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处温带半湿润地区,由于受东南季风影响,夏季温暖多雨,冬季严寒少雪,土壤
冻结期长。自然植被为灌丛草甸或草原化草甸植物,以杂类草群落为主;植物种类繁多,无
明显优势种;植物组成以中生草甸植物为多,局部地方可出现旱生草原植物或湿生草甸沼泽
植物。所处地形大都是受不同程度切割的高平原和山前台地,主要是波状起伏的“漫岗地”
。成土母质多为洪积黄土状粘土为主。由于地下水埋藏较深,地下水对黑土的形成和发展影
响并不大。
黑土的成土过程主要是黑土化过程。所谓黑土化过程是指腐殖质积累与临时滞水所引起
的潴育淋洗淋溶(机械淋洗与化学淋溶)的过程。
黑土化过程实际上是由两个过程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一是腐殖质积累过程:黑龙江省黑
土地处温带半湿润地区,土壤中含有充足的水分,促使草甸植被顺利发展,这种茂密的草甸
植被是黑土腐殖质积聚的主要来源。在黑土形成过程最活跃的温暖季节里,降水多,草类生
长繁茂,根系发达,这是一种特殊的腐殖质积累过程。另一是潴育淋洗淋溶过程:在夏秋多
雨季节,土壤水分丰富,致使铁、锰还原成可移动的低价离子,并随土壤融冻毛管水上升,
在土层中逐渐氧化形成为铁锰结核或锈斑。土壤一部分铝硅酸盐经水解产生的

,也
常以

于土壤溶液中,也可随融冻毛管水上升,待水分蒸发后,便以无定形的硅
酸白色粉末析出,附于土壤结构体表面,这就是黑土形成的潴育淋洗淋溶过程。
黑土在形态上最突出的特点是有一个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从上向下逐渐过渡到淀积层
和母质层,其剖面构型可概括为:

—

B—B—C型。

层为厚度30—70厘米,
最厚可达1米左右的黑色腐殖质层,该层疏松多孔,具有水稳性较强的粒状和团块状结构,有
的还具有铁锈斑及少量雏型的铁锰结核;

B层是有较多的铁锰结核与白色的二氧化硅粉
末存在的过渡层;B层为呈棕色,有较多的铁锰结核,质地粘重的淀积层;C层是多在1米以下
出现黄棕色的母质层。全剖面无钙积层,也无石灰反应。
现以剖面“56—黑—47”为例〔5〕,说明黑土的形态特征。观察地点在嫩江县双山站国
营“九三”农场场部东北500米马铃薯地。地形为波状起伏岗地的顶部,坡度平缓,海拔290
米;母质为第四纪黄土状粘土沉积物;地下水位25.5米;自然植物为杂类草群落,开垦不久
。全剖面无石灰反应,但均有小型铁锰结核。
0—20厘米

:暗灰色,中壤土,粒状结构,疏松多孔。稍湿润,植物根多,由于开
垦不久,不见犁底层。向下逐渐过渡。
20—50厘米(A):灰色,中壤土,粒状结构比上层更为明显,植物根多,疏松,湿润,
结构面上有白色粉末,土层中夹有少量小型砾石。向下结构及颜色均呈明显过渡。
50—90厘米(AB):棕灰色,中壤土,小核状结构,内部为棕色,外部为暗棕色,干后
有白色粉末,稍湿润,植物根仍多。向下逐渐过渡。
90—140厘米(B):灰棕色,质地与结构同上层,但结构体较大,并有灰色条纹及白色
粉末,较紧实,逐渐过渡。
140—220厘米(BC):棕色,中——重壤土,棱块状结构,有灰色斑块、条纹及黄色锈
斑,粘紧,结构面上有白色粉末,仍有少量植物根。
220—250厘米(C):暗棕色,粘土,棱块状结构,沉积层理比较明显,结构面上有胶膜
,有杂色条纹和斑块,无植物根。
黑土的理化性质(见表7-6、7-7、7-8、7-9)是:(1)有机质含量高,垦前可高达
10%以上,垦后一般降到3—6%。腐殖质组成以胡敏酸为主,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大于1,表层
值可高达1.6—2.0或更高。(2)养分贮量丰富,供肥保肥能力较强,代换量可达25—50毫
克当量/100克土,代换性阳离子以钙、镁为主。(3)土壤质地一般多为重壤土至中粘土,
结构多属水稳性的粒状、团粒状。(4)保水性强,透水性较差,其自然含水量可高达30—4
0%。(5)指示粘土矿物表层以水化云母较多,心土则以水化云母和蒙脱石为主。盐基饱和度
一般为80—90%。呈中性至微酸性反应。
根据主要与次要的成土过程和发展方向,黑土可分为4个亚类:
一、黑土
黑土亚类又称典型黑土,为该土类的典型亚类。面积占黑土类的绝大部分,主要分布在
波状起伏漫岗的中上部。土壤水分状况为干湿交替,潜育化部位较低。它集中代表了黑土土
类的典型特征,其成土过程与属性正如前述。
二、草甸黑土
草甸黑土为黑土向草甸土过渡的亚类。主要分布于漫岗台地下部的低平处及三江平原较
高的部位。植被以喜湿性的杂类草群落为主,母质多为洪积坡积物、黄土状母质或河湖相沉
积物。土壤质地粘重,潜育化部位居中,比黑土高,又比表潜黑土低。草甸黑土的成土过程
以黑土化过程为主,并有地表水作用的草甸化过程参与。形态特征与黑土相似,唯黑土层深
厚,一般大于50厘米。有机质含量在10%左右,并局部呈现泥炭化的腐殖质层。
三、表潜黑土
表潜黑土又称沼泽化黑土,为黑土向沼泽土过渡的亚类。多分布于岗地间地势低平的地
段。植被为白桦、沼柳、地榆等疏林草甸或丛桦、都柿甸子。母质为黄土状粘土及各种粘性
沉积物,潜育化部位较高。表潜黑土的成土过程仍以黑土化过程为主,并附加沼泽化过程。
其形态特征与黑土亚类不同的是,由于表层长期滞水形成明显的锈斑层及有机质含量高达10
—27%的根系盘结层,土壤湿度比草甸黑土还高。
四、白浆化黑土
白浆化黑土为黑土向白浆土过渡的亚类。主要分布在地势平缓的山麓及河谷高阶地上或
黑土与白浆土相邻的地方。植被与表潜黑土相近,唯母质质地较粗。成土过程是在黑土的主
要成土过程的基础上,又受白浆化过程的影响。其形态特征是:在有机质含量高达7一20%的
腐殖质层之下,由于白浆化作用,形成一个不大明显或斑块状的白浆化土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