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植被的演化

第八篇 植物和植被

第一章 植被的演化及现状

  黑龙江地区的植被演化是随着自然环境,特别是古地理的演化而进行的。今黑龙江省的 植被区系组成就是经过各地史时期演化的结果。黑龙江省在古生代属于安加拉古陆范围,当 时植物生长茂密,保留下来的植物化石也较丰富,仅在小兴安岭东南部就采集到二迭纪植物 化石标本26属64种。这些化石以蕨目和种子蕨目占优势,计11属44种,占标本总数的62.3% 。
    
    
    这些植物正是典型的古生代晚期的安加拉古大陆最繁盛的植物。同时标本中含有安加拉 植物群的特有种属,如美羊齿属11个种;异脉羊齿属7个种;还有掌羊齿属、匙羊齿属以及石 松目的特有种属。此外,在伊春等地还发现少量的华夏植物群成分。如瓣扇叶、东北裂鞘叶 、瓣轮叶属。据此推测黑龙江省二迭纪植被属于安加拉植物群(库兹涅茨克植物群),同时 又与毗邻的华夏植物群发生了个别种属的渗透或迁徙的现象。
    中生代松嫩大湖中水生植物得以大发展,为今日大庆油田的形成创造了重要的生物条件 。而东部山地,当时的植被是以裸子植物占优势。后来,由于地壳的变迁,这些植物就成了 现在的鹤岗、鸡西、双鸭山煤田的成煤植物。以本内苏铁类、苏铁类、原始的松柏、银杏类 为主。
    
    这些植物到三迭纪继续发展为中生代真正的森林,与此同时被子植物也开始出现。现已 在黑龙江省范围内采到中生代白垩世植物化石标本有:本内苏铁类5属7种;苏铁类3属4种; 银杏类2属4种;松柏类(云、冷杉的祖先)6属7种;被子植物14科15属22种。
    
    
    中生代的晚白垩世是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急剧衰退而被子植物蓬勃发展的时期,也是全 球植被发生彻底变革的重要时期。当时,黑龙江地区地处泛北极白垩纪植物区域(“北方植 物区”)的南部,受北太平洋温暖湿润气候和季风影响,生长着我国最年轻的中生代植物群 。植被中含有这一地理区的代表种、鹰粉属(第三纪绝灭了)及特征种:尖角桤木粉、三角 桤木粉。其次含有丰富的高腾粉属,山毛榉粉属,拟山矾粉属;被子植物中还有榆科、桦属 、桤木属、栎属、杨梅属、山龙眼粉属、罗汉松粉属、雪松粉属、云、冷杉粉属、南美松粉 属、克拉棱粉属;蕨类植物有海金沙属、紫黄孢属、希指蕨孢属等(孢粉组合中各类植物比 例见表8-5)。
    
    据资料记载仅嘉荫县该期地层中植物群就有22属29种,其中被子植物10属16种,裸子植 物7属7种。占主导地位的是落叶型被子植物,主要是似昆栏树属,占标本总量的60%以上。该 属是当时主要成林植物,也是“北方区”的首要代表。裸子植物以松、杉类为主,银杏类只 残留有一种(Ginrgoa-diantoides),极少发现苏铁类植物,真蕨类有3属3种。可见嘉荫县 该期植物群成分比较简单,且明显地表现出“泛北极白垩纪植物地理区”的特点。
    从中生代末期的白垩纪开始到新生代的老第三纪,黑龙江省的位置较现在偏南10度多。 气候较温和、雨量充沛。地表发育着以被子植物占优势的亚热带阔叶针叶混交林,植被以葇 荑花序植物杨、鹅耳枥、赤杨、山毛榉、桦木科、胡桃科为主;其次为桤木、榛、椴、榆等 阔叶树;此外还有起源古老的银杏、喜温的针叶树如红松、水松等。
    新第三纪整个东北地区干燥度增加,气温下降,原来的吐尔加依阔叶树种为主的森林, 因白令区系的亚寒带针叶林树种侵入,而针叶树的比重增加,组成了一个极为复杂的新混交 林。当时的大小兴安岭因水分条件充足生长着茂密的森林,而在平原地区气候稍显干燥,生 长着森林草原植被。如:上新世初期三江平原有松、桦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其中松科占33%, 被子植物占42%,桦和桤木各占10%,还有很少的喜温植物如罗汉松、铁杉等。在中期,桦南 、宁安、穆棱县一带发育着以落叶阔叶林为主的森林植被。其组成为被子植物占28%(贝壳杉 属、松属共占8%),蕨类仅见水龙骨属(占14%)。富锦县当时针叶树种较多,比重也有所增 加。被子植物以桦、桤木属为主,占46.9%,裸子植物占32.6%,蕨类占20.5%。到晚上新 世,因强烈大陆性气候的影响,使黑龙江省境内代表海洋性气候的铁杉、冷杉、云杉中的某 些种、属消失,而使针叶林的种类组成贫乏起来,适应大陆性气候的落叶松数量增加并占有 重要地位。
    第四纪更新世初期,黑龙江省处在温带森林和森林草原地带。大部分低山平原生长着中 生性的森林植被。由落叶阔叶树和针叶树组成。如:胡桃、栗、山毛榉、鹅耳枥、椴、槭等 阔叶树及落羽杉属、云杉属、松属等针叶树种。北部为寒温带针叶林,平原较干燥部分为森 林草甸。大兴安岭东麓的白土山台地(龙江县境内),松嫩平原西部第四纪古湖盆底部有着 以蒿、藜为主的草原植被。
    
    草原植被种类组成以草本为主,其次有少量的木本和蕨类。草本植物中的蒿属、藜属占 优势,其次为禾本科、菊科及葎草,个别尚见香蒲、唐松草和茄科、伞形科的种类。木本以 朴、桦为主及少量的松属;蕨类中以水龙骨为主。三江平原的富锦、同江一带为暗针叶林。 裸子植物占77.8%,主要是松属、云杉属,还有少量的落羽杉属。到中更新世的间冰期,气 温转暖湿。阔叶树种增加。
    
    当时的三江平原上生长着云杉、榆、桦、胡桃、栎等针阔混交林和以蒿为主的草原植被 。宝清、饶河、虎林一带为栎树林——草原植被。晚更新世因气候日益干冷,使寒温带针叶 林广泛分布于哈尔滨、三江平原一带。如哈尔滨的荒山一带分布着以云、冷杉占优势的暗针 叶林,其中云杉占60%左右,松占18%,其次为桦、榛属等。在大、小兴安岭上更新世末期发 育着疏林草原植被,其组成以草本为主。草本占79.5%;木本中有松、桦及少量的罗汉松; 此外地被层有少量苔藓。更新世晚期大兴安岭北端为泰加林地带,与西伯利亚泰加林连成一 片。全新世黑龙江省植被以针阔混交林——草原植被为主。阔叶树有栎、桦、桤木、榆、榛 ;针叶树有松属;草本有莎草、禾本科、藜科、远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