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岛屿
第三节 岛屿
一、黑龙江
古城岛 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漠河县兴安乡大河西村对面黑龙江主流中国一侧,隔江相望原雅克萨城(今俄罗斯阿尔巴津镇)。河间岛,呈椭圆形。由19岛组成,长约5.25公里,宽约2.75公里,面积约11平方公里。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2年),在岛上设置阿穆尔卡伦(哨所),清军收复雅克萨城时建有指挥部和营寨。岛上有古城遗址,故称此岛为“古城岛”。原为额木尔乡古城村及乡政府驻地,人口200多。1961年额木尔公社机关从岛上迁至兴安村。因黑龙江水患,古城村于1985年被黑龙江春汛冲毁后,全村居民从岛上迁出,建立古城新村。岛上只剩下1栋二层楼房,供旅游参观者和村民耕地住宿用。岛屿与西岸通渡船。
鸥浦老街基岛 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呼玛县鸥浦乡境内黑龙江主流中国一侧。冲积岛,面积约1.5平方公里。清代曾于岛上设置倭西门卡伦,后改设倭西门县佐和鸥浦县,倭西门改为鸥浦街。1936年鸥浦县治所迁至今鸥浦村,原址称鸥浦老街基,故称此岛为鸥浦老街基岛。1945年我居民在岛上居住、种地。1959年后,呼玛县鸥浦生产队社员每年在岛上种地、打草。
吴八老岛 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呼玛县鸥浦乡三合站村上游200米,黑龙江主流中国一侧。昔有绰号“吴八老”的农民全家居住岛上,因而得名。由黑龙江冲积而成。由2岛组成,面积约1.6平方公里。清代于岛上设有卡伦。中华民国年间,三合站农民吴相连(即吴八老)全家五口人,居住在岛上开设酒柜,耕种土地。此后,一直由三合站村民在岛上生产。今岛上垦有耕地600亩,仍由三合站村民经营生产。
尹家大岛 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呼玛县呼玛镇西北130公里黑龙江主航道中国一侧,归呼玛县鸥浦乡管辖。昔有尹姓人家居于岛上,岛与西岸相连处有一大沙滩,放排人称之为“炕”,故名“尹家大炕岛”。“大炕”乃贬义词,故改今名。因附近有老卡村,又名“老卡岛”。岛屿附近水浅流急多暗礁,是黑龙江航道四大险滩之一。由12岛组成,面积约2.9平方公里。岛上多灌木。
河东套子岛 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呼玛县呼玛镇西北80公里黑龙江主航道中国一侧,归呼玛县鸥浦乡管辖。因其处于怀柔站河东侧,故而得名;又因位于怀柔站村下游,又名“怀柔站下套子岛”。冲积岛。由4岛组成,面积约2.9平方公里。岛上生长柳、榆等疏林,有耕地。
中地营子岛 又称“张喜胜套子岛”。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呼玛县西北黑龙江主流中国一侧,属呼玛县金山乡管辖。冲积岛。昔有农户张喜胜在岛上垦殖,故名。岛屿呈三角形,面积约9.3平方公里。岛上有耕地。
大黑通岛 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黑河市北境霍尔沁村下游3.5公里,黑龙江主航道中国一侧,距我岸50米,属黑河市张地营子乡管辖。因岛屿较大,本世纪20年代,岛上生长着高大茂密的树木,树林内黑暗,故得名“大黑通岛”。岛长约4公里,宽约1公里,面积约2.6平方公里。中华民国初期,属瑷珲县二道卡管辖。今岛上生长有柳树、饲草等,并有耕地1100亩。
大黑河岛 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黑河市东北隅黑龙江主流中国一侧,距南岸70米,北以黑龙江主流为界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为邻。冲积岛。黑河市昔名大黑河屯,岛屿位于大黑河屯附近,因而得名。岛屿呈长条状,长3000米,宽450米,面积0.87平方公里。岛上生长松、杨、柳等疏林。1919年我居民即在岛上建房居住、耕种,到1929年增至9户50多人,开垦耕地200余亩。80年代初,岛上有居民住宅8栋,耕地450亩。1991年岛屿西段辟为中俄民间贸易大市场,占地1.54万平方米,建有贸易区、停车场、服务区。岛屿与南岸之间建有斜拉式桥梁。
