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九节 食品工业及其分布

  黑龙江省农林牧副渔资源十分丰富,品种多、产量大,为发展食品工业提供了雄厚的物 质基础。食品工业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发展历史较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食品工业部 门越来越多,行业规模越来越大,在整个工业体系中始终保持重要地位。1985年全省有食品 工业企业2409个,产值34.62亿元,为1949年的19倍,居各工业部门第三位。主要部门有制 糖工业、乳品工业、粮油加工工业、酿酒工业、卷烟工业以及糕点、肉类加工、罐头、饮料 等。
    一、制糖工业及其分布
    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甜菜生产基地,每年种植面积超过500万亩以上,甜菜总产量400 多万吨,为发展甜菜制糖工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条件。
    黑龙江省是全国兴建甜菜制糖厂最早的省份。1928年首先建成阿城糖厂,1913年又建成 呼兰糖厂(即哈尔滨糖厂),但后来没有加快发展,始终停留在小规模低水平的生产状态。 1949年全省生产食糖8000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黑龙江省充分利用甜菜资源优势,在扩大原有糖厂的同时,积 极加快新糖厂的建设。在“一五”时期兴建了哈尔滨和平糖厂、讷河红光糖厂、佳木斯友谊 糖厂和齐齐哈尔糖厂,这样全省6大糖厂的日加工能力达到5000吨以上。在60年代、70年代及 其以后,制糖工业发展进一步加快,一大批中小糖厂先后建成,原有企业进行挖潜革新提高 生产能力。现在全省有大小糖厂30多家,其中日处理甜菜3000吨以上的有讷河红光糖厂、佳 木斯友谊糖厂和阿城糖厂;日处理2000吨的有哈尔滨糖厂、和平糖厂和齐齐哈尔糖厂;日处 理1500吨的有林甸、依安、宝泉岭、青冈等糖厂。其余皆为中小型糖厂。
    糖厂多数分布在松嫩平原,其次是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及其周围地区,基本上县县有糖 厂,全省25个大中型糖厂有22个在这个地区。这同甜菜生产分布一致,使糖厂布局趋向合理 。
    二、乳品工业及其分布
    黑龙江省草原辽阔,饲养奶牛、奶羊的基础较好,是全国养奶牛最多的省份,鲜奶产量 居全国首位。这些良好的条件是黑龙江省发展乳品工业的一大优势,使它成为省内重点发展 的行业之一。
    黑龙江省乳品工业最早出现在1920年,但大多为落后的手工作坊,只能生产少量的奶酪 、奶油等产品,而且到1937年后几乎全部停产。
    1949年后,首先在哈尔滨奶牛场兴建了奶品厂,其后于1952年兴建了哈尔滨、一面坡、 昂昂溪、杜尔伯特、萨尔图、喇嘛甸、横道河子等17个乳品厂。在“一五”时期先后在哈尔 滨、肇东、安达、肇源、绥化、富裕等地建办较大规模的乳品厂。使乳品工业成为省内一个 重要工业行业。尤其是1978年以后,为了充分发挥耕地多、农产品多、农副产品多和草原多 的地方优势,省内确立了大力发展奶牛业,加快发展乳品工业的战略方向,使黑龙江省乳品 工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老厂进行改造扩建,提高生产能力,新厂不断建成投产。19 81年乳品加工厂达到45家,日处理鲜奶能力达到630吨,全年乳制品产量达到10688吨,占全 国乳品总产量的23.5%,居各省之首位,而且发展势头仍然很猛。到1985年全省养奶牛25. 8万头,产牛奶43万吨,①(①黑龙江省1987年统计年鉴185页。)乳品厂发展到近70家,乳 制品产量达到47227吨,其中奶粉45620吨。②(②黑龙江省1987年统计年鉴320页。)黑龙江 省乳品工业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及其周围高平原地区。如绥化地区、齐齐哈尔市各县以及哈 尔滨市及其周围各县均有乳品厂。其中以安达的黑龙江乳品厂规模最大,日加工能力达到20 0吨。大庆、哈尔滨、齐齐哈尔和双城等地的乳品工业也有较大规模。密山县境内的完达山乳 品厂是黑龙江省东部地区较大的乳品生产企业。在全省大力发展乳品工业的过程中,有的企 业规模与奶牛饲养量不相适应,有的地区乳品业发展不协调。厂大厂多,造成加工能力大而 鲜奶供应不足的局面。滨洲铁路沿线的哈尔滨、肇东、安达、杜尔伯特、齐齐哈尔、龙江等 市、县及其邻近地区,草原广阔,甜菜种植多,是奶牛养殖基地,尤其交通方便,人口稠密 ,乳品市场大,是乳品工业最集中的分布地带。
