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域
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域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完达山和三江平原。
本区域由于受日本海的影响,具有海洋性温带季风气候,1月份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下
,7月份平均气温在20℃以上,积温为700—3200℃,无霜期为125—150天,年降雨量为450—
600毫米。
地带性土壤为暗棕壤,隐域性土壤主要是草甸土和沼泽土,其腐殖质化的强度明显大于
寒温带地区。
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域面积广大,山峦重叠,地形起伏显著,但海拔高度一般不超过13
00米。北部小兴安岭地貌和缓,海拔高度仅400—600米。南部为完达山,山势与小兴安岭相
近。东侧老爷岭,海拔500—800米间。西侧张广才岭海拔700—1300米间,仅其主峰大秃顶子
山在1700米。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域内除山地外,还有三江平原,海拨在100米以下。
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域地带性植被为红松阔叶混交林。北部与苏联远东地区之阿穆尔、
沿海地区毗邻,东南与朝鲜北部相联,共同构成远东针阔叶混交林区。东北部又与欧亚针叶
林区相联,致使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域植被种类组成中有鱼鳞云杉、红皮云杉、臭冷杉以及
兴安落叶松等耐寒植物侵入。在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域内一些海拔较高的山地上,植被有明
显的垂直分异现象。
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域划分为3个区7个小区。
一、小兴安岭红松阔叶混交林区
小兴安岭红松阔叶混交林区位于黑龙江以南、松花江以北地区,西北部与寒温带针叶林
区相连。这里是黑龙江省红松林集中分布的地区。地带性植被为红松阔叶混交林。随地势的
升高,植被具有垂直分布的特点。其垂直带谱为(以朗乡天边沟为例):
(1)亚高山矮曲带(1000—1080米);
(2)暗针叶林带(700—1000):云杉针叶林亚带、红松云杉林亚带;
(3)红松阔叶混交林带(350—700米)。
(一)小兴安岭北部红松云杉林小区
小兴安岭北部红松云杉林小区北接寒温带针叶林区,植被组成中混有一定数量的欧亚针
叶林区的成分,如鱼鳞云杉、兴安落叶松等。小兴安岭北部红松云杉林小区的红松阔叶混交
林中阔叶树种较少,常见的树种仅有紫椴、青楷子、花楷槭、蒙古栎等。从山麓至山脊广泛
分布的兴安落叶松林中,林下灌木层主要是毛榛子。在排水良好的山坡上有山杨林,在人类
活动频繁的地方有大片的蒙古栎林和蒙古栎黑桦林分布。
(二)小兴安岭南部红松阔叶混交林小区
小兴安岭南部红松阔叶混交林小区植被特点:红松比例大,较纯,阔叶树种较少。红松
阔叶混交林可划分为6个类型:(1)毛榛子红松林;(2)胡枝子毛榛子红松林;(3)羊胡
子苔草杜鹃红松林;(4)灌木红松林;(5)蕨类红松林;(6)沿岸红松林。
红松阔叶混交林被破坏后可形成杂木林、山杨林,长期受到破坏后可形成蒙古栎林。
在红松林内谷地上常有大小兴安岭的兴安落叶松林呈块状分布,并在较低的湿地上与红
皮云杉、臭冷杉、白桦等混交,面积不大。常见有4种类型:(1)沿岸落叶松林;(2)藓类
落叶松林;(3)草类落叶松林;(4)杜香落叶松林。此外,在低湿谷地上还有臭冷杉林分
布(俗称“臭山排子”)。
小兴安岭南部松阔叶混交林小区是我国主要木材生产基地之一。但因长期过度采伐,森
林资源受到严重破坏。据资料统计,伊春林区到19世纪末天然用材林将全部采光,而现有人
工林到那时还未达到成熟期。
二、长白山北部阔叶红松林区
长白山北部阔叶红松地区位于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域的南半部,由长白山系的余脉老爷
岭、张广才岭、完达山脉构成,地势起伏较大。
长白山北产阔叶红松林区受日本海的影响,夏季温暖多雨,7、8月平均气温20—22℃,
无霜期120—140天,适宜多种植物生长。
由于地势起伏较大,山峦重叠,植被垂直分布明显。以尚志县内大秃顶子山为例,垂直