黄河口岛 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黑河市区东8公里黑龙江主航道中国一侧。上游有小黑河岛,下游有女雅通岛,归黑河市幸福乡管辖。因其处于精奇里江(俄称结雅河)与黑龙江汇合处,“精奇里江”满语意为“黄色的河”,因而得名。冲积岛。呈长条形,长1000米,宽400米,面积0.28平方公里。岛上生长柳树和牧草,附近水域产江鱼。清代晚期,归小黑河屯管辖。中华民国成立后,1916年我居民在岛上建房,开设酒铺。东北沦陷后,日伪警察建有碉堡,并驻守巡逻。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历年由我小黑河村、长发村居民上岛砍柴、放牧、捕鱼。
下马场大通岛 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黑河市境内黑龙江主流中国一侧,原称“塔头通”和“大通岛”,属黑河市西岗子镇管辖。因位于下马场村附近而得名。冲积岛,长5000米,宽1000米,面积约5.2平方公里。岛上生长柳、榆、杨等树木。附近水域产江鱼。
二道卡岛 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黑河市区西北65公里黑龙江主流中国一侧,属黑河市张地营子乡管辖。河间岛。清代在岛上设有卡伦(即哨所),自瑷珲城至此为第二卡,故名“二道卡岛”。岛屿呈长条形,长3500米,宽750米,面积约2平方公里。岛上生长有柳树等植物,一部分地方已垦为耕地。附近水域产江鱼。岛上建有6栋房屋,我当地居民一直在岛上耕种、捕鱼等。
嘎牛户西套子岛 位于黑龙江省北部逊克县境内黑龙江主流中国一侧,其东5公里有嘎牛户东套子岛,属逊克县干岔子乡管辖。因岛屿处于嘎牛户村西黑龙江河套上,故以村名命名。冲积岛。呈椭圆形,全长约3.7公里,宽约2.5公里,面积约5平方公里。岛上多柳、杨、柞等树木,产五味子,并产砂金。附近水域水产资源丰富。多年来我当地居民在岛上砍柴、放牧、捕鱼、掏金、采药等。
嘎牛户东套子岛 位于黑龙江省北部逊克县干岔子乡河东村正北黑龙江上。因其处于嘎牛户村东江套子上(其西5公里有嘎牛户西套子岛),故名。冲积岛。呈长条形,由3岛组成,全长约6.3公里,宽约0.9公里,面积约5.3平方公里。岛上多柳、杨树等,产五味子、沙金,附近水域产江鱼。1911年(清宣统三年),干岔子居民即在岛上开设“王发合”酒柜(酒店)。当地居民历来在岛上淘金、采药、打柴、捕鱼。
霍尔莫津岛 满语称“安巴通岛”,即“大通”的意思。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孙吴县沿江乡境内,黑龙江主流中国一侧。北有长条通岛,东邻黄土埃子岛。因位于西霍尔莫津村对面,故名。冲积岛。由8岛组成,全长约3.5公里,宽约1公里,面积约3.3平方公里。岛上生长柳、杨、榆、黄菠萝、水曲柳等疏林,产五味子、山葡萄、山丁子果等。附近水域产江鱼。
从17世纪60年代建立霍尔莫津屯起,此岛即由我居民进行砍柴、放牧、捕鱼、狩猎、采药等生产活动。清末,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瑷珲居民李振海在岛上开设“双和盛”酒柜,兼设木柈场,直至东北沦陷,日伪“归屯并户”,居民被迫离岛。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居民复又上岛生产。
王阿木河岛 位于黑龙江省北部逊克县西35公里,逊克、孙吴两县交界的黑龙江主流中国一侧,分属逊克县和孙吴县管辖。冲积岛。由5岛组成,曾名“何地营子岛”。全长约12.7公里,宽约1.6公里,面积约14.5平方公里。清末,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沿岸居民开始登岛垦荒耕种,因车姓人较多,故又称“车地营子岛”。岛上有大片草原,并生长柳、榆等树木。有狐狸、貉子、狍子、黄鼬等野生动物。产五味子、黄莲等中草药等。附近水域产江鱼。我哈达沿、何地营子居民,每年在岛上进行生产活动,建有草房和大片耕地。
