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八节 白浆土

  白浆土多见于低平原、河谷阶地、台地及山麓缓坡地带。白浆土地区的气候由于受东南 季风影响,分布地区的年降水量多大于500毫米,高者达700毫米以上,70%集中于6月下旬到 9月,干燥度多在0.7以下,这为白浆化必要的潴育淋溶提供了水源条件。植被类型有森林、 疏林草甸与草甸沼泽,以喜湿性植物为主。主要的植被群落是苔草——小叶樟、小叶樟—— 沼柳、小叶樟——丛桦或苔草——丛桦、白桦——山杨、蒙古柞——杂类草、杂类草(五花 草塘)、落叶松——白松、红松阔叶林。植被覆盖度大,生长茂密,根系80%集中于表层。母 质多为第四纪河湖相沉积的粘土或洪积黄土状粘土,透水性差,加上融冻,奠定了地表滞水 的基础。
    白浆土的成土过程主要是白浆化过程和腐殖化过程。所谓白浆化过程是指土壤在潴育条 件下,亚表层有色的铁、锰物质经还原、流失,使亚表层漂洗成灰白色的过程。主要发生在 黑龙江省东半部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喜湿性森林、草甸植被下,由于雨水较多,地势平缓, 心底土质地粘重,内外排水不良,促使土壤经常处于湿润状态。每当雨季或融冻季节,土体 上层滞水,还原过程占优势,以胶膜形态并包附于土粒表面的高价铁、锰被还原成低价游离 态,经漂洗与重新分配,大部分沿着缓坡随侧向水流流失,少部分则沿着心土核块状结构体 的裂隙下渗,在淀积层中形成铁猛结核、锈斑和黑色胶膜;留在亚表层未被淋走的低价铁、 锰,在滞水消失氧化过程占优势时,又被氧化成高价铁、锰,与土壤胶体胶结,重新积聚成 结核状。这种周期性的干湿交替以及氧化还原过程多次反复的结果,终于使腐殖质层之下的 亚表层脱色,呈灰白色,无结构,形成粘粒、铁锰、有机质和矿物养分贫瘠的白浆层和其下 相应富集的淀积层。所谓腐殖化过程,对白浆土来讲,主要是在土壤表层进行的。由于表层 水分丰富,草甸植物生长繁茂,每年遗留于地表上的有机残体数量较多(与黑土的累积近似 );另由于白浆土质地粘重,土体紧实,通透性不良,上层滞水明显,根系多集中于表层, 并向水平方向发展,草根盘结,状如毡垫,表层以下根量骤减(据测定0-7厘米土层的根量 占总根量的80%以上)。
    白浆土的形态特征是:在腐殖质层下面有一个灰白色的亚表层。剖面主要由腐殖质层、 白浆层、淀积层和母质层组成,其剖面构型可概括为A(1)-W-B-C型。A(1)层为腐殖质 层,厚10-20厘米左右,暗灰色,团块状结构,多根,疏松;W层为白浆层,厚20-30厘米, 灰白色(湿时黄白色),无结构或呈层状、鳞片状结构,紧实,铁子和锈斑很多;B层为淀积 层,暗棕或棕黑色,核块状结构,粘紧,结构面上有明显的有机无机胶膜和白色二氧化硅粉 末;C层为母质层,系河湖相粘土或黄土状物质。
    以剖面“永A-046”为例〔11〕,说明白浆土的形态特征。观察地点在富锦县永福乡徐 家店村西南林带150米缓岗坡地上。
    0-21厘米(A1):暗灰色,团粒状结构,中壤土,较松,根系多,少量铁子。
    21-48厘米(W):灰白色,片状结构,重壤土,紧,根少。
    48-110厘米(B):棕色,核块状,轻粘土,紧,少量铁锰结核,有胶膜和二氧化硅粉 末。
    110-150厘米(C):棕黄色,块状结构,粘土。
    白浆土的理化性质(见表7-19、7-20、7-21)是:(1)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一般为 8-10%左右,个别高者可达15%以上;白浆层有机质含量锐减,多小于1%。(2)表层土(A1 及W层)三氧化铁、铝较少,淀积层明显增加,二氧化硅在白浆层中含量最高。(3)质地粘 重,粘粒移动明显,表层土(A(1)及W层)多为重壤土,个别土层为中壤土或轻粘土;淀积 层以下多为轻粘土,个别土层可达到中粘土或重粘土,呈现出明显的“二层性”。(4)结构 不良,容重大,孔隙小,透水性差,A(1)层透水性较好,W层透水极弱,B层以下几乎不透 水。(5)土温低,养分贫乏,肥力低,土壤呈微酸性反应,PH值5.5-6.5左右。(6)白 浆土的粘土矿物在全剖面没有什么变化,均以水化云母为主,并有少量的蒙脱石、蛭石及绿 泥石。
    
    
    
    
    根据白浆土所处地形部位、植被及水分条件不同和白浆化强度及次要成土过程的差异又 可分如下3个亚类:
    一、白浆土
    白浆土亚类又称岗地白浆土。主要分布在漫岗台地、高阶地或低阶地的坡度较大处。植 被多为白桦林或白桦疏林草甸。母质多为粘性黄土状物质。其主要特征是:在森林覆盖下, 地表可见厚1-3厘米的残落物层;黑土层较薄,多小于20厘米,潜在肥力较低,白浆化程度 高,白浆层明显,淀积层呈黄棕色。其形态特征及理化性质已如前述。
    二、草甸白浆土
    草甸白浆土又称平地白浆土。主要分布在低阶地、平原或台地中的平坦处。植被以杂类 草为主,有些地方杂生有少量稀疏的桦树、杨树。其主要特征是:由于草甸植被的影响,草 甸化过程有一定发展,腐殖质积累较多,养分储量较高,表土层较厚(厚20-30厘米),是 白浆土类中较肥沃的亚类。白浆化强度低于岗地白浆土,白浆层发育厚而不明显。淀积层暗 棕色,有铁锰结核、锈斑、胶膜淀积,且有二氧化硅粉末。是白浆土向草甸土的过渡类型。
    三、潜育白浆土
    潜育白浆土又称低地白浆土。主要分布在低平原与河谷低阶地上,地势平坦。母质为河 湖相沉积的粘土。植被以沼泽草甸植物为主。是白浆土向沼泽土过渡的类型。成土过程是白 浆化与泥炭——腐殖质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主要特征是:表层草根盘结,亚表层稍有泥炭 化,为泥炭腐殖质层。以下各层可见大量锈斑和灰斑,白浆化强度弱,白浆层较厚但发育不 明显。湿时呈浅灰或灰黄色,干后显灰白或黄色。淀积层有大量锈斑,有潜育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