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化工医药保健品出口有一个发展过程。化工工业自60年代起逐步发展起来,提
供石油、有机化工产品、无机化工产品、橡胶制品等化学工业品出口,品种不断增多并形成
系列;药材资源得以开发利用,从单一出口中药材,发展到出口中成药,从70年代起又开发
出口保健品。
一、化工产品
1954年省杂品出口公司经营化工商品出口,当时仅出口硬脂酸一个品种。1957年陆续增
加硫化砼、酒精、轮胎、绝缘漆、赤磷、苯胺6个品种。其中轮胎销售市场稳定,出口数量逐
年增加,成为省传统出口商品之一。1961年黑龙江省化工进出口分公司成立,1962年开始经
营原油出口,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的60%,出口创汇居全省大宗骨干商品之首。1963年出口
化工商品已达17种,数量6万余吨,出口创汇252万卢布。这些石油化工商品主要销往朝鲜、
苏联、越南等国家,同时也有部分商品调拨口岸,对资本主义国家出口。1977年开辟对资本
主义国家直接出口业务,出口品种发展到40多个,调拨出口1020万吨,自营出口3.4万吨,
出口创汇712万美元。1985年出口品种增加到60多个,主要出口原油、柴油、航空煤油、石脑
油、硼酸、小苏打、电石、糠醛等石油化工商品,销往朝鲜、美国、日本、香港、澳门、英
国、加拿大、新西兰、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波兰、苏联、罗马尼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调拨出口总值23.03万元人民币,自营出口创汇1404.2万美元。
(一)轮胎
轮胎属于传统骨干出口商品。出口轮胎生产厂家为牡丹江国营桦林橡胶厂,主要生产载
重汽车、客车、轻型货车、旅行车、农业拖拉机用的轮胎,品种多样。“桦林”牌大规格轮
胎以耐磨抗拉、抗刺、抗扎、坚固耐用、高速行驶时安全可靠的特点,多次被评为部优产品
。
1955年起,对朝鲜出口2500套。从1957年到1966年,调拨口岸出口11.28万套,直接出
口10.75万套。从此外销渠道逐年扩大,1971年以直接出口为主,至1985年累计出口18.33
万套。在销往朝鲜、东欧国家和地区的同时,市场扩大到香港、新加坡、巴基斯坦、孟加拉
、尼泊尔、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形成固定的销售市场。
(二)原油
原油是国家统一分配的出口商品之一。黑龙江省原油出口数量一直占全国出口总量的60
%以上。它不仅是黑龙江省大宗的出口商品,也是全国大宗的出口商品。
1960年大庆油田开始开采原油,1962年底产油量达439万吨,当年黑龙江省首次对朝鲜出
口原油3.1万吨。1963至1964年对朝鲜出口量两年增长到15.22万吨,1965至1971年7年间对
朝鲜出口发展到82.78万吨,1972至1975年4年间对朝鲜出口量累计达到267.02万吨。1973
年黑龙江省开始对日本出口原油,打开了资本主义市场。1976年,陆续扩展到美国、巴西、
澳大利亚、土耳其、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1981至1985年,原油出口创汇额体
现在辽宁省,黑龙江省只体现调拨出口额。
(三)石油焦
黑龙江省在1965年首次对日本出口3.49万吨石油焦。到1970年累计出口21.73万吨,1
977年至1980年累计出口13.48万吨,为大宗出口商品之一。石油焦属石油的副产品,主要用
于铸造业(汽车制造、钢管、造船、机械等工业)、炼铝、碳素、民用瓦斯等行业。具有硫
分低、碳分低、挥发性强等特点,外销市场稳定,换汇率高。外销价格从每吨10几美元增长
到80美元以上。日本对黑龙江省出口的石油焦需求迫切,但因内销需求增加,对外出口保持
在年均2—3万吨左右,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自1965至1983年,省化工进出口分公司承担出口石油焦的收购调拨任务,辽宁省化工进
出口分公司负责出口。1984年自营,到1985年直接出口5.08万吨。主销市场为波兰、日本。
(四)石蜡
石蜡是石油的一种副产品,不仅可以做生产包装纸、蜡烛、皮草、纺织、橡胶等产品的
原料,而且在日用化学品生产、精密铸造、电子工业生产中也大有用途。