干岔子岛 位于黑龙江省北部逊克县奇克镇西黑龙江主流中国一侧。因其临近干岔子村正北,故名“干岔子岛”,或称“北套子”。冲积岛。由5岛组成,全长约6.5公里,宽约3公里,面积约19.3平方公里。清末,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前,即有此岛。原为7个岛组成,由于洪水冲击,沙砾淤积,已连成4个岛。中华民国时期,中国劳动人民登岛淘金者络绎不绝,最多时达千余人,并在岛上开设酒店、烟馆和赌场等。今岛上生长柳、杨、黄菠萝等树和草本植物,有耕地3000亩,并产砂金。附近水域产江鱼。
布拉罕岛 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嘉荫县常胜乡境内,黑龙江主流中国一侧,距我岸50米,距俄岸1000米。“布拉罕”,鄂伦春语“佛”的意思。因岛屿南面的江岸山头上有块巨石,形似“佛头”,故名。由3岛组成,全长约5.6公里,宽约2.7公里,面积约6.2平方公里。清末,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乌云地区居民赵永、杨喜久和四五户鄂伦春人在岛上居住,并进行生产活动。中华民国成立后,岛上居民逐渐增多,到东北沦陷初期岛上居民增加到20余户,60余人,在岛上耕种、捕鱼、狩猎、砍柴,并开设酒店和杂货铺。1938年秋,伪满为加强控制边境居民,推行“归并村屯”政策,岛上居民被强行迁至常家屯居住。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附近居民仍旧登岛进行生产。今岛上有自然生长的柳、榆等树和各种草本植物,有耕地3300亩。
分水岛 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嘉荫县向阳乡境内,黑龙江主流中国一侧,距我岸280米,距俄岸2200米。因其面积较大,江水从岛屿两侧分流,故名“分水岛”。冲积岛。由14岛组成,全长约14.5公里,宽约2.7公里,面积约22.8平方公里。中华民国初期,属乌云县管辖,岛上先后设有“新发隆”、“双庆和”等4家酒店,1928年被黑龙江洪水冲毁。此后,乌云、雪水温等地居民在岛上采金或在附近水域捕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鳇鱼卧子屯居民在岛上开荒耕种,并建有“地营子”。岛上资源有柳、榆、水曲柳等树木和大片草原,有耕地5250亩,并建有房屋。附近水域盛产各种鱼类。岛上还有中国设置的663、664、665三处航标。
大江通岛 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萝北县肇兴乡附近的黑龙江主流中国一侧。冲积岛。曾名“圈河通”、“大亮子江通”、“高丽夹信子”、“周德贵亮子”,又因出鱼多而称“小钱柜”。由两个岛组成,长约5公里,宽约2.2公里,面积约7.5平方公里。岛上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生长有杨、柳等多种树木,狍子、狐狸等野生动物也多有出没。周围水域盛产各种鱼类,是当地渔民的渔业生产基地,县打鱼队常年在岛上作业。
施家亮子岛 又名“张腻歪亮子”。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绥滨县境内,黑龙江主流中国一侧。冲积岛。由6岛组成,长约8公里,宽约3.5公里,面积约23.2平方公里。中华民国初年,我国居民张福顺(外号张腻歪)在岛上挡亮子捕鱼,故名“张腻歪亮子”。东北沦陷后,我居民施云龙在岛上挡亮子,而改称“施家亮子岛”。岛上生长柳、榆、杨树等,附近水域盛产各种淡水鱼。岛上有捕鱼房舍1所。
哈鱼岛 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同江市街津口西6公里黑龙江上,归街津口赫哲族乡管辖。原名“倪汉都通”(赫哲语)。1918年即有赫哲人在岛上居住,以捕鱼、狩猎为生。因该岛地近哈鱼屯,故历来称其为“哈鱼岛”。由14岛组成,长约7.5公里,宽约4.9公里,总面积约25.9平方公里。岛上柳、柞、榆树等林木丛生,附近水域水产富庶,历来为街津口群众捕鱼、狩猎生产之地。