    三、粮油加工工业及其分布
    黑龙江省是全国春小麦、大豆最大产区。其他粮食产量也较多。全省有3200多万多人口 ,其中城市人口1000多万,所以粮油加工工业的原料条件与产品消费条件都比较优越。但中 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却十分落后,除哈、齐、牡、佳等少数较大的火磨、油厂外,其余皆为 手工作坊小厂。
    1949年后,一方面恢复、改造原有企业,更新设备,改进工艺扩大生产能力,同时又新 建、改建100多个粮油加工企业。最近几年又进一步新建改造了6座制粉厂以及哈尔滨、齐齐 哈尔、鸡西和鹤岗的制油厂,其中新建的哈尔滨制粉厂,其规模居东北首位。1985年全省有 粮食加工企业604家,植物油加工企业492家。粮油加工工业产值17.73亿元,居食品工业各 行业的第一位。粮油加工设备与工艺都有较大改进,制油厂全部采用液榨法和浸出法,制粉 厂广泛采用“前路出粉”、“升温润麦”与“风运”等新技术。玉米加工采用统筹法,使粮 食与饲料分部位利用,大大提高了利用率与利用价值。
    粮油加工工业分布依据粮油产区和粮油消费需要,在地域分布上既普遍又集中。大中城 市和工矿区、林区、农垦中心,是黑龙江省粮油加工业的主要分布中心,尤其是哈尔滨市, 是全省最大的粮油加工工业中心。各县、市、乡、镇也都有规模不等的粮油加工工业,广大 农民做到就近加工,就地消费。
    四、酿酒工业及其分布
    黑龙江省是重要农业大省,玉米、小麦、高粱、水稻等粮食产量多、质量好,且有较大 的生产潜力。南、北山区丘陵盛产各种山野果,山葡萄、都柿等质佳量多,仅山葡萄年收购 量可达1000吨以上。所以黑龙江省发展酿酒工业具有很大的资源优势。但1949年前,酒类工 业大多为手工作坊,生产水平很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黑龙江省充分发挥酿酒资源 优势,把制酒工业同制糖、乳品、造纸并列为重点发展的轻工行业,加快了黑龙江省制酒工 业的发展。其中啤酒工业重点改造了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等大中城市和林、 矿区24个啤酒厂,年产能力扩大到30多万吨。白酒生产也大大提高。1985年全省制酒企业41 0多家,生产白酒18万吨、啤酒36.6万吨,为全国生产啤酒较多的省区之一。黑龙江省逐步 成为全国酒类生产和酒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
    黑龙江省制酒工业分布比较广泛,但以大中城市和林矿区比较集中。哈尔滨市是省内制 酒工业最大中心。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双鸭山、富裕、玉泉、一面坡、横道 河子、密山、黑河、绥化、绥滨、绥芬河等市、县、镇的制酒工业也有相当规模。
    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以及哈尔滨等大中城市,是主要粮食产区和人口集中地区,所以制 酒工业是以生产白酒和啤酒为主。而东部、北部山区和半山区,山野果及人工栽种的酒料果 类丰富,所以是黑龙江省果酒生产的分布地区。
    五、卷烟工业及其分布
    黑龙江省种植烟草的条件较好,而且有较长的种植历史。过去以黄烟、晒烟为主,尚志 县亚布力一带的晒烟质量上乘,被誉为关东烟。但烤烟很少种植。直到60年代以后烤烟种植 面积才逐年扩大,产量不断增多,为卷烟工业提供了原料保证。1985年烤烟总产量达到6695 0吨。
    黑龙江地区卷烟工业始建于1904年哈尔滨的“老巴夺父子烟草公司”,直到1949年前后 仅此1家。1949年产卷烟8000箱。1949年后该厂改名为哈尔滨卷烟厂,并进行了多次改造扩建 ,成为国内大型烟厂之一。1970年后在烟草主要产区的海林、林口、穆棱、绥化和富锦等地 先后兴建了卷烟厂。1985年全省卷烟产量达到39.91万箱,产值2.25亿元。卷烟工业成为黑 龙江省创收利税的重要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