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九节 盐碱土

  盐碱土主要包括盐土和碱土两个土类。本节还将谈及盐化土和碱化土,因为这些土壤多 呈组合分布。在黑龙江省盐土土类主要有草甸盐土亚类;碱土土类主要有草甸碱土亚类;盐 化土主要有盐化草甸土及部分盐化沼泽土,它们分别属于草甸土和沼泽土的一个亚类;碱化 土主要有碱化草甸土,它也属于草甸土的一个亚类。
    黑龙江省土壤发生盐碱化的主要原因:成土母质和地下水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盐;地形低 洼,排水不畅,地下水位过高,并且常超过临界深度以上;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大,二 者相差数倍以上。事实上,盐碱化土壤的形成有时并不需要具备上述所有条件,而只需其中 一个或两个条件即可。三江平原的七星河、漂筏河一带闭流区主要是地形因素引起土壤盐碱 化的;至于松嫩平原地区,上述产生盐碱化的条件都具备,所以盐碱化较为普遍和强烈。
    盐碱土的成土过程主要是盐碱化过程,它包括盐化和碱化两个不同的过程。盐化过程是 指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土壤表层逐渐积聚的过程;碱化过程是指土壤胶体中有较多的交换性钠 ,使土壤呈强碱性反应,并引起土壤物理性质恶化,同时在腐殖质层之下形成碱化层的过程 。碱化过程常伴随脱盐过程而产生,因此碱土中的盐分含量往往并不很高,而苏打含量却相 对甚高,这说明脱盐可导致碱化;随着盐分的累积,土壤胶体吸附的钠离子也增多,盐化也 能伴随碱化。由此说明碱化与盐化在过程上是有所不同的,但脱盐并不是碱化的唯一途径。
    松嫩平原的盐碱化过程有其特殊性,是以碱化为主的,土壤中含有大量苏打,这与该地 区沉积母质和地下水中含大量碳酸盐有密切联系。从地理分布上看,松嫩平原的碱土大多分 布在低洼处中地势相对较高的部位,盐土分布的部位较低,草甸土和沼泽土则更低。特别值 得注意的是,这种碱土的表层具有不同程度的淋溶特征,说明脱盐是发生碱化的原因。但从 另一方面看,也有不少重碱土往往出现明显的盐化特征,其碱化程度随盐分的增加而增强, 这种情况又可说明土壤碱化与盐化(积盐)有关。
    一、草甸盐土
    草甸盐土属于盐土的一个亚类,黑龙江省的草甸盐土有别于关内的草甸盐土,更确切的 讲,黑龙江省的草甸盐土应称之为碱化草甸盐土。
    碱化草甸盐土可下分几个土种,其主要代表类型为苏打草甸盐土,此外还有硫酸盐—— 苏打草甸盐土、氯化物——苏打草甸盐土、苏打——硫酸盐草甸盐土、苏打——氯化物草甸 盐土、苏打——氯化物——硫酸盐草甸盐土和苏打——硫酸盐——氯化物草甸盐土等种类。
    苏打草甸盐土是黑龙江省所占面积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草甸盐土,以松嫩平原最为集 中,多呈斑状分布,与草甸碱土、盐化草甸土、碱化草甸土等呈复区存在。地表多呈“光板 地”或只生长一些耐盐碱强的碱蓬、碱蒿等植物。表层土盐分含量大于0.7%,一般为1—2% ,最高可达10%左右(盐结皮),以苏打为主;PH值很高,多在8.5—10.0;代换性钠含量 大,1米土层碱化度为80%;物理性质很坏,几乎不透水(其理化特性详见表7-22和7-23) 。其主导成土过程是盐化过程。
    
    
    