焦家亮子岛 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同江市王家店北一公里处黑龙江上。该岛形成于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1931年前曾有名为焦庆和的同江县居民在岛上居住,以挡亮子捕鱼为生,后被人们称为“焦家亮子岛”。后来,在岛上形成一个赫哲族的村落。全岛由4岛组成,长约7公里,宽约5公里,总面积约28.4平方公里。岛上柳、柞树林生长茂密,野生动物繁多,附近水域盛产鱼类。
董喀叭亮子岛 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同江市三村乡东北3公里黑龙江上,距俄岸边2300米,属同江市三村乡境内。该岛形成于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中华民国时期,1930年有一外号董喀叭的人住在岛上,以捕鱼(挡亮子)为生,故取名“董喀叭亮子岛”。东北沦陷时期,曾于岛上设有哨所,对进出口船舶进行盘查。由6岛组成,全长约9.1公里,宽约3.1公里,面积约17.2平方公里。附近水域盛产鱼类,历来是三村一带居民的渔业生产基地。
雪那洪岛 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同江市八岔乡0.6公里的黑龙江上,在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境内。“雪那洪”,赫哲语“丛林茂密”之意。由4岛组成,长约4.95公里,宽约3.5公里,面积约10平方公里。1915年,岛上即有人捕鱼、狩猎、砍柴。岛上长满柳树、牧草,附近水域水产丰富,是八岔乡的渔牧业生产基地。
青黄鱼通岛 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同江市八岔乡西11公里的黑龙江上。因其附近水域盛产青根鱼、鳇鱼,故得名“青黄鱼通岛”。该岛形成于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1939年岛上有人从事渔业生产。由8岛组成,长约5.6公里,宽约2.15公里,面积约7.2平方公里。中华民国初年,我国尤英财等20余户居民经常在岛上种地和在附近捕鱼。1945年后,抚远县八岔屯居民常住岛上捕鱼。柳、柞等树木遍布全岛。附近水域盛产鱼类,是天然的渔场之一。
八岔岛 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同江市八岔乡西北黑龙江主流中国一侧,在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境内。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开始有赫哲族居民在岛上挡亮子捕鱼。因岛上地势低洼,赫哲语称“八卡”,后称“八岔岛”。由14岛组成,南北长约5公里,东西宽约10公里,总面积约45.6平方公里。岛上生长柳树、柞树等,周围水域广阔,水产资源丰富,盛产大麻哈鱼等。附近村民在岛上耕种、捕鱼。
大夹信子岛 又名“生德库夹信子”、“抚远大夹信子”。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抚远县北部,黑龙江主流中国一侧,距我岸1000米,距俄岸1400米,隶属抚远县抚远镇管辖。冲积岛。由9岛组成,全长约7.5公里,宽约1.5公里,面积约8.5平方公里。中华民国成立之初,因该岛位于生德库村河口,故称“生德库夹信子”,后以距抚远县城较近而改称“抚远大夹信子”。岛上生长柳树和灌木丛以及杂草等。附近水域盛产鲟、鳇、鲫等各种鱼类。由抚远渔场利用管理,产鱼期渔民在岛上搭设临时帐篷居住。
