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森林资源及其分布
(一)森林资源
黑龙江省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62%,气温、降水、蒸发等都有利于林木生长
,近代开发较晚,故在本世纪初仍然是到处林海茫茫,林地面积3300万公顷,蓄积量40亿立
方米,森林覆盖率70%以上。但自沙俄修建中东铁路、关内移民,特别是东北沦陷后,森林资
源日益减少。1940年森林面积缩小到2577万公顷,蓄积量减少到30亿立方米,覆盖率为54.
9%。到1949年森林面积减少到2000万公顷,蓄积量减少到18亿立方米,覆盖率只有42%。
1949年后,虽然边采边育,但采育仍不协调,森林资源仍然不断减少。1985年,森林面
积为2317万公顷,其中有林面积1587.6万公顷,蓄积量13亿立方米。在有林地中天然林147
2万公顷,蓄积量12.64亿立方米,占总蓄积量的92.7%。人工林面积约116万公顷。全省人
均拥有林地面积0.49公顷,人均蓄积量42.6立方米,是全国森林资源最丰富的省区。
在黑龙江省森林资源中,用材林占88%,构成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的主体。有乔灌木120多
种,可供工业开发利用的有20多种,红松、白松、黄菠萝、水曲柳等树质优良,是国内珍贵
树种。防护林约140万公顷,占森林总面积的8.3%,居第二位。此外还有少量薪炭林、经济
林和特用林。
在森林中还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珍贵的野生动物资源有东北虎、梅花鹿、黑熊、
紫貂、獾、林蛙、丹顶鹤、天鹅、飞龙等。
有经济价值较高的山野果,如山核桃、山葡萄、刺玫瑰、树莓、草莓、山丁子、都柿等
。
有营养价值很高的山野菜,如蕨菜、黄瓜香、山芹、黄花菜、桔梗等,以及木耳、蘑菇
、猴头等。
有620多种药材,如人参、党参、五味子、刺五加、满山红、黄柏、平贝,细辛和黄芪等
,都被列为国家保护资源,这些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均居全国首位。
(二)森林资源分布
黑龙江省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东部山地,形成三大林区。
1.大兴安岭林区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地处大兴安岭北段。林地600多万公顷,约占全省林地面积的2
6%。其中有林地面积450多万公顷,占黑龙江省有林地面积的28%。木材蓄积量3.87亿立方米
,占全省木材蓄积量的28.4%。几乎全是天然林。但成过熟林比重大,占该林区蓄积量80%以
上。
大兴安岭主要树种为兴安落叶松、樟子松。此外还有云杉、白桦、山杨、蒙古栎等。它
们构成寒温带针叶林带森林类型。一般在海拔300米至800米山地广泛分布着耐寒的兴安落叶
松林,岭脊与阳坡则有樟子松林分布,山间谷地也有一些云杉林。落叶松采伐后如不及时更
新,则大部为白桦、山杨等落叶阔叶树次生林所代替。
2.小兴安岭林区
小兴安岭林区位于黑龙江省中北部,从黑河市延伸到松花江畔,范围涉及伊春、绥化、
黑河、鹤岗、佳木斯和松花江等7个地、市。小兴安岭山体不甚高峻,降水多,土质好,有利
于林木生长和林业经营。1985年有林地面积500余万公顷,占全省有林地面积29.8%。蓄积量
4.22亿立方米,占全省总蓄积量30.9%。其中天然林面积451万公顷,蓄积量4.15亿立方米
,成过熟林比重也占65%以上。
小兴安岭林区主要为温带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小兴安岭北部分布着一
些兴安落叶松林,中部和南部大部分为以红松为主的针叶阔叶混交林。红松树干高大通直,
材质优良。由于小兴安岭红松分布广泛,故被称为“红松故乡”。阔叶树常见的有紫椴、槭
、柞、榆、水曲柳、刺楸、毛榛子、胡枝子、杜鹃等。
小兴安岭林区森林主要分布在汤旺河流域、呼兰河流域以及巴兰河、梧桐河、逊河等各
河中上游山区。
3.东部山地林区
黑龙江省东部山地林区包括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和太平岭等山区。山川相间,水
土条件较好、降水较多,气温适宜,有利于林木生长。原始林同小兴安岭林区大体相似,只
是开发较早,森林资源大为减少。有林地面积约有450万公顷,占全省有林地面积的28.3%。
木材蓄积量4.23亿立方米,占全省蓄积量的31%。有林地面积中天然林面积400万公顷,蓄积
量4.11亿立方米,构成森林资源的主体。
东部山地林区森林类型一部分为红松阔叶混交林、云杉林、大部分为阔叶混交林、蒙古
栎林。阔叶树主要有蒙古栎、紫椴、白桦、山杨、春榆、黄榆、色槭、黄菠萝、水曲柳、胡
桃楸等,后3种为珍贵的“三大硬阔”用材林。
二、林业生产发展
(一)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开发利用和经营森林资源,在黑龙江省内建立森林工业局
和地方林业两大系统。森工局在全省建立了40多个林业局,310多个林场,240多个经营所。
40个林业局中有19个分布在小兴安岭林区,13个分布在东部林区,大兴安岭林区有8个。修建
森林铁路6000多公里,公路1.5万公里。30多年共生产商品木材3.5亿立方米。人工更新造
林3600万亩,其中保存下来的人工林达1500万亩,抚育幼林、改造次生林约1050万亩。
黑龙江省地方林业系统以植树造林和培养发展森林后备资源为主要任务。在全省范围内
,山区半山区以抚育天然次生林、营造用材林为主,平原区则以营造防护林为重点。防护林
包括松嫩平原中西部28个市、县的“三北”防护林、东部三江平原防护林和中部丘陵水土保
持林。为此在全省建立了350多个国营林场,13处种子林场,营造新林1500万亩,抚育天然林
1500万亩。滨绥铁路沿线和牡佳铁路沿线都可看到大片人工林,长势良好。西部28个市、县
营造农田防护林带,总延长达9万多公里。
(二)林业基地建设和布局
根据地理位置、林木生境条件和发展方向,黑龙江省林业基地发展主要有如下布局:
1.东南部山地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
东南部山地自然条件较好,比之北部大、小兴安岭,这里热量较丰、降水较多、土壤肥
沃深厚,对林木生长有利,年生长率可达2.5%,是黑龙江省内林木生长率最高的地区。因此
可建成集约化经营的速生丰产新型林业生产基地。东南部山地林内山产土特产品资源是全省
丰富的地区,适宜同步开发经营。
2.小兴安岭稳固的用材林基地
小兴安岭的红松林面积占全省红松林的79%,不仅材质好,而且单位面积蓄积量高达91立
方米/公顷。所以小兴安岭区森林资源丰富,优质用材面积大,交通便利,开发基础好,是
全国最重要的用材林生产基地,也是林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在树种发展上要首先确保红松的
主导地位,同时发展速生丰产的落叶松、大青杨等。
3.开发营建大兴安岭针叶林基地
大兴安岭分布在黑龙江省境内林区,60年代中期才开始开发,现在仍处于开发阶段。虽
然修了铁路、公路,但交通仍然不便。大兴安岭森林成过熟林占比重大,正在加快开发,加
速采伐进度,同时抓紧更新造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