    苏打草甸盐土的剖面特征是:地表常为0.5-1.0—2.0厘米厚的盐结皮;灰白带棕色 ,该层易与下层剥离,颇松软;表层暗灰棕色为主,块状结构,具有碱化特征,腐殖质成条 状淋溶可达90厘米左右;心土层为块状——小核粒状构造,污灰色,有二氧化硅斑点;母质 层为块状或核粒状结构,颜色混杂,以灰棕为主,具有潜育化特征。全剖面呈强石灰反应。
    以剖面“AB-7”为例〔5〕,说明苏打草甸盐土的形态特征。观察地点在安达市东北5. 5-7.0公里的荒甸子,系光板地,初冬地下水埋深2.6米,全剖面呈强石灰反应。
    0—1厘米(Asc):盐结皮,层状结构,表层为灰白色粉末,其下为灰棕色,无 根系,干,细砂质;
    1—10厘米(A):暗灰棕色,中壤,块状结构,稍紧实,有少量空隙,干时有白色盐分 析出;
    10—27厘米(B):暗灰色,重壤,块状及小核状结构,有斑点,紧实,潮润;
    27-93厘米(BC):污灰色,重壤,小核状结构,有腐殖质淋溶条纹,有白色 斑点,紧实,潮润;
    93-134厘米(C1g):颜色不均一,以灰棕色为主,重壤,有潜育化锈斑,小核粒状结 构,在结构面上有锈纹,紧实,潮润。
    134-176厘米(C2):颜色不均,具有咖啡色及褐色,重壤,有浅色石灰斑点,具有条 状棕褐色填充物,紧实,有小孔隙。
    二、草甸碱土
    草甸碱土属于碱土的一个亚类,黑龙江省的草甸碱土因盐分组成中多含苏打,因而又称 为苏打草甸碱土。
    草甸碱土按其碱化层在剖面中出现的部位不同,又划分为结皮、浅位、中位和深位柱状 草甸碱土4个土种。
    草甸碱土亚类,以松嫩平原最为集中,多呈斑状分布,与碱化草甸盐土、盐化草甸土、 碱化草甸土等呈复区存在。
    草甸碱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的一些低平地方,在微地形的稍高处。地下水埋藏深度 约2-3米,矿化度多低于3克/升,属苏打型。生长耐盐碱的草甸草原植物,尤以碱蒿、星星 草、羊草等为多,覆盖度约在60-90%。
    草甸碱土的成土过程主要以碱化过程为主,同时还伴随有草甸化和盐化的次要成土过程 。其理化性质的主要特征是:具有腐殖质层和柱状碱化层。腐殖质层(又称淋溶层)仅几厘 米至十几厘米厚,有机质含量在1.5-6%之间,物理性质亦较以下各层为好;淋溶层和碱化 层的含盐量都不高,多小于0.5%,盐分组成以碳酸钠和重碳酸钠为主,一般超过全盐量的5 0%,甚至高达70-90%,呈强碱性反应,PH值一般在9以上,碱化度为30-70%,尤以碱化层和 积盐层为甚;碱化层紧实,多棱柱状结构,物理性质极坏;盐化层为块状或核块状结构,盐 分累积量最高,约为1%左右;母质层含盐量低,一般为0.1%左右(其理化特性详见表7-24 、7-25)。
    
    
    草甸碱土剖面分异明显,主要由腐殖质层(即淋溶层)、碱化层、盐化层和母质层组成 ,其剖面构型一般为型。
    以肇源273号剖面为例〔9〕,说明草甸碱土的形态特征。观察地点在肇源茂兴镇合心村 西北300米处的碱甸子,海拔128米,植被以碱草为主。
    0-5厘米(A1),灰白色,块状结构,轻粘土,紧实,润,较多根系,中度石灰反应, 层次过渡明显;
    5-30厘米(B1):暗棕色,柱状结构,重壤土,紧实,湿润,强石灰反应,结构裂隙中 有二氧化硅粉末,层次过渡明显;
    30-72厘米(B2):浅灰棕色,块状结构,结构表面有二氧化硅粉末,重壤土,稍紧实 ,湿润,有较多锈斑,强石灰反应;
    72-102厘米(C1):灰棕色,小棱块状结构,重壤土,稍紧实,潮湿,有较多锈斑,强 石灰反应;
    102厘米以下(C2):棕黄色,砂土,无结构,疏松,有大量锈斑,强石灰反应。
    三、盐化草甸土
    盐化草甸土属草甸土的一个亚类,因其成土过程除草甸化过程外,又附加一个盐化过程 ;又因它多与草甸盐土呈复区存在,其性质又与草甸盐土相似,因而有人也把盐化草甸土划 归盐碱土类。
    盐化草甸土所处地势开阔低平,地下水埋藏浅,一般在1.5米左右,地下水矿化度在0. 2—0.5克/升。自然植被多为喜盐碱性植物,如羊草、碱蒿和星星草等,现多辟为耕地。
    盐化草甸土主要理化特征(见表7-26、7-27)是:表层有盐分积累,盐分类型以苏打 为主,含盐量多在0.1-0.6%;土壤呈中性至碱性反应,一般均有石灰反应;土质粘重,渗 透性极差,潜在肥力较高,但有效肥力低;土体下部有潜育化特征。
    