抚远三角洲 又名“黑瞎子岛”。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的三角地带,西面为抚远水道,北面和东南面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故称抚远三角洲,是一个三面环水的封闭岛屿。河间岛。全岛包括黑瞎子岛、银龙岛、明水岛、小河岛、枫岛、菊花岛、东家岛、旗岛、久良岛等岛屿,其中黑瞎子岛最大,故称“黑瞎子岛”。抚远三角洲东西长约58.85公里,南北宽约14.01公里。全岛面积,旱季水小时为350平方公里,汛期水大时为327平方公里,海拔39米。全岛地势低平,江汊纵横,分布有大量沼泽、湿地。土质肥沃,草地广阔,部分已垦殖,产小麦、马铃薯和饲养奶牛。周围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水域,盛产大麻哈鱼和鳇鱼、鲟鱼等冷水鱼类。
二、乌苏里江
珍宝岛 位于黑龙江省东部虎林县偏东北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由大小岛屿组成,其状如元宝,故名。冲积岛。面积0.68平方公里。岛屿与西岸有小桥相连,属中国管辖,中国居民一直在岛上从事生产活动。1969年3月,在岛上发生中苏边境事件而驰名中外。岛上自然生长有柳、榆树和各种草木植物,并建有木制长廊、小桥等,风景秀丽,饶河县已辟为旅游点。
七里沁岛 位于黑龙江省饶河县境南端五林洞乡东部,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因其处于七里沁河口,故名。冲积岛。由5岛组成,南北长3800米,东西宽1800米,面积约3.5平方公里。地势平坦,生长榆、柳、山葡萄、绣线菊等植物。历来为我国居民居住和捕鱼场地。1968年1月5日,发生七里沁岛事件,苏联边防当局派出大批军人、装甲车登岛,打死、打伤我居民多人,中国方面向苏联方面提出严重抗议。
新兴洞岛 位于黑龙江省饶河县东部新兴洞村正东乌苏里江上,主航道中国一侧。冲积岛。由1岛和3个沙洲组成,南北长5950米,东西宽1070米,面积约3.8平方公里,距我岸150米。该岛原为大小6个岛组成之群岛,后因洪水冲涮淤积,连成3个岛。岛上生长着榆、桦、柞、柳树和绣线菊等植物,附近水域产大麻哈鱼和鲤鱼等。历来为我新兴洞一带居民之渔猎区,20世纪20年代在岛上建有房屋。东北沦陷后,日伪军警禁止渔民上岛生产。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国渔民一直在岛上捕鱼生产,并由我边防管理。但苏联地方当局乘我国“政治动乱”之机,将巡逻线伸入该岛西侧我方水域,冬季在冰上钎插柞树界桩。1969年后又多次绑架我国渔民,在江中用军艇撞翻我进行捕鱼生产的渔船,抢夺网具等,我居民据理斗争。该岛仍为我国饶河县四排、西通村居民捕鱼生产,并由我国边防军控制。
偏脸子岛 又名“南通岛”。位于黑龙江省饶河县东北部乌苏里江上,叉鱼泡入江口处,距我岸100米,距俄岸560米。冲积岛。由8岛组成,南北长9250米,东西宽1350米,面积约3.5平方公里。岛上多柳树,附近水域产江鱼。本世纪初,一直为饶河县挠力河口(今东安镇)居民捕鱼、打柴,并建有房舍。
三、松花江及其它江河
太阳岛 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市区松花江北岸,与沿江斯大林公园、九站公园隔江相望,是闻名中外的旅游风景区。为松花江中的沙丘岛,面积约38平方公里。很早以前就有渔民在这里捕鱼,所产“鳊花鱼”,满语称为“太要恩”,汉语谐音为“太阳”,太阳岛因而得名。清代岛上荒草杂树丛生,中华民国和东北沦陷时期始有野游、野浴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哈尔滨市逐步将太阳岛建成避暑、疗养、旅游胜地。岛屿南侧沿江筑堤,辟为带状公园。1964年正式列为太阳岛风景区。全岛现已建成野浴区、公园区、疗养别墅区和服务区。
太阳岛中部水域颇具江南水乡景色,建有“水阁云天”,为园中之园,有长廊、方阁、太阳湖、荷花池;太阳山是由假山石堆砌而成,石缝间栽植赤松、樟子松等常绿树,主峰有“清泉”泻出,分三级跌落山下,泉水叮咚。西半部集中了游戏区、体育活动区和游览区,并建有“青年之家”。东半部是草茂林丰的安静休息区,建有别墅和疗养院(所)。岛南天然的江心岛野浴场,面积约1400亩。炎热的夏日,莹莹的水面上,人头涌动,不可胜数;漫漫的沙滩上,长幼悉来,人山人海,多者一天登岛20多万人。一曲《太阳岛上》,唱出了游人的心声:“美丽的太阳岛,多么令人神往!”