黑龙江出口的半精炼石蜡,含油量低、蜡质好,由大庆石油化工总厂生产,1967年调拨
4000吨,1976年增加液体石蜡、氧化石蜡出口。1980年出口石蜡达3.4万吨。石蜡为石油化
工产品中重点出口的大宗商品,不仅有稳定的客户和广泛的销售渠道,而且外销价格一直呈
上升趋势,从出口初期每吨90美元左右,上涨到400多美元,最高价格曾达722美元。1981至
1985年出口10.07万吨,主销市场为古巴、索马里、波兰、伊朗、玻利维亚、新西兰、澳大
利亚、挪威、丹麦、瑞士、联邦德国、荷兰、比利时、孟加拉、突尼斯、坦桑尼亚、科威特
、日本、泰国、菲律宾、香港、澳门等41个国家和地区。
二、医药保健品
医药保健品从1954年开始出口。省土畜产分公司经营调拨出口苦杏仁、鹿茸、麝香、黄
芪、党参、防风、柴胡、龙胆草、鹿角、鹿鞭、鹿筋、赤芍、熊胆等10余种药材。1957年增
加人参精片、鹿茸精片、肺痊露、六神丸等中成药及维生素丸西药出口。60年代中期经营龙
胆草、黄柏、大力子、红花子、田鸡、木贼草、杏核等为数不多的药材出口。此时中成药无
货源,出口萧条。70年代药材的销售市场更好,主要经营品种有鹿茸、防风、鹿尾。1976年
增加蜂王浆补汁、消咳喘、鹿尾巴酒等10个品种。中成药出口22万美元。1977年形成以鹿茸
、鹿尾、五味子、刺五加、黄柏、防风6个品种为主的传统骨干商品,直接出口126.9万美元
。1978年出口主要品种增加到27种,出口总值399.7万美元。1980年药材出口达9001.2万美
元,成药出口1.58万美元,药酒出口18.8万美元。
1984年省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分公司成立,省化工进出口公司的西药和省土畜产进出口公
司的药材业务划归该公司,专门经营医药保健商品,主要出口中药材,包括人参、鹿茸、五
加参、五味子等滋补品和甘草、黄芪、防风等疗效性药材。中成药发展到40个品种,重点开
发人参蜂王浆、五加参制品及各种滋补药酒。出口西药包括西药原料药、西成药、医疗器械
及卫生敷料几大类。其中西药原料药出口比重大,占西药出口的92.3%,医疗器械和卫生敷
料只有小量出口。1985年医药保健品出口品种发展到92个,出口创汇841万美元,销往香港、
澳大利亚、日本、东南亚、欧美等22个国家和地区。
(一)黄芪
黑龙江省内东南山地、大兴安岭地区、嫩江、爱辉等地盛产黄芪,素有黄芪故乡之称。
经现代医学化验,黄芪含有香豆精、黄酮类化合物、皂甙及微量叶酸、葡萄糖醛酸、糖类,
这些成分具有利尿、消肿、降血压、止汗等作用,并有激素样功效,对球菌、杆菌有抑制作
用。
黑龙江省自1954年始调往大连口岸出口黄芪。50年代至60年代共调出57.9吨,70年代直
接出口0.84吨。1980年开始,国际市场价格上涨,1981至1985年出口16.07吨,创黄芪出口
最好水平。黄芪成为黑龙江省出口药中的主要品种之一。其中产于大兴安岭山麓和老爷岭的
“卜奎芪”、“宁古塔芪”驰名国际市场,主要销往香港、东南亚地区。
(二)鹿茸
黑龙江省自1954年始调拨大连口岸出口鹿茸。到1970年累计调拨出口4.8吨。主要销往
香港、东南亚地区。1978年自营出口。1979年出口量高达11吨,出口额385万美元。这时黑龙
江省鹿茸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其中马鹿茸、梅花鹿茸产量居全国首位。鹿茸出口量占全国
出口总量的50%,占世界年贸易量25吨的2533%。1978年末购进的被淘汰的低产鹿,近亲繁殖
,鹿茸退化严重,影响鹿茸出口。1981年,由于鹿茸收购价格及饲料涨价,养鹿亏损,存栏
数下降到3万头,出口的马鹿被称为“老、瘦、长、黑、小”,花鹿茸支头不够,老化程度大
,因此在全国7个出口鹿茸的口岸中列居中下游。1984年鹿茸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下跌,质量
要求高,黑龙江省仅出口8吨,出口额160万美元,比1979年最好时期减少出口3吨。1981至1
985年累计出口36.01吨。
(三)人参
中国人从古至今把人参作为珍贵药材加以利用。受中国古文化影响,人参在日本有较大
的市场。黑龙江省是人参的主要产区之一,人参也是传统的骨干出口商品。从1955年调拨大
连口岸出口至1967年,出口人参40.3公斤。由于出口市场的变化,60年代至70年代没有出口
。1979年出口少量山参。随着资源的开发利用,野山参逐年减少,人们开始栽培种植人参(
