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蜜源植物
黑龙江省可被利用的蜜源植物有80余种,分别属于35科、60余属。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1)紫椴(籽椴、小叶椴):椴树科、落叶乔木。省内主要分布于五常、尚志、阿城、
延寿、宾县、通河、木兰、抚远、饶河、宝清、勃利、依兰、汤原、桦川、集贤、绥芬河、
宁安、牡丹江、海林、穆棱、林口、蜜山、虎林等地。总面积有80余万亩。花期7—8月。泌
蜜极丰富,一朵花含蜜量为1.2—7.4毫克。常年单产20—30公斤,丰年可达50—100公斤。
紫椴蜜为淡白色味芳香的特级优质蜂蜜。
(2)糠椴(大叶椴、辽椴):椴树科、落叶乔木。省内主要分布在东宁、伊春、尚志、
佳木斯、黑河等地。花期比紫椴晚10天左右。7月中旬开花。如在大年提前1周开花。常年单
产30—50公斤。其蜜为浅琥珀色,甘甜可口,具浓薄荷香味,结晶细腻洁白,为国内特等花
蜜。紫椴和康椴的椴树蜜可年产5200多吨。
(3)胡枝子(俗称:梢条):豆科、落叶乔木。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完达山脉的低山
带。常与榛子形成灌丛,是仅次于椴树蜜的主要蜜源植物。花期为8—9月,泌蜜时间长达60
天以上。新蜜为浅琥珀色,结晶洁白,甜而不腻、味芳香,蜜质优良。是黑龙江省秋季主要
蜜源植物。常受阴雨低温影响产量不稳定。
(4)广布野豌豆(苕子):豆科、草本植物。广布于省内林区的林边、草地、田间,是
林区主要草本蜜源植物。花期7—8月。蜜浅白色、质浓稠、味芳香、结晶洁白。
(5)毛水苏:主要分布于三江平原地区。分布较集中连片,价值大的是合江地区、挠力
河两岸。毛水苏喜肥水,多在低洼地或荒地上生长,在草原上多与小叶樟混生。花期4—9月
,长达5个月左右。泌蜜极丰富,常年单产50—100公斤。蜜质稍稀、白色透明,结晶洁白细
腻,具浓郁的水苏花香味。
(6)白花草木樨(白香草木樨):豆科草本植物。省内主要分布于西部碱性草原和东部
荒山区,面积约100万亩。花期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丰年单产40—50公斤。新蜜为琥珀色、结
晶为乳白色,颗粒极细,浓稠透明,气味芳香,为优质蜜。
此外,黑龙江省还有60余种野生辅助蜜源植物,如柳属、榆、白桦、刺梅、东北珍珠梅
、唐松草……这类植物对蜂群的发展及蜂蜜、王浆的产量都有很大帮助。
黑龙江省林区还有藜芦、乌头、东北乌头、白藓皮、核桃楸、走马芹等6种有毒蜜源植物
,这些植物能使蜜蜂及人中毒,其中藜芦最多,毒性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