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温带针阔叶混交林
黑龙江省温带针阔混交林以红松针阔混交林为代表。
红松针阔混交林乔木层主要组成为红松,同时伴生10余种温性阔叶树种。其中有一些第
三纪孑遗种,如水曲柳、黄檗、胡桃楸等。此外还有紫椴、春榆、枫桦、青杨、糠椴、山槐
等阔叶树。红松伴生树种随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而异。在小兴安岭山地中部到山脊的阳坡常
形成红松纯林,南坡的东部山地常伴生蒙古栎、水曲柳、糠椴、紫椴、春榆、黄菠萝、青楷
槭、色木及沙松、白牛槭、槲栎、扁核木等种类。由于伴生树种对水分差异等生态因子的适
应不同,在不同生境条件下红松林的混生树种也不同。在低洼的排水较差的红松林中,混生
树种以云杉、冷杉和落叶松为主;在较干燥的陡坡上混有蒙古栎,缓坡和斜坡上常见紫椴、
风桦、糠椴、色木与红松混生。
下木层多较发育,种类很多。主要种类有毛榛、械树属、忍冬属、花楸属、卫矛属、刺
五加属、山梅花属、溲疏、小蘖(三棵针)、佛头花、暖木条荚蒾等25种。在局部生境上有
喜光和耐旱的兴安杜鹃、胡枝子、暴马丁香等。
林下草本层种类繁多,生态类型多样,常见有35种以上。主要有乌苏里苔草、羊胡子苔
草、宽叶苔草及鳞毛蕨、蹄盖蕨等。林下草本活被物以耐阴中生植物为典型,但有些林型中
,也有驴蹄草、小叶樟等喜光、耐旱的植物侵入。
林内苔藓植物发育较弱,一般盖度不超过10一20%,有万年藓、曲尾藓等。此外,红松针
阔混交林内还有层间植物混生,如藤本的山葡萄、五味子、狗枣猕猴桃。在松花江以南的东
部山地有软枣子猕猴桃及蓝葛枣子猕猴桃。在与吉林相接壤的地带间可见到木通马兜铃。这
类藤本植物虽不多,但它们的存在,无疑说明该植被与古热带区系在发生和迁移上有联系。
红松针阔混交林为小兴安岭——老爷岭植物区的地带性植被,其土壤为典型的山地暗棕
壤。黑龙江省的红松针阔混交林据其分布的生境、主要建群种及各层次的优势种不同可划分
为7个不同类型群落。即:阳坡山腹部混生紫段的毛榛子——红松林;阴坡、半阴坡较潮湿地
段混有枫桦的灌丛——红松林;干燥的阳坡及脊部混生有蒙古栎的兴安杜鹃——红松林;缓
坡混生云冷杉的槭树——红松林;向阳缓坡地段的蕨类——榛子——红松林;低温谷地混有
水曲柳的珍珠梅——红松林。
红松针阔混交林木材蓄积量大。药用植物和药用食用真菌资源丰富。松林下有:党参、
黄芪、升麻、五味子、细辛、刺五加类及名贵美味佳肴的冬蘑、花脸蘑等丰富的资源。
红松针阔混交林受到破坏将发生不同的演替,形成各类型的次生林。如红松阔叶混交林
遭到破坏,形成杂木林或蒙古栎、白桦、山杨等先锋林种形成的次生林。这些次生林再继续
遭破坏,如多次采伐或火烧后则导致水土流失,局部生境变为干燥化,将发展成蒙古栎林。
反之,如果杂木林、山杨、白桦林受到长期养护,可逐步恢复到红松针阔混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