层滞水性强,还原作用增大,有利于白 浆化作用。腐殖质层下形成黄白色或黄白相间的白浆化土层,白浆层下的淀积层代换性铝显 著增加,有机质层较厚,中性,盐基饱和度高,一般在80%左右,粘粒移动明显。
    四、潜育暗棕壤
    潜育暗棕壤为暗棕壤向沼泽土的过渡类型。分布于河谷、坡麓、高阶地中的低平处。排 水不良,多生长着红皮云杉、臭冷杉、赤杨等,林下常有多量的草甸植物,藓类茂盛。表层 显泥炭化特征,形成腐殖质——泥炭层,表层以下常有水渗出,有潜育斑块,呈酸性反应, 盐基饱和度较低,质地较粘,滞水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