园参),加工成红参、白参、汤通参、生晒参。人参出口历史虽短,但国际市场起伏很大。
人参大部分作为原料,用于保健品出口。1980年黑龙江省的出口量在全国出口人参500吨中占
1/5。小支头红参的主销市场为美国、加拿大。白参、汤通参、生晒参市场为日本,而且需
求量大。但因鲜参加工成白参出参量不如红参高,生产厂家多倾向于加工红参,所以白参出
口量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状态。1980年,出口人参(园参)113.09吨,创汇600万美元。1981
至1984年出口415.13吨,山参出口58.48吨。1985年,由于多头出口和受水货冲击,人参价
格下跌,停止出口。
(四)五味子
黑龙江省出产的五味子(俗称满山红)亦称北五味子,分布在省内北部和东部山区,蕴
藏量万吨以上。利用北五味子的化学成份制成五味子素、挥发油、苹果酸等,具有止咳、镇
静、滋补的药用功效。
在60年代黑龙江省开始调往大连口岸出口五味子12.5吨。70年代直接出口96.5吨。进
入80年代五味子比较畅销。1981至1985年出口量达105.85吨,主要销往日本、香港等国家和
地区。
(五)刺五加
刺五加,亦称五加参,是黑龙江省的特产,也是药材出口的新品种。主要分布在小兴安
岭、张广才岭、老爷岭和完达山等山区,蕴藏量约1.3万吨。
70年代后期,省外贸部门开发刺五加出口。1976年向港澳出口刺五加根30吨,创汇20万
美元,1977年直接出口日本14.5吨。这年,经省祖国医药研究所科学验证,从科学理论上阐
明刺五加的药用功能,正式编人中国药典,并用刺五加制成五加参冲剂、刺五加片、刺五加
茶等系列品种。
1978年开始出口刺五加制品,至1983年出口161.52吨。利用五加参的药理功能制成的保
健品还有五加参酒、五加参片、五加参露等10多个品种。这些制品有补而不燥、无副作用的
特点,逐渐被人们认识,成为出口天然保健品中又一重要品种。其中五加参冲剂以饮用方便
、疗效好的特点,1984年被国家医药管理局评为优质产品,荣获银质奖章。1984到1985年出
口60.11吨。刺五加及其制品外销市场不断扩大到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欧洲、美洲等
国家和地区。
(六)五加参冲剂、人参蜂王浆
黑龙江省出口的保健品包括两大类:一是根据五加参功效研制的五加参冲剂、五加参等
;二是人参与蜂王浆的合成制品,即人参蜂王浆。
黑龙江省在50年代曾调拨出口人参精片、鹿茸精片、参茸精片、增而寿等品种。70年代
起增加灵芝北芪片、人参首乌精、人参蜂王浆系列等20余种。由人参、五味子、蜂王浆和椴
树蜜等多种高级药材配制而成的人参蜂王浆,既是成药出口品种之一,也是新兴的保健药品
。哈尔滨制药三厂生产的“向阳牌”人参蜂王浆口服液,1970年起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改进
包装,1979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优质产品,1980年被评为轻工部优质产品。1981年9月“向阳牌
”人参蜂王浆在美国得到FDA(食品药物管理局)的批准,进入美国市场,创汇66万美元。1
984年,黑龙江省又推出“雪山牌”人参蜂王浆打人国际市场。1984至1985年出口创汇207万
美元。
(七)西药原料药
黑龙江省出口西药较晚,主要出口西药原料药。1977年出口氢化可的松112公斤,主要销
往香港、荷兰、巴西。1980年,外贸部门采取以进养出方式,进口无水咖啡因、维生素C、阿
斯匹林、氢化可的松、饲料土霉素等加工西药。1982年开始出口维生素C50吨,主销市场为联
邦德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1984年出口饲料土霉素10吨,1985年增加出口95吨。主要销
往联邦德国、巴基斯坦、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八)医疗器械及卫生敷料
黑龙江省出口的医疗器械、卫生敷料商品正处于开发阶段,出口额很小。1978年出口了
造牙粉、蒸馏水器、负离子发生器等几个品种。1982年医疗器械出口0.91万美元,1983年出
口达2.13万美元。1985年仅出口负离子发生器一项,出口额0.43万美元。主要销往美国、
香港、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