    
    
    盐化草甸土根据盐分含量和对植物危害程度不同可划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盐化草甸土 。其形态特征可以肇源县城东5公里处一典型剖面加以说明〔15〕。观察地点在肇源县兴安乡 奎中里村N80°E300米,耕地,地表有盐斑。
    0-19厘米:灰黑色,中壤土,粒状结构,润,有大量植物根系,PH7.5,紧实;
    19-65厘米:暗棕黄色,重壤地,核状结构,润,紧实,夹大量碳酸钙淀积物,上多下 少,有大量的植物根,PH7.7,石灰反应较强;
    65-104厘米:灰棕与黑黄相间,轻粘土,棱块状,潮湿,有少量植物根,有较多的石灰 结核,石灰反应强;
    104-134厘米:棕黄色,轻壤土,稍湿,紧实,PH8.0,有大量铁子和铁锈斑纹;
    134-200厘米:浅灰兰色,稍带灰棕色,砂壤土,湿,稍紧实,PH8.0,有少量的铁锈 斑。
    地下水位出现深度为182厘米,静止深度151厘米。
    四、碱化草甸土
    碱化草甸土多发育在草甸草原地区,并与各类盐碱土呈复区存在。植物以羊草、蔓萎陵 菜、大针茅为主。地下水埋藏浅,矿化度低。
    碱化草甸土是在草甸化的基础上又发生碱化作用而形成的。其主要特征是:全剖面含盐 量不高,均在0.5%以下,特别是表层更低;碱化特征明显,在表层以下不同深度形成坚硬大 块状或棱柱状结构的碱化层,PH值在9.0左右或更高;碱化度高于草甸土,又低于草甸碱土 ,含量一般在5-20%(其理化性质见表7-28、7-29)。
    
    
    
    碱化草甸土的形态特征以“肇源280”剖面为例加以说明〔9〕。观察地点是肇源县茂兴 乡文公屯西洼石油管线西70米,地形为平地,海拔129米,现为耕地。
    0-17厘米(A):耕作层,棕灰色,粒状结构,中壤土,稍紧实,湿润,较多根系,弱 石灰反应,层次过渡明显;
    17-27厘米(A):黑土层,暗棕灰色,块状结构,中壤土,紧实,湿润,少量细根,弱 石灰反应,层次过渡明显;
    27-47厘米(B):碱化层,暗灰色,不明显的柱状结构,重壤土,紧实,湿润,强石灰 反应;
    47-83厘米(B):碱化层,灰色,不明显的棱块状结构,轻粘土,稍紧实,湿润,强石 灰反应,向下逐渐过渡;
    83-130厘米(C):母质层,浅灰黄色,不明显棱块状结构,轻粘土,稍紧实,湿润, 有大量的石灰斑和锈斑,有不明显的潜育斑,强石灰性反应。
    此外,在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区还分布着一些盐化沼泽土,其主要特征是在 沼泽化的基础上附加了盐化作用,基本剖面特征与沼泽土相似,只是表土层含一定数量的可 溶性盐。另外由于人为活动的不当,特别是灌排措施不合理,也产生了部分次生盐土和盐化 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