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土是在人类生产活动——水耕熟化过程中形成的特殊土壤,为与其受自然成土因素
所形成的自然土壤相区别,又称为耕作土壤。
水稻土在黑龙江省分布很广,几乎遍布全省,但由于所处纬度较高,无霜期短,种稻历
史不长,至今仅70余年,栽培面积也较小。据1977年统计,水田面积为367万亩。近几年来又
有迅速扩大的趋势。
黑龙江省水稻土主要是草甸土、沼泽土、白浆土、火山灰土、盐碱土等土类在长期灌溉
耕作条件下演变而来的。它与中国南方水稻土不同的是,虽然种稻后表层淹水,氧化还原电
位降低,出现各种潜育化特征,土壤结构分散,但由于气候寒冷,淹水时间短,每年只有3-
4个月,土壤冻结时间长,耕耘程度较轻,因而使水稻土的发育程度不高,剖面分异不够明显
。许多新垦稻田的心土还保留着原有土壤的一些特点,只有连续耕种10多年以上的水稻土才
有较完全的剖面发育。
黑龙江省水稻土的主要特征是:有机质组成比较复杂,胡敏酸与富里酸的比值较高;粘
粒的硅铝率在3.5-4.0之间;粘土矿物组成以水云母为主;PH值一般较高,多呈微酸性—
—中性——微碱性反应;生化作用较弱,铁、锰移动也不强烈,养分的活化和迁移强度也较
小,耕作层常有片状结构。水稻土虽被列为独立的土类,由于受起源土壤类型的影响较大,
按原来土壤分为以下5个亚类。
一、草甸土型水稻土
草甸土型水稻土广泛分布于河流两岸的河谷冲积平原,面积较大,母质多系河湖相冲积
沉积物。其形态特征是:土体上层为周期性浸水的腐殖质层,较松软,亦称淹育层,此层厚
约10-20厘米,烙干后铁锈斑痕较多;表层下为较紧实的过渡层;再往下出现潜育化特征的
母质层,并见地下水。
现以剖面“57-K-53”为例〔5〕,说明草甸土型水稻土的形态特征。
观察地点在佳木斯市星火乡松花江下游高泛滥地上,母质为冲积物。
0-20厘米:灰色,中粘壤土,表层较软,水分接近饱和,有裂隙,根系很多,下部稍紧
,稍暗,结构表面有较多锈斑,过渡很明显;
20-35厘米:灰棕色,重粘壤土,粘韧,根很少,显粒状结构,有小铁子及孔隙,水分
很多;
35-55厘米:灰棕色,重粘壤土,粘韧,根少,粒状及团块结构,有小铁子及锈斑,湿
润,有青灰色砂土块遗留于动物穴中,逐渐过渡;
55-69厘米:灰棕色,重粘壤土,显细核状结构,有锈斑,干时土表可见二氧化硅粉末
,逐渐过渡;
69-97厘米:灰棕色,中粘壤土,很湿,呈明显的层状结构,易碎成核块,结构表面有
暗棕色斑纹,并有灰白色二氧化硅粉末,过渡尚明显;
97-117厘米:浅棕灰色,轻粘壤土,松软,微韧,层状结构,层间有白色细砂并有黄棕
色斑块。
草甸土型水稻土的理化性质(见表7-39、7-40)是: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一般可在
3%左右;土壤呈中性——微酸性反应,西部盐碱土地区则呈碱性反应;代换性盐基以钙、镁
为主,代换性氢、铝很少;盐基饱和度在80-90%左右,机械组成多比较粘重,为重壤至粘土
。
二、沼泽土型水稻土
沼泽土型水稻土大多分布在江河两岸的低洼地和山丘沟谷间的局部低洼地。它是由沼泽
土、泥炭沼泽土开沟排水后种稻而形成的。其主要特征是:泥炭腐殖质层深厚,有机质含量
高,在长期淹水影响下,即使种稻3—5年,草炭层仍未完全腐烂分解;土温低,带有草炭的
塇软和冷湿特点;氧化还原状况和沼泽土基本相似,剖面结构无多大差异。其化学性质可见
表7-41。
三、白浆土型水稻土
白浆土型水稻土主要分布在山间平地或岗间平地,是白浆土开垦种稻后形成的。一般直
接开垦种稻的草甸白浆土和潜育白浆土在初期尚有较高肥力,但粘湿冷浆,持水量高,还原
物质多,养分有效性差。种稻多年或长期旱作而后改种水稻的白浆土及草甸白浆土,则大多
土质瘠薄、冷浆,耕层仅10-20厘米,有大量锈斑锈纹,质地多为轻粘土,呈灰黄色;第二
层为原来的白浆层,呈灰白色,粘而紧实,养分更为贫乏,片状结构,中性至微酸性反应;
底土为灰棕色,粘土,呈核状结构,有胶膜,紧实,不透水。其理化性质可见表7-42。
四、石岗土型水稻土
石岗土型水稻土是发育在火山灰土上的一种水稻土。主要分布在宁安县镜泊湖一带,面
积甚小,是一种特殊的水稻土类型。它发育在玄武岩熔岩台地上,土层极薄,一般仅5-20厘
米,部分经风积和淤积作用,其土层厚度可达30-50厘米。此类水稻土质地松散,土质肥沃
,矿物养分丰富,又因土层薄,下面是石板,导热快,增温高,水稻生长发育的好,与播期
相同的其他水田比较,可提前5-10天成熟,且籽粒饱满,质量尤佳,有闻名全省“响水大米
”之称。其化学性质见表7-43。
五、盐碱土型水稻土
盐碱土型水稻土又称脱盐水稻土,系盐碱土开垦种稻后发育而成的。多分布在河流沿岸
具有水浇条件的地区。种稻后盐碱不断被淋洗,土壤逐渐向脱盐方向发展。黑龙江省由于采
用种稻改良盐碱土的措施实施时间不长,盐碱土型水稻土的剖面发育很不明显,甚至仅表现
在表土10厘米左右含盐量有所减少,下部盐分反而聚积更多。实践证明盐碱土种稻在5-10年
以上者才表现出脱盐层加厚,酸碱度下降,理化性质改善,盐分主要集中在底部,耕作层有
明显发育,土质松软易耕,产量显著增加,逐渐发育为较典型的盐碱土型水稻土。
此外,黑龙江省有些地区也有在暗棕壤和黑土上常年种植水稻的,因而使这些土壤也开
始发生变化,逐步达到水稻土的标准,可单列出暗棕壤型水稻土和黑土型水稻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