明月岛 原名“泗水岛”。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区西北7公里的嫩江中游。江心岛。它形同一弯明月倒映在嫩江江水之中,故取名“明月岛”。岛屿东西长约4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面积约7.6平方公里。自然环境优美。岛屿地势蜿蜒起伏,草甸、沼泽错落,两条小河和5个岛中湖点缀其间,500余种植物和15万株树木覆盖着连绵沙丘。春夏时节,树林葱郁,草木繁茂,江鸥、翠鸟、云雀、百灵等争鸣斗艳。周围碧波环绕,水阔天远。岛上,清末有龙王庙,1925年修建了万善寺。当年人们来这里祭祀神灵,祈祷风调雨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1982年正式辟为自然景观和古典建筑兼顾的风景游览区。
整个岛域分设森林区、园林植物区、园林生产区、体育活动区和游览区。在中心游览区内,修茸一新的四大古建筑,飞檐画栋,气宇轩昂,颇具北方民族特色。楼阁内的玉皇大帝、太白金星、托塔李天王等彩雕,情态各异,造型逼真。设计精美别致的四角、六角和八角清式古亭,绘制了艳丽夺目的9幅大型壁画,供游人观赏。环岛建有全国最长的儿童小铁路4.5公里,乘车可游览全岛风光。
柳树岛 位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市区北侧松花江上。河间岛,由松花江冲刷而成。曾名“江通”,又因岛上柳树丛生,故称“柳树岛”。岛屿东西长5.6公里,南北宽2.7公里,面积11.7平方公里,是松花江下游最大的江心岛。岛屿土地平坦,土壤为沙质土。树木丛生,有白杨、松树、山丁子、柳树等,以及小叶樟等草本植物。岛上栖息着山鸡、水鸭、野兔等野生动物。夏季是野游、野浴、野餐的理想去处,冬季是天然冰雪活动场所。佳木斯市已辟为游览地。
雁窝岛 位于黑龙江省宝清县境东北部,挠力河南岸,属三江低平原区。是一个由挠力河、宝清河和镜面湖环抱的荒岛,方圆200平方公里。昔日,这里三面环水,一面沼泽,春夏秋三季,岛上草茂柳密,大雁、仙鹤、天鹅等飞禽在岛上筑巢栖息、繁衍,故名“雁窝岛”。说其是岛,实为一块茫茫的沼泽地。沼泽密布,车马难进。1957年3月,八五三农场组成垦荒队,涉水进岛,安营扎寨。10月1日,正式宣布雁窝岛分场成立。垦荒队员以顽强的毅力征服了“沼泽地”、“大酱缸”,当年开荒2万多亩,并部分播种。一部电影《北大荒人》,雁窝岛之名传遍全国。1961年,国家副主席董必武亲笔为“雁窝岛”题名。经过数十年的截流疏浚,架桥筑路,造林修渠,垦殖建设,如今“沼泽变通途,沃野变粮仓”,成为著名的垦区。今为八五三农场四分场,有耕地18万亩,人口5000余人,农业机械化程度达95%,主产小麦、大豆。雁窝岛部分区域已辟为水禽自然保护区。
在挠力河南岸,有古城1座,属铁器时代城址,名为“雁窝岛古城”。古城呈方形,周长841米。城墙现存残高1米,墙基底宽13米、顶宽3米。南墙有城门,设有瓮城。墙为夯土版筑。城外四周有城壕,宽4米,深2米。城北30米处有古墓群,曾出土磨制骨鱼镖、骨镖;铁刀、铁扣;手制黑陶罐、红衣陶片、黄褐陶片等。古墓群与古城应属同一时代。
长林岛 原名“长林子”。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宝清县境内,七星河与挠力河汇合的三角地带,形成一个宽广的湖泊,中央有一块突出水面的陆地,丛林尽生,故称“长林子”。1963年,中央新闻制片厂来此拍摄反映垦荒战士艰苦创业为内容的新闻纪录片“长林岛”,从此“长林子”改名为“长林岛”,今为国营五九七农场四分场场部所在地。
长林岛总面积385平方公里。由于它的战略地位和自然隐蔽条件,东北沦陷时期曾是抗日联军的密营地。1957年,农垦部部长王震指示八五二农场黄振荣场长开发长林岛。黄振荣组织临近长林岛的八五二农场三分场第三生产队全体干部、工人进岛开荒。1958年数百名转业官兵分批进岛扩大开垦,到1959年发展成为五九七农场四分场。1992年全分场的耕地已发展到21万亩,号称“五朵金花”的23队、24队、25队、27队、30队经济效益在全场始终名列前茅。
长林岛三面环水,水草茂密,是水禽天鹅、丹顶鹤、野鸭等良好的栖息场所,为县级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