带谱如下:
(1)高山灌丛矮曲林带(海拔1450—1760米);
(2)暗针叶林(云冷松林)带(900—1450米);
(3)阔叶红杉林带(600—900米)。
长白山北部阔叶红松林小区喜暖树种显著增加。如在小兴安岭红松阔叶混交林区常有的
喜温种类:沙松、白牛槭、柠筋槭、花曲柳、刺楸、千金鹅耳枥、水榆等。增加了亚热带的
种类,区内藤本植物极为丰富,如山葡萄、五味子、狗枣猕猴桃、木通等。
(一)完达山和张广才岭北部阔叶红松林及次生林小区
完达山和张广才岭北部阔叶红松林及次生林小区位于完达山张广才岭北部。地带性植被
为阔叶红松林。主要类型有:
(1)杜鹃蒙古栎红松林;(2)榛子椴树红松林;(3)灌木风桦红松林;(4)藓类云
杉冷杉红松林;(5)高草水曲柳红松林。
完达山和张广才北部阔叶红松林及次生林小区目前大片的原生植被已被次生林所代替。
面积最大的次生林是蒙古栎林,常见类型有:(1)杜鹃蒙古栎林;(2)绣线菊蒙古栎林;
(3)花曲柳栎林;(4)胡枝子蒙古栎林;(5)榛子蒙古栎林。其次为阔叶红松林被破坏后
形成的山杨林,常见类型有:(1)四花苔草山杨林;(2)柳树山杨林;(3)草类山杨林;
(4)毛边苔草山杨林;(5)胡枝子山杨林。此外,在沟谷和河流两岸有柳丛或胡桃楸,水
曲柳林分布。
(二)张广才岭、老爷岭、太平岭阔叶红松林小区
张广才岭、老爷岭、太平岭阔叶红松小区位于全区的最南端。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植物
种类极为丰富,群落结构也较复杂,植被分布如下(以海浪河上游为例):
1.红松林
红松林小区主要分布于海拔600—900米地段上。是张广才岭、老爷岭、太平岭阔叶红松
林小区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森林。主要类型有:(1)陡坡苔草红松林;(2)苔草榛子红
松林;(3)苔草蕨类红松林;(4)万年藓蕨类红松林。
群落中红松占优势。并混有大量的阔叶树种,常见有紫椴、枫桦、色木、黄菠萝、大青
杨等共有15种左右。本区特有的代表植物:鹅耳枥、花曲柳、白牛槭、紫杉、辽东栎。
2.暗针叶林
暗针叶林分布在海拔900—1450米和沟谷两岸。主要类型有:(1)岳桦云杉林分布于海
拔1400—1450米间,其上界与岳桦林相接,下界为越桔、偃松冷杉林。(2)花楷槭云杉林位
于海拔1300—1400米间,具有云杉林向岳桦林过渡的特点。(3)蕨类、灌木云杉林分布于1
000—1300米的各个坡向的缓坡或平缓坡上。这是云杉林中占据面积最大、最有森工价值的类
型。(4)藓类苔草云杉林分布于海拔900—1200米的南坡和西南坡。群落组成以云杉占优势
,并混有少量的冷杉、枫桦。
3.高山植被
高山植被类型仅见于张广才岭主峰大秃顶子山,海拔1450米以上的地段,分布着岳桦矮
曲林。
(三)倭肯河盆地苔草小叶樟草甸小区
倭肯河盆地苔草小叶樟草甸小区分布于沿倭肯河两侧的河漫滩、阶地至山麓台地。在河
漫滩分布苔草小叶樟沼泽化草甸,阶地分布杂类草草甸。
三、三江平原沼泽化草甸区
三江平原沼泽化草甸区位于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下游沿岸和三江平原地区。
三江平原沼泽化草甸区地势低平,海拔50米左右。河流常泛滥,形成大面积湿地和沼泽
。年平均气温在2℃左右,无霜期130天,年降水550—600毫米。
山麓地带分布着暗棕壤,丘陵和平原地带分布有草甸类土壤。
三江平原沼泽化草甸区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是小叶樟群落和苔草群落,在较高的砂丘
或丘陵上可见有乔木分布。
(一)富锦平原苔草小叶樟草甸小区
富锦平原苔草小叶樟草甸小区位于完达山以北的三江平原地区。广大低平地段植被以小
叶樟和苔草沼泽化草甸为主。小叶樟为优势种,混生湿生植物有泽芹、小白花地榆。在局部
海拔较高的岗地,排水良好,土壤干燥,有榛子蒙古柞林,其间偶有山杨和黑桦分布。乌苏
里江沿岸有沼柳灌丛和丛桦沼泽化灌丛。在常年积水的低洼地有芦苇群落。
(二)穆棱河兴凯湖平原小叶樟草甸小区
穆棱河兴凯湖平原小叶樟草甸小区位于完达山以南,包括穆棱河平原和兴凯湖平原。穆
棱河兴凯湖平原小叶樟草甸小区的植被:在较平坦地段上有杂类草草甸、丛桦小叶樟草甸;
低平地上有小叶樟沼泽化草甸和苔草沼泽;岗地上有蕨类茶条槭椴树群落和榛子蒙古栎林分
布;在小兴凯湖附近沙丘上有松树林及蒙古栎林分布;在个别较干燥的地段,如虎林地区的
平原小岗地上,偶见核桃楸、水曲柳、黄菠萝、黑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