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甸土是直接受地下水浸润,在草甸植被下发育而成的半水成土壤。自然植被茂密,多
由中生的草甸植物及部分沼泽化的草甸植物组成,如小叶樟、苔草、羊草、狼尾草、拂子茅
、红眼巴及喜湿的野稗草、三棱草、芦苇等,覆盖度一般都在80-90%以上。所处地形一般为
冲积平原,泛滥地,低阶地中的低洼地,地势平坦,径流弱,排水不畅,土壤水分较多。地
下水埋藏较浅,多为1-3米,地下水矿化度低,大都小于0.5克/升,高者可达0.5-1克/
升,多属

-Ca型水。母质多种多样,但以淤积物为主,也有少数洪积物和湖积物。
草甸土的成土过程主要是腐殖质累积过程(草甸腐殖化)和潴育化过程,即草甸化过程
。首先,由于草甸草本植物生长繁茂,每年给土壤留下较多的有机残体,在土壤湿度较大的
条件下,有机残体进行嫌气分解,有利于腐殖质的累积。同时由于草甸草本植物根系多集中
在表层,30厘米土层内就集中了根系总量的95%,而在30厘米以下则有急剧下降的趋势,因此
草甸土的腐殖质累积主要集中于表层,向下腐殖质含量锐减,且黑龙江省草甸土腐殖质累积
量比南方省份草甸土为高。其次,由于土体中的积水经常处于移动状态,产生一个干湿交替
过程,使铁、锰处于氧化还原交替过程,即潴育化过程。也就是说,地下水位在降雨季节抬
高,底层土壤受地下水浸润,氧化还原电位低,处于嫌气状态,高价氧化物还原成低价氧化
物;在干旱季节,地下水位下降,低价氧化物又氧化成高价氧化物,这种干湿交替,使土壤
中铁、锰化合物发生移动和局部淀积,在土壤中形成铁锰胶膜和结核、锈斑、锈纹等。同时
,低洼地区的地下水承受了从附近丘陵漫岗携带来的水溶性物质,以后又随着地下水上升,
使土壤中除积聚铁锰等化合物外,还有较大量的硅酸,以二氧化硅白色粉末淀积在剖面中。
草甸土的形态特征是:在自然植被下,剖面主要由草根层、腐殖质层、锈斑锈纹层和母
质层组成,其剖面构型可概括为As-

-Bg-C型。As层为草根层,在耕作土壤中该层已
不复存在;

层为暗灰色,粒状或团粒——团块状结构,厚20-50厘米或更厚一些;Bg
层为黄棕色的锈斑、锈纹、铁锰结核以及灰兰色的亚铁等物质所组成;C层多为质地较粘重的
淤积物或湖积物所构成。
以剖面“西A-72”为例,说明草甸土的形态特征。观察地点在富锦县西安乡耕地。
0-30厘米(A1):暗灰色,粒状结构,重壤土,根系多。
30-49厘米(AB):灰色,小块状结构,轻粘土,有锈斑及铁子,紧,根系较少。
49-150厘米(Bg):棕黄色,轻粘土,有大量锈斑。
草甸土的理化性质(见表7-13、7-14、7-15)是:(1)表土有机质含量高达5-8%,
有的更高些,腐殖质组成以胡敏酸为主。(2)土壤养分含量多,全氮量0.2—0.6%,潜在
养分高,有效养分低,呈中性反应,PH值多在6.5-7.5。(3)代换量每百克土20-40毫克
当量,代换性盐基以钙镁为主。(4)土质粘重,透水性差,持水性强,土温低,土质冷浆。
根据草甸土的成土过程和属性,草甸土可分为7个亚类:
一、暗色草甸土
暗色草甸土在黑龙江省通称为草甸土,但它确实有别于暖温带地区的草甸土。它为该土
类的典型亚类,其基本性质如前述。多为粘质、壤质草甸土,亦有部分为砂质草甸土。主要
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东部和北部黄土状粘土台地的低洼地上。
二、碳酸盐草甸土
碳酸盐草甸土又称石灰性草甸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西部河流泛滥地低阶地及湖盆低
地,通常与盐碱化土壤成组合分布,在三江平原也有零星分布。原始植被为小叶樟、杂类草
,还有羊草、蒿类。母质为各种含碳酸盐、重碳酸盐的河湖相沉积物,质地大多粘重。其主
要特征是:石灰反应自表层向下逐渐加强,在腐殖质层下部有假菌丝体或石灰结核;表层灰
黑色,不明显的粒状结构,有机质含量2-3%;下层为棕黄色,核状结构,向下锈斑愈多,石
灰反应愈强,核状结构也愈显著;土壤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PH7-8,含盐小于0.1%,以

-Ca为主;

含量在3—10%。
三、潜育草甸土
潜育草甸土是草甸土向沼泽土过渡的土壤类型。主要分布在地形较低洼处,生长草甸沼
泽植被,地下水埋藏浅(1-1.5米),地表排水不良,土壤常处于过湿状态,在草甸化过程
的基础上还存在潜育化的次要成土过程。其主要特征是:表层有泥炭化的粗腐殖质层,其有
机质含量可高达8%,厚度30-50厘米;其下有明显的潜育特征,多锈斑和少量的铁结核,在
接近地下水面处可见兰灰色的潜育层。
四、白浆化草甸土
白浆化草甸土是草甸土向白浆土过渡的土壤类型。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的东部和北部,
多见于黑龙江、乌苏里江与松花江下游地区,常与草甸土、白浆土成组合分布。成土过程主
要是草甸化过程,次要成土过程为白浆化过程。其主要特征是:在表土层下部具有不大明显
的或斑块状的白浆化土层;剖面构型由腐殖质层、白浆化层、锈斑锈纹层(淀积层)和质地
粘重的母质层所组成。
五、泛滥地草甸土
泛滥地草甸土又称泛滥地层状草甸土,过去称为河淤土、泛滥地土。主要分布在江河两
岸中下游的低阶地和河漫滩上,受周期性江河泛滥的影响。生长着茂密的喜湿性植物,如沼
柳、小叶樟、苔草等等。地下水埋藏浅,母质为江河泛滥的冲积沉积物,质地层次明显。
主要成土过程是草甸化过程和附加的冲积物的沉积过程。其主要特征是:腐殖质层较薄
,质地较轻,有机质含量较低,一般在1.5-3%;土壤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腐殖质层下冲
积层次比较明显,土体排水良好,土体下部有明显的潜育化特征;由于河水泛滥的影响,使
成土过程经常中断,故剖面上常有若干埋藏的腐殖质层。
草甸土还有两个亚类,即盐化草甸土和碱